文/蔡 雨
数字里看地名
文/蔡 雨
如果打开一本中国地图,我们不难查到零陵、半坡、一江山岛、二郎山(还有二道河……)、三门峡、四明山、五指山、六盘山、七星岩、八达岭、九寨沟、十堰市、西双版纳(“西双”傣语中是“十二”的意思,“版纳”意为“一千块稻田”)、十三陵、三十里铺、百文埔、千佛洞、万县市、百万庄……这样的数字地名。
中国古人在为一个地方起名时,非常注意归纳、概括。北魏的郦道元撰写了我国地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水经注》。他在“江水注”中引录了南朝人的一段话:“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所谓三峡,此其一也。”著名的长江“三峡”,便由此而来。
隋文帝扫平天下,然隋朝国祚短促,仅历38年而亡。在隋末农民起义军中,有一支由窦建德率领的劲旅,曾与隋朝大将薛世雄大战于七里井,杀得官军一败涂地。这“七里井”便在今河北省河间市南部,因距离河间7里而得名。
唐末黄巢起义军曾转战大江南北。唐广明元年(880年),起义军于仙霞岭八百里挺进浙江以后,准备攻打临安县城。有一位组织义兵的将领,诡秘地对路边的老姬说:“如果有人问起,你就说‘临安兵屯八百里’。”后黄巢军至,听闻这句话就胆小了,因为前一阵子十几个临安兵卒都难以对付,何况布阵八百里呢?于是绕过临安,攻打杭州城去了。其实,“八百里”只是一个小地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县东北部的丘陵中,黄巢将它误解为实际里数了。黄巢自己写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句,“满城”何尝是指整座城?
其实,中国的数字在古代有不少是带夸张成分的。福建泉州有座“万里桥”,曾有人误认为桥称“万里”,其长可怖。其实,只因造桥者是被贬谪至此的官员,桥名寓远离京城“万里之遥”的意思。与前述“八百里”的例子,异曲同工。
很多人对“四川”的命名不明就里。原来,北宋建立之后,将原唐代剑南道东、西二川地区改为西川、峡川二路。其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在此基础上又进而分置益州、梓州、利州等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后简称“四川”。到了元二十三年(1286年),合四路辖地为四川行省,明清时期因袭为“四川省”。这便是今天四川省的一段“履历”。
(邱宝珊摘自《潮州日报》2013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