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
摘 要: 当下高校已成为职务犯罪的新的高发区,后勤部门更是高校职务犯罪的“重灾区”。从案例分析看,后勤职务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通过对职务犯罪原因的分析,提出预防后勤职务犯罪的对策,为高校做好相关领域内的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高校 后勤社会化 职务犯罪预防
高校通过学习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外部监督、推行校务公开、加强校检合作等途径,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但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育资金投入的增加,高校与社会交往的加深,高校资源的分配优势开始引起多种腐败和职务犯罪。据《人民日报》报道,在一些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如北京、陕西、湖北、四川等省市,高校参与经济活动频繁,已成为职务犯罪侵袭的高发区。在已查处的高校职务犯罪中,后勤领域的职务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据《法制晚报》记者对过去3年里的11起高校腐败大案的盘点发现,除了招生、占用教育科研经费、学术造假等方面的职务犯罪外,高校后勤基建部门已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2013年12月03日14:08来源:《法制晚报》作者:王选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根据其近年来的办案资料分析认为,高校职务犯罪中,后勤服务、财务会计、行政管理人员占90%;在河南省查处的高校职务犯罪中,基建、后勤、招生、人事管理环节实施犯罪的有60人,其中后勤管理、基建环节41人,占68.3%。然而,与高校后勤职务犯罪加重的现实不相符的是,理论和实践部门并没有对这类犯罪的特点、预防等给予足够的针对性研究,因而有力的、可操作的防范与打击措施显得力量不足,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将对高校后勤职务犯罪特点、原因与防范措施略陈己见。
一、高校后勤职务犯罪的新特点
后勤作为学校改革的先行者,后勤管理体制正处在新旧交替中,各项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学校对后勤的监管未实现常态化,这些漏洞给腐败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后勤职务犯罪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通过对高校后勤职务犯罪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后勤职务犯罪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1.犯罪主体呈普遍化趋势。
高校职务犯罪的主体主要集中为校级领导和基建、采购、招生等领域的主要负责人,而后勤部门职务犯罪的新动向是正在向普通员工蔓延。一些人职务级别很低,却利用有限的权力牟取利益。某高校一个服务人员利用职权之便私下向学生卖澡票,几年下来金额竟然高达二十多万;某高校在停车收费管理中,停车证的开具和停车费的收取均由工作人员汪某一人操办,缺乏监督的收费权令汪某心生贪念,他吞食了部分停车费;学校存包处本是为方便走读生而设,但在某大学却成了管理收费人员李某中饱私囊的手段,李某将存包费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并用于个人消费,总计高达10万余元,法院最终以挪用公款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后勤职务犯罪主体呈现普遍化趋势,给职务犯罪的预防带来很大困难。
2.腐败形式表现为“少吃多餐”。
《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职务犯罪频发应引起重视》(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检察院)一文介绍,徐州某高校后勤三名职务犯罪人员,涉案金额最高14.7万元,最低5.2万元,三人受贿次数都在20次以上,最高达40余次。单笔受贿最高金额为1.7万元,单笔最低金额小到1000元,犯罪特点为受贿次数多、单笔数额小,都是通过较长时间的连续作案积累所至。“少吃多餐”的腐败形式更易引发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在不知不觉中走上犯罪道路。后勤职务犯罪的这种特点给监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3.案发部位渐呈扩大趋势。
伴随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系统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转型,经营管理自主权逐步扩大。就高校食堂来说,从小型工程的维修到原材料的采购,到食堂对外承包,从直接管理的饮食服务中心,到后勤部门负责人,在权力的各个部位和层面,都可能存在寻租空间,案发部位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杨思留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以前只听说一些高校在基建、干部任用环节易出现腐败,没想到后勤中心柴米油盐的采购也出现了问题。”
4.智能化作案成为新手段。
后勤工作人员,特别在后勤担任一定职务的人员,大多在后勤工作时间较长,社会阅历较丰富,对后勤运作和监管程序熟悉,利用制度不健全和工作中的漏洞实施犯罪,往往披上合法的外衣。还有些作案人员有大学以上学历,出现用高科技手段作案的新现象。因为作案人员的智能化水平高,所以其作案手段高明、隐蔽性强。有少支多报或虚开发票,从中贪污;有把应入账的收入、利润不入账,私设小金库,形成大量账外账资金,个人侵吞或多人私分。如某高校后勤供应部主任徐某,假借为学校购买空调、电风扇、材料等名义,多次从学校财务部门借款并转到社会上的贸易企业,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到财务部门报销,并由相关贸易企业将自己的新家“添置一新”。从新房装修到家用电器所花费用都是学校公款。不法分子利用学校规模大、维修多,材料费用五花八门,监管部门难以核实具体开支的情况作案,如武汉体育学院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物流部副经理潘保华利用负责学校师生员工伙食补贴发放工作之便,在电脑上做手脚,在近两年的时间内,贪污公款13万余元。这说明学校从制度到监管都存在漏洞,令人警醒。
二、后勤职务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有检察官分析认为,高校后勤作为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拥有较多的资源和自主权,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土壤。思想道德教育的薄弱,管理制度的滞后,内外部监管的缺位,是高校职务犯罪的根源……也有专家分析指出,高校后勤职务犯罪,与社会大环境有着必然联系,既有外部原因,又有个人主观原因。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后勤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心态失衡和侥幸心理是导致职务犯罪的主观原因。
后勤部门负责全校师生的后勤保障工作,干的是脏、苦、累的活,同时承担着食品安全、防火防盗安全、学生人身安全等重大责任,因此,后勤人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大。而后勤部门,特别是各二级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由于行政级别低,待遇与校内管理人员差距较大,且后勤部门内部同工不同酬现象非常普遍,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补偿。另外,他们感到参与后勤服务的一些企业和个人,赚的钱比自己多,这种反差会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他们自嘲是“丐帮”。这种心态会诱发部分人员不择手段地通过违法违纪的途径寻求经济补偿,甚至产生交易心理。除了心理不平衡易诱发职务犯罪外,侥幸心理也是导致职务犯罪的重要因素。一是认为反腐败很难查到自己头上。如某高校后勤赵某甚至在属下王某被检察机关立案查办后,仍然收受贿赂,正如他后来所剖析:“钱不多,心存侥幸,觉得没什么,就收下了。”二是认为自己与行贿人交情深厚,行贿人不会得了利益却出卖自己。
2.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向高校侵袭,是导致高校职务犯罪增长的深层原因。
随着高校开放办学力度的加大,社会上腐败现象伴随着经济活动迅速向高校渗透和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思想观念对后勤领导干部的冲击很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高校是“清水衙门”。事实上,高校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建设资金的大幅度增加,带来了很大商机。社会上的不法商人会利用各种方式和机会拉拢腐蚀后勤管理人员,某些后勤职务犯罪人员由于经不起各种诱惑,不加强世界观改造,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倾斜,思想道德防线溃决而陷入犯罪泥潭。
3.后勤社会化过程中,权力的迅速扩张为职务犯罪提供了条件。
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使后勤管理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后勤服务实体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部分高校的后勤集团或后勤公司还注册了独立法人。一方面,后勤管理部门管理范围和权限不断扩大,不仅拥有物资采购权、房屋出租权、社会企业选择权、小型维修招标权,还有人事权、财务报销审批权。这些大大小小的权利是搞好后勤服务的工作之必需,但如果实际操作中对各种权利失去监控,就有造成职务犯罪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其他行政部门人员不愿到后勤工作,加上后勤人员难以向学校“逆流”,导致后勤人大多为“老面孔”,部分后勤领导长期在某一岗位,形成权力垄断,客观上增加权钱交易的机会。
4.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是产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职务犯罪的案例分析,这些高校要么制度不全,决策机制不完善,要么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一些很好的制度形同虚设。徐州某高校,后勤内部关于招投标、监管有比较完善的制度和相对周密的程序规定,如对3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采购要求公开招标,禁止将项目肢解后分别转包,要求投标人具有相应资格、资质等,然而犯罪嫌疑人却有章不循、有令不行,为规避招标,将工程肢解分包,利用职权大肆进行权钱交易。
在查办的案件中,检察官发现,有的高校屡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监管措施不到位。有的高校领导认为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为了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的管理目标,应给后勤更多生产经营自主权,因而疏于监督;纪检监察室、审计处是高校的监督部门,虽然参加后勤相关招投标的监督,但实际工作中还是无法杜绝人为操作;学校对后勤一年一度的监督审计,往往注重账目表面,忽略实体实际,这是监管不力的原因之一。
三、预防后勤职务犯罪的对策
1.大力实施教育工程,筑牢反腐败思想防线。
提高后勤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必须立足教育。教育是搞好反腐倡廉的前提和先导,尤其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新思想、新事物、新问题不断出现,切实加强对后勤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宣传教育,是减少和防止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应根据职务犯罪的特点,扩大受众面,突出针对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内容上,应加强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扎实开展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奋发向上的优良作风;二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让其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使后勤每个干部职工都能把惜权、慎权变成自觉行为,把腐败的欲望和动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强警示教育,组织后勤职工观看典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到监狱接受职务犯罪人员的现身说法,用活生生的例子教育他们,使之产生心灵的震撼和洗礼。在学习方式上,要与普法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法制讲座、到警示教育基地现场教育,以及中心组学习、党日活动、交流研讨等方式进行。在学习对象上,既包括后勤部门的领导、各二级中心负责人,还要对人、财、物、物资采购等重点岗位的普通职工开展学习教育,职务犯罪普遍化特点客观上要求我们,岗位在哪里,学习教育就要延伸到哪里,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学习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覆盖,更要持之以恒,并形成经常性制度,防止搞形式、走过场,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廉政谈话制度,将预防职务犯罪关口前移。
开展廉政谈话,对有可能产生腐败的事项进行事先提醒,对有腐败苗头性问题,工作失误和偏差进行督察引导,责令纠错,在思想道德“软约束”与党纪国法“硬约束”之间,构筑一道新的预防线。廉政谈话必须坚持正面教育、预防为主、事前监督的原则,并做到“五个必谈”:一是新提拔的后勤领导和中层干部必谈,上好“勤政廉政第一课”,促进新任干部健康成长;二是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必谈。如有不廉洁行为或有违纪苗头的,要通过谈话进行帮助教育,指出问题症结,及时纠正错误;三是工作有失误和相对落后的必谈。帮助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振作精神,积极改进;四是工作关系不顺,有矛盾摩擦的必谈。帮助消除成见,沟通思想,增进团结;五是工作、生活有困难的必谈。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使其感受到后勤大家庭的温暖,以情感人,凝聚人心。廉政谈话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明确谈话领导和部门,拟定谈话提纲,明确谈话方式、内容和要求,确保针对性和时效性。
3.加大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规范用权行为。
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途径。要在制度建设和执行上下工夫,将权力的行使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关口前移、落实防范、规范行为,达到最终铲除滋生职务犯罪土壤的目的。制度建设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健全规范权力运行制度。首先建立后勤领导和重要岗位的轮岗制度。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斌指出,高校重要领导在一个岗位上任职时间过长,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具体到后勤部门情况也一样。因此,首先要在后勤部门主要领导、后勤二级部门负责人和重点岗位中实施轮岗;其次要完善审计监督制度。特别对后勤部门的负责人,更要加强届中和离任审计,同时对后勤的财务定期组织审计。二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备和切实执行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后勤部门应针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环节,制定和完善各项议事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实物采购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使制度覆盖各方面,做到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制度约束。但实践证明,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就是一纸空文。抓制度的执行,应特别注重抓“早”、抓“小”,发现苗头及时纠正,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制度执行不严格甚至违反制度的责任人要实施责任追究,以体现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发挥制度的震慑、约束作用。
4.拓宽监督渠道,提高监管手段。
把权力置于动态的监督之下,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一是拓宽监督渠道。第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从后勤领导到各中心负责人、到班组、到各具体岗位,层层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第二,强化后勤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健全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部位和环节进行权利分解,形成相互制衡,对重大决策、大宗物资采购、大笔资金使用和关键岗位人员配备等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第三,实行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使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定期向后勤职工通报情况,公开重大事项,把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过程监督。第四,发挥学校主体和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的主要监督作用,多管齐下,使每个部门、每个人的权力都有人监督,都有人敢于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二是加强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加强对后勤的财务监督,实行会计委派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强化财务审计,定期公布经营状况和分配情况,增加后勤管理经营透明度;加强对招标、采购工作的监督,建立学校层面的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的招投标工作实行统一组织领导,规范招标程序,加强过程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部门和个人“有情”操作的空间。三是加强政务公开,推进阳光工程,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将招标采购、基建维修、财务人事等重要情况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公示,使易生腐败的环节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5.提高后勤职工待遇,营造反腐倡廉氛围。
后勤人员工作在第一线,干的是脏、苦、累的活,拿的是保障线的工资,特别是地方高校,后勤集团(公司)无法进入学校机构序列,职级难以解决,使部分长期在后勤战线工作的同志无法提拔。地位低、工资低的现状易导致心理失衡,一旦手中有了权力,往往会引发职务犯罪。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历十多年,改革成果有目共睹,要让后勤人分享改革成果,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激发全体员工的归属感、成就感。同时,加强后勤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反腐倡廉氛围,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为预防职务犯罪创造良好的履职环境。
后勤职务犯罪的预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细密的、开放的系统工程。它发生在学校,但牵连到全社会,不仅需要学校多管齐抓、警钟长鸣,预防和打击措施与时俱进,还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道德与责任水平,建设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在社会与学校共同营造的合力中,高校后勤部门的纯洁性将会逐渐呈现。
参考文献:
[1]云检轩.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职务犯罪频发应引起重视.人民日报,2012-11-27.
[2]王亦君.北京高校职务犯罪增3倍后勤财务行政占九成.中国青年报,2007-03-23.中国网http://edu.QQ.com.
[3]赵丽,白长林,刘洪阳.检察官称监督管理缺位致学校后勤职务犯罪多发.法制日报,2012-12-07.
[4]徐盈雁.后勤部门成高校职务犯罪多发领域 受举报增长.检察日报,2007-08-11.
[5]王晓云.高校职务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邱格屏,2007-11-04.
[6]郭秀清.论预防与惩治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J].学习论坛,2003(8):21-23.
[7]李静.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刍议[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报,2008(2):78-79.
[8]李家文.试析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9]董良飞.对构建高校预防职务犯罪体系的思索[J].时代经贸,2008,VOL6:24-27.
[10]检察官披露高校职务犯罪新动向:向普通员工蔓延.法制日报,2009-07-08,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