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群
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变严重可引起宫颈癌[1]。有研究报道,HPV基因分型与宫颈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且与手术后病变转归也相关,但目前这一研究仍存在较大的争议[2-3]。本研究旨在探讨HPV基因分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LCT及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或炎症组(A组)、LSIL组(B组)、HSIL组(C组)。A组患者共26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为(35.4±7.3)岁;B 组患者共68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为(37.4±6.4)岁,其中52例为 CINⅠ,16例为HPV感染。C组患者共46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8.4±6.6)岁,其中包括宫颈癌浸润癌8例,CINⅡ17例、CINⅢ21例。
取患者宫颈分泌物作病毒分型,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1种HPV-DNA亚型分析。实验步骤为提取分泌物中细胞DNA,然后进行PCR扩增,快速杂交后观察基因分型。HPV取材后2 h内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及阴道镜下宫颈多点取活组织病理检查,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或炎症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
观察并比较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HPV高危及低危型感染情况,同时观察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HPV多重感染情况。
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高危型HPV基因亚型共检出16种,常见的有HPV-16,58,52,18,33,31,其中 HPV-16 检出率最高;HSIL组患者HPV-16的检出率分别较正常或炎症组、LSIL 组高,χ2=14.06、19.81,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HPV高危亚型感染情况(例,%)
低危型HPV基因亚型共检出5种,其中HPV-11最为常见,检出率最高;χ2=4.24,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HPV低危亚型感染情况(例,%)
HSIL组2种以上HPV亚型感染的人数最多,HPV多重感染的检出率(54.35%)明显较正常或炎症组(23.08%)、LSIL 组(33.82%)高,χ2=6.63、4.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HPV多重感染情况(例,%)
有研究报道,98%以上的宫颈癌患者合并HPV感染,HPV持续感染已普遍被认为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因[4]。目前大量研究证明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紧密关系[5-7]。HPV存在多种基因亚型,目前临床上在宫颈癌病变患者中能检测到的基因亚型有21种,据Munoz等报道显示,HPV基因型分布有地区差异,与宫颈癌相关的型别也不尽相同。HPV基因亚型的分布与地区分布有关,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别[8]。目前,全世界最为常见的HPV-DNA亚型为共HPV16。本研究针对140例患者进行HPV基因亚型的检测,共检出21种HPV基因亚型,其中高危型16种,低危型5种。宫颈病变中常见的高危HPV基因亚型为 HPV-16,58,52,18,33,CP8304,以 HPV-16检出率最高,且HSIL组患者HPV-16的检出率均较正常或炎症组、LSIL组高,此结果表明HPV基因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HPV感染阳性率升高,感染率最高的HPV-16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病变越严重,HPV-16感染率越高。本组结果检出5种低危型HPV基因亚型,以HPV-11最为常见,且低危型HPV亚型的检出率较高危型HPV低,这表明宫颈病变患者多感染高危型HPV。由于HPV具有多个基因型,因而患者可单一感染一种病毒型别,也可同时感染多个病毒型别。目前临床上对于多个基因型的同时感染可使宫颈病变程度增加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组结果中宫颈病变的HPV感染存在多重感染,HSIL组患者两种以上HPV亚型感染率高于其他两组,多重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的级别增高而升高,此结果表明多重HPV感染对宫颈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9-10]。这与我国陶萍萍等[11]学者的研究报道较为相近,其研究检测出宫颈病变中HPV的多重感染率为44.6%,且宫颈癌中的多重感染率达到48.1%,提示多重感染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综上所述,HPV-16亚型在宫颈病变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其感染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多重HPV感染也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一定程度上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1]王雅莉,李红娟,谢林森,等.中原地区不同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60-1461.
[2]胡庆兰,刘永珠,唐 霓,等.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研究〔J〕.现代医院,2012,12(3):21-24.
[3]周 红,王秋伟,朱自强,等.宫颈病变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子检测及分型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4):438-441.
[4]虞 斌,许培箴,王秋伟,等.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4):238-240.
[5]王贵宇,刘春江,彭 倩,等.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8-1630.
[6]Jagu P,Chorostowska-Wynimko J,Rozy A.Diagnostics of selected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s〔J〕.Pneumonol Alergol Pol,2010,78(1):47-53.
[7]Fibbe LA,Cath DC,van Balkom AJ.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with tics:a new subtype?〔J〕.Tijdschr Psychiatr,2011,53(5):275-285.
[8]吴 兵,张崇移,李铭芬,等.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377-2379.
[9]陈瑞萍,徐建平,黎 清,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局部免疫功能〔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2):2282-2284.
[10]赵 瑾,王小萼,吕 磊,等.不同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型别分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2027-2029.
[11]陶萍萍,卞美璐,李 敏,等.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探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7(2):94-9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