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生活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4-11-15 14:10张明国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7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实践初中

张明国

[摘 要]加强生活德育工作,营造安全、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是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重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道德教育扎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让德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紧密相联,用学生自己的生活、自主的活动本身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迪与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内化,丰富或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寄宿制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寄宿制学校;生活德育;实践

近年来,各地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学校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撤点并校、布局调整,建立起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让农村的学生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学生寄宿学校以后,由于各方面原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很快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学生年龄小,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学习周期长,恋家导致情绪不稳定,很难专心学习;不适应集体生活,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相互之间矛盾冲突较多;缺少家长监护,钱物自主支配权增大,滋生攀比浪费现象等,这些都成为寄宿制学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大大增加了寄宿制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寄宿生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生活领域度过的。加强生活德育工作,营造安全、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是寄宿制学校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笔者所在的学校是2008年撤点并校、集中办学建立起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六年来,我们在学生生活德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有效实现了对学生在校生活的精细化管理,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自我管理,促进自主发展

生活德育寓于生活管理中。健全、有效的管理是维系学生健康、科学、规律作息的保障,也直接关系到寄宿制学校整体工作的好坏。在生活管理上,我们突破传统,注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用“行为引导”代替“行为约束”。摒弃以往注重“管”而忽视“理”的做法,通过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在寄宿生活中逐步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增强学生自理、自律的主动性。如针对农村孩子使用公寓楼内公共设施、生活用具,我们给学生讲解生活用水的循环系统原理,让学生知道水循环系统最易受损、堵塞的环节,懂得如何使用以避免下水管道堵塞,进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有序、谦让的好习惯。二是用“主动发展”代替“言听计从”。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不仅在学校生活中做到文明、尊重、宽容、有序,更让好的生活习惯内化迁移成为学生的个人修养,实现知行统一,成就一生成长发展的操行品质。如在培养学生高雅情趣上,我们不是直接去禁止学生参与不健康活动,而是换一个角度去调动学生对健康高雅艺术追求的积极性,营造竞争氛围,搭建成长舞台,让学生主动发展特长,逐步让低俗不健康现象自然消弭。三是用“自主管理”代替“教师管理”。近几年来,我校全面推行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学习小组、班委会、学生会和团支部等,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安全、纪律、学习、卫生、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和文体活动的组织中,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负担,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处境安全,身体健康,生活舒适,学生才能安心学习,家长才能放心工作。我们将保证学生安全、健康、舒心生活作为生活德育的首要工作,大力加强安全巡查,食品检验、疾病预防等工作。在安全管理上,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在每个班级、每个宿舍都安排有安全应急联络员,时刻保持同政教处、班主任和值周组之间的畅通联系,形成了应急网络。这些小联络员同时也是学校治安志愿者,他们定期和相关领导、教师一起,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处理方案,个个都熟知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熟悉安全应急预案,对校园安全保持着足够的警惕性。晚自习结束了,当看到同学拥挤着下楼时,总有联络员主动站出来协助值周教师维持秩序,楼道内的应急灯和安全通道指示灯坏了,也总有联络员及时发现报告老师。几年来,联络员、志愿者尤其在发现、处理夜间突发事件上做了很多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学校发生的一些诸如水管爆裂、下水道堵塞、同学突发疾病、离校出走等突发事故,都是这些小联络员最早发现并及时报告了班主任和值周组老师,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三、情感育人,营造温馨环境

现在的农村学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一些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偏激、固执心理,缺少尊重、理解和宽容他人的品质,互助、沟通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在每天八小时的学习时段往往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回到宿舍,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兴趣、爱好、性情和习惯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相比严肃紧张的教学区来讲,相对宽松的生活区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自由意识,相互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我们注意到,在这个空间和时段,正是对学生进行协调人际关系,培养与人为善品质的良好时机。我们将情感管理作为生活管理的基点,努力为学生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吃得舒心、玩得开心、住得放心,缩小家校生活差别,让学生在学校也能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与关怀,弥合家庭教育的暂时缺位,填补弱化的亲情培育。我们倡导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诱导、鼓励学生把内心的孤独、压抑、委屈、苦闷、困惑等表达出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正确引导,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为此,学校以多途径向学生灌输“学校是我家”的思想,通过一些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互助精神,如通过文明宿舍、星级宿舍等的评选,让学生“家”看“家”,“户”看“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树立集体观念。久而久之,学生互帮互助意识和沟通理解、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都得到了改善。

四、生活文化,培育高雅情趣

校园文化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规范的行为从根本上来讲需要每个成员的高尚素质,高尚的人文素质需要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去培育和熏陶。为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我们从加强文化宣传,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入手。一方面,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台、橱窗、报栏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宣传,每周定期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每日坚持经典诵读活动等,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主流文化宣传。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学生高雅情趣和爱好,为每个宿舍和学生开辟了宣传展示窗口,用以宣传展示集体和个人的精神风貌和志趣特长。将宿舍窗口设定为宿舍小集体精神风貌的展台,学校定期进行评比,宿舍成员密切协作,各显神通,不时能看到展示的一些精美的手抄报、书法、绘画、剪纸、摄影作品等,内容既精彩纷呈,又显示出浓浓的竞争意识。个人小展台设在每个人的床头,虽然面积只有两本书大小,但却是每个人宝贵的“自留地”,学生们往往把它装饰的非常精致。学校还定期举办一些以宿舍为单位参与的文艺、体育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对健康高雅文艺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助推生活文化建设。自从我校大力开展生活文化建设以来,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有了显著变化,不少学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来培养自己的爱好特长,寄宿生业余文艺练习蔚然成风。各社团的文学、音乐、美术、书法、剪纸、舞蹈、体育等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原来在生活区屡禁不止的打纸牌、手机上网等不良现象也早已绝迹。

五、生活指导,增强自理能力

如今的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核心”,在家长的无微不至地“服侍”之下,任性心理较重,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饮食无规律,以饮料代水,挑食偏食,不会叠被铺床、洒扫庭除,有的甚至不会洗、穿衣服,不会系鞋带。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生活行为细节都制定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包括刷牙、洗脸、洗澡的次数,被子、毛巾、鞋子、牙具、餐具等的摆放,做卫生、晾晒被褥的时间,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另一方面,在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要对初一新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训,怎样洗衣服、怎样安排自己的零花钱、怎样整理生活用品、怎样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如何适应学校的膳食……均由生活指导老师进行认真备课、上课讲解,然后对每个宿舍逐一进行指导,教会学生整理内务,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六、摒弃陋习,倡导健康生活

来自农村的学生普遍学习刻苦,生活节俭,待人诚实,做事循规蹈矩,但也存在很多生活陋习,如随地吐痰、说脏话等。在生活管理中,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引导教育,一方面严格落实“三管十不准”,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骂人、不喧哗、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勤洗手、不打闹、不乱扔垃圾、不随地擤鼻涕;管住自己的行——不拥挤、不打架。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观念和行为进行专题教育和引导,大力宣传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坚持饭前便后洗手、每天睡前洗脚、每周洗澡洗衣服、勤晒被褥等。学校还对部分群体和个别学生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健康的观念、做法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有的女生因害羞怕别人看见,偷偷地将用过的卫生巾冲入便池,多次造成下水道堵塞;有的将洗过的内衣裤晾在床下,不敢拿到楼下晾晒等,我们就此专门对女生进行了生理和心理卫生教育辅导。在进行生活常识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的同时,学校加强了后勤保障,及时为学生提供热水,开辟了专供女生使用的晾衣场所,为学生生活提供了方便。

七、三个账本,引导合理消费

学生寄宿学校以后,我们通过建立三个“账本”加强对学生钱包的管控。第一个“账本”是家校联系卡,用于控制学生的“收入”。在每周放假之前,根据下一周的学习、生活实际需要,由班主任将伙食费、学习用品、医疗、零花钱等以建议的形式填写在家校联系卡上,家长据此给孩子适量的学习、生活费用和零花钱,也如实填写在家校联系卡上。学生返校后再将此卡交班级理财评价监督小组登记以备考核评价。第二个“账本”是学校给每个学生制作的个人消费明细账,让学生把自己的每一笔消费都记在自己的账本上,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和评价,制约过度消费。第三个“账本”是班级理财考核评价表,由班级理财消费评价监督小组对每位同学的各项 “收入”和“支出”进行对照“审计”,每个人一周以来花去了多少钱,结余多少等搞得清清楚楚。三个“账本”的建立,让学生树立了理财节约意识,有效遏制了学生中的不合理消费现象。

八、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再好也不能完全替代父母。为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我们在校园和宿舍架设了足够多的电话,保证学生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建立了家长探视接待制度,提供接待场所,方便家长探视孩子;建立家访制度,定期向家长通报孩子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把教育的源头向家长延伸;指导家长在休息日带领孩子一起劳动、参观、爬山、出游,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缓减寄宿生活带来的压力。我们积极倡导家长和学生每周过一个有意义的亲子假日,并让学生以不同形式记录下来:初一年级学生写生活日记,初二年级学生写生活作文,初三年级学生写生活散文,让学生把假期中有意义的亲子生活片段记录下来,体味父母的劳作艰辛,感悟父母亲情,既树立了责任意识,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九、学习生活,实行一体管理

学习与生活,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两大重点领域。为此我校建立了适应寄宿制学校特点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行一体化管理。学习小组是实现学生一体化管理的基本单位,每个学习小组既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也是生活管理的基本单位。在学习上,小组成员积极担当组里各种角色,相互交流,解答问题,合作学习。在生活上,小组成员的生活表现,通过班级、值周组、学生会和团总支的检查、记录、考核,结果与学习情况一起被汇总在该小组的每周综合评价中。

十、尊重个体,促进全面发展

集体生活需要在许多方面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如作息时间就需要所有学生严格遵守,但生活管理又要防止凡事都整齐划一,把学生培养成同一个机床上“复制”出来的相同规格的“零件”。为避免严格管理产生副作用,我校做到:第一,尊重学生,发现个性特长。坚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当作一种成长资源来开发。第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生会、团总支成立了文学、音乐、美术、书法、剪纸、舞蹈、体育等社团和兴趣班,让爱好不同的学生都有兴趣归属。第三,创设条件,优化个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休闲活动,给学生放松身心、展示自我才能提供机会;我们创设了有趣的生活课堂,定期让学生主持生活小讲座,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学生们相互无拘无束地交流,将自己的观点和心里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性格得到了改良,自信心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许多学生那种农村孩子特有的腼腆、拘谨的性格得到有效改善。

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带给我们许多新的课题,也给了我们许多德育的时间和空间。以上只是我们在寄宿制学校生活德育工作中的初步探索和尝试,其中的一些做法还很不成熟,需要今后进一步改进完善,但只要我们抓住寄宿制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充分利用寄宿制学校生活德育的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就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内化,丰富或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最终也一定会探求到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责任编辑 尹 杰)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实践初中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