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家国情怀

2014-11-15 07:39本刊编辑部
月读 2014年5期
关键词:家国爱国情怀

中国古代的家国情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系列之“爱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爱国”被列在首位。爱国是人们对于祖国的一种深厚的依恋、爱护,以及与此相应的实际行动。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都把爱国作为核心价值。在我们这个国家,人民对于爱国有着深刻的感受,爱国对于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涌现出无数的爱国英雄,传诵着数不清的爱国诗篇,爱国主义精神早已融入亿万人民的心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爱国”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很早就出现了。《战国策·西周》就曾提及“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惠帝纪》中也说到“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中国传统文化里,家与国经常相提并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时刻想着“齐家治国”,以至“平天下”。随着历史的演进,家、国、天下的观念起了变化,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下来。

夏到战国后期是中华民族爱国思想的萌芽时期。由于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尚未真正建立,这一时期的爱国思想主要表现为对故土即邦国的热爱。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当时的典型代表,他的全部爱国思想和情感都是以爱楚国为前提的。另一方面,爱国思想逐渐发展为“爱天下”“爱四海”“爱九州”的情感。在诸子百家中,“天下”占有很高的位置。《老子》中关于“天下”的内容就涉及了29章,共出现55次;孔子则站在“天下”的立场上为整个华夏民族思考命运;孟子去齐国以求天下安民之举;荀子更是指出:“国,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国者、小人可以有之,然而未必不亡也;天下者,至大也,非圣人莫之能有也。”(《 》)“爱天下”的情感逐渐成为爱国思想的主要内涵,并影响后世。像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才是国家的灾难。这些都在强调真正的爱国首先应该以天下为己任。

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民族与国家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爱国思想突出表现在对祖国锦绣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热爱,“忧国、忧民、忧天下”的意识,以及维护祖国统一和对于民族尊严的追求与奋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击倭寇,郑成功勇逐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古人笔下的千古名句和实际行动真切流露出对民族的爱和对祖国的爱。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爱国思想带有局限性。首先表现在爱国思想带有强烈的忠君色彩。在古代“家天下”的社会结构中,人们认为君即代表国家,这样便把国家安危系于君主一身,甚至出现“愚忠”的现象。另外,爱国思想中存在较深的民族观念,容易产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情绪。

猜你喜欢
家国爱国情怀
薛济萍:坚守实业 彰显家国情怀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张海:传承家国情怀 肩负使命担当
旅途中的为民服务情怀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少女情怀总是诗
家国情怀(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