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 要:本研究为了研究植物的抗氧化性能,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以三种芳香植物为实验对象,分别对路乐,鼠尾草,百里香进行了分层级抗氧化实验,通过一定的物理媒介,分析对比了三种植物的抗氧化性能,最终按抗氧化强弱进行了排列。
关键词:抗氧化性 鼠尾草 百里香 路乐
中图分类号:Q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16-01
1 植物抗氧化性的研究现状及理论意义
所谓抗氧化剂就是能够阻遏食物由空气的氧化作用引起的氧化腐败性能,它能够延缓由于食品的氧化而产生的各种不利的变化。同时,我们知道我们实用了各种食品中的氧化物质会导致各种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加速衰老等,这些都跟食用氧化物质有关,为了避免类似疾病的发生,我们通过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最常见的有维生素E等。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研究发现,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有很多弊端即副作用,因此一直在寻找天然的抗氧化剂,比如通过对植物中抗氧化剂的分析研究,就有很多先进的科学发现,其研究结果已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实践中人们还发现芳香植物有着许多人工抗氧化剂所不能替代的其他优点,主要在于其防腐作用发生时除了起到保质的作用还带有香味。
研究者在对36种芳香植物作为抗氧化材料,用猪油作氧化材料进行了一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芳香植物都具有抗氧化性,植物的粉末抗氧化效果最好,而石油醚抽提物和乙醇的抽提物的抗氧化效果略低。同时有研究者还通过将包括迷迭香、鼠尾草、牛至、百里香等9种芳香调味料的粉末和乙醇的抽提物进行抗氧化实验,得出唇形科的芳香植物中,大多含有抗氧化物质,在这其中,迷迭香和鼠尾草的效果最佳。有一些研究证明:鼠尾草、路乐、百里香和迷迭香含有类似的成分。本文以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为起点,综合各类研究,以上3种芳香植物作为抗氧化材料进行分析实验,并开展学理分析,展开讨论,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2 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路乐,学名是Oci mum bas ilicumLi ne,唇形科罗勒属一年生植物,它的种子来源于丹麦,2011年7月22日播种于实验室玻璃温室的育苗盘中,11年8月6日移栽于玻璃温室土壤中,11年10月2日收获。(2)鼠尾草,学名是Salvia Off ici nali s L,亦属于唇形科撒尔维亚属,多年生植物,该对象的种子通过有关渠道购买于日本,11年5月14日播种于实验室封闭土壤,移栽和收获时间与路乐相同。(3)百里香,学名是Thymus vul gari s Li ne,同样与上述两种植物一样属于唇形科,栽培方法同上。
(1)植物干燥叶片制备。
在一定的科学方法指导下,我们将选取的3种植物的新鲜叶片分别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培养皿中,以75 ℃的通风干燥箱对其叶片进行将近4个小时的干燥处理。
(2)提取适量精油。
同理,我们用SDE(水蒸汽-有机溶剂连续提取)法对3种芳香植物进行精油成分的提取。
(3)制备相应的氧化材料。
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猪腹部脂肪,用文火熬取猪油。
2.2 研究方法与测定
在精心培养研究材料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不同时间段对研究对象的要求,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分别从恒温箱中取出培养皿,以我们研究的经验和其他成功的实践成果为例,我们从中精确称取2~3 g混匀的试样,放入250 ml碘瓶中,加30 ml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液,这样就使样品完全溶解。继而我们在溶液中加入1 ml饱和碘化钾溶液,用手塞紧瓶塞,同时轻微振荡30 s,然后在暗处放置处理180 s,取出加入100 ml水,摇匀,立即用0.002 N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 ml淀粉指示剂,不间断地滴定至兰色消失为终点。空白对照,用水代替,加入等量的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液等同样操作。
3 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我们可以发现平常所谓的过氧化物是油脂在自身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这是一个经得过时间考验的不变事实,然而很久以来就,国际和我国都一直认为辨别食用油脂氧化型酸败的指标是通过过氧化值来推断的,因此我们国家的食用猪油卫生标准是小于等于16的。
4 几点讨论
(1)我们通过对3种植物的研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三种芳香植物精油自身的过氧化问题在试验初期,我们发现添加芳香植物精油的处理区其POV值明显高于空白,且处理三略高于处理二、处理一,这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另外我们还发现,可能是因为三种植物精油自身含有易散失的不饱和脂肪酸造成的。
(2)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不管哪一种植物的抗氧化性都与植物本身固有的维生素E的含量有很大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大胆地认为有些学者的研究结论是有待商榷的,特别是对于抗氧化性能的研究不能局限在维生素E的含量,更重要的是对于其他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和研究。因为我们的实验恰恰与相关研究者的已有结论是相反的,那么,我们认为除了维生素E之外,我们还有可能发现另外一种抗氧化的天然物质,并且这种物质的作用还起着主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万素英,赵亚军,李玲,等.食品抗氧化剂[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2] 宋小平,韩长日.香料与食品添加剂制造技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3] 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67-168.
[4] 杨惠芳,李明元,沈文.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M].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