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华 郭自灿
[摘 要] 本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对多个班级和多个老师的同一门课程实行统一课程目标、统一PPT课件、统一课程考核的“三统一”课程改革,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促进课程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建筑材料;课程目标;课程改革;课程考核;教学质量
《建筑材料》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开设时间是在每年秋季的新生班级进行,其学时数为68学时,每一学年至少有10个以上的班级同时开设。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讲授《建筑材料》课程的老师之间虽然通过教研活动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学内容不统一、知识的更新程度不一样、重点与难点的把握程度偏差过大等问题。实行“统一课程目标、统一PPT课件、同一课程考核”(简称“三统一”)课程改革,利用集体智慧解决“各唱各的戏”所存在的问题,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促进课程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一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是指通过课程的实施所需达到的标准和目的,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学校培养的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是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准则和指南”[1]。在一个学校相同课程不同老师的教学之中必须统一课程教学目标。如果各个老师自行其是,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出现定位偏差,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方向的实施和课程价值的正确性。
1、通过统一课程目标,合理序化和整合教学内容
对一门课程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既要体现国家对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建筑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多个老师上同一门课,必须统一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决定着教师“教什么”,专业教师要清楚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全部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内容,要围绕课程目标,遵循职业性、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和整合,大胆舍弃教材中一些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或不实用的教字内容,增加实践过程中与时代接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规范。
2、通过统一课程目标,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目标要通过单元目标来体现,单元目标要通过每节课来体现,每节课要通过具体的知识点来体现,层层深入、逐步递进。教师要围绕课程目标来确定每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中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对《建筑材料》课程在知识点的选择上要把材料的规格、性质、技术标准、应用条件及质量验收标准作为教学重点。在技能点的选择上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把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及常用建筑材料技术性能的检测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在职业素质培养上要把学生在建材使用上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作为培养重点。在重点确定上要注意每个章节每个单元每节课堂的重点,以便于明确教学目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通过统一课程目标,科学设计和组织课程课堂教学
课程目标的实现最终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每一次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要包含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教学目标或者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就会无的放矢,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找不到方向,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吸引力。要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要注意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地来组织教学内容”[2]。要注意教学内容组织的层次性、递进性。要明确每次课堂教学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要学会哪些知识、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引导式或任务驱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和有效性。
二、统一PPT课件,促进教师交流
在十几个平行班级中开展《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各个老师应该统一使用相同的PPT,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统一PPT课件,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有砖石材、胶凝材料、混凝土、砂浆、金属材料、木材、有机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当前建筑工程中应用具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建筑材料等等,甚至同一类材料中的几种材料的性能差别都很大。有很多学生对一些建筑材料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在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去学习材料的形状、性质、尺寸等内容,会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只有专业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成百上千的建筑材料以图片的方式或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建筑材料的规格型号等外在表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才能够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去深入学习建筑材料的相关知识。目前有些年龄较大的老师由于不会使用多媒体技术,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把这门课程讲好。通过统一的PPT课件,可以促使不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老师去学习使用PPT课件进行日常课堂教学。
2、通过统一PPT课件,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以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沟通环节,各自按照各自的教案进行教学。有的教师知识更新过慢,存在着部分知识点过时或错误。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取舍不當,存在着对重要教学内容缺失的现象。有的教师教学经验缺乏,存在着重难点把握不当的问题。还有的PPT课件制作质量不高,存在着文字堆砌或缺乏条理等现象。通过制作高质量的PPT课件在教学中统一使用,再在使用之后进行相互交流,对课件中知识陈旧的问题进行更新,对错误的内容进行校正,对缺失的重要内容进行补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合理地调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对PPT课件进行不断地完善并进行固化。随着PPT课件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会越来越准,针对性也就越来越强,最后不断固化成一个规范的、标准的、被同行广泛认同的高水平的《建筑材料》课程的PPT课件。
3、通过统一PPT课件,促进课程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通过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建筑材料》PPT课件,可以促进课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对一门课程多个老师教学可以实行课程负责人机制,课程负责人负责《建筑材料》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组织课程团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学信息的收集。如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定、学时的安排、计划的执行、课程的考核等等,其目的就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筑材料》PPT课件的统一使用,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全程关注和知识更新,PPT课件在使用前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会诊”,“会诊”合格后方可用于教学,不合格的要继续完善。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是课程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的教学信息以及新材料的更新等及时向课程负责人反馈,以便及时处理、持续改进,保证教学文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统一课程考核,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是学校进行教学质量检查的主要形式”[3]。对多个班同一门课程实行“考教分离、统一考核”的方式,形成教师教学效果的竞争、学生学习效果的诊断、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等机制,切实提高《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
1、通过统一课程考核,激发教师的教学能量
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考教分离、统一考核”的模式,不允许上《建筑材料》课程的老师参与出卷、监考、阅卷、成绩统计、考试结果分析等环节,能较好的避免了各种客观因素对考试过程的干扰,保证了考试结果的公正性。考试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教师在一个学期中讲授《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对考试结果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排名,对考试平均成绩靠前班级的任课老师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对考试平均成绩名列第一的老师年终考核可以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课时津贴可以比其他教师高出几个百分点,连续两年排在第一的老师可以实行“低职高聘”的聘任机制,连续两年处于倒数后两名的老师则停课半年进修学习。通过建立竞争机制,促使教师潜心钻研课程的教学方法,真正下功夫苦练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优良教风的形成,达到以考促教的教学目的。
2、通过统一课程考核,客观分析学生学习效果
考试考核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灵活运用的能力,考试要重点考查在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运用的相关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命题方式,既要考查理论知识又要考查技能。通过科学合理的试卷、规范严格的考试管理过程,得出客观公正的学习成绩。要对照考试试卷和考试结果对每个班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重点挖掘考试数据的内在依存关系,判断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教学问题,分析学生对内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对《建筑材料》各个章节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知道哪些章节学生学得较好,哪些章节学得较差或还没有掌握,分析学生掌握的好或不好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等等,通过考试诊断,为下一年级学生的教学积累教学经验。
3、通过统一课程考核,明晰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考试结果是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要重点分析教学效果差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例如,A老师所授课的班级平均成绩普遍较高,B老师所授课的班级平均成绩普遍偏低,说明A、B两个老师的教学水平不一样。再如,对某个章节或知识点的得分情况予以分析,发现C老师教的班级学生得分较高,D老师教的班级得分较低,说明C、D两个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这个章节或知识点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或讲授效果不一样。还如,对试卷中一些实践性较强知识点或新材料、新技术的得分情况分析,同样可以分析出老师之间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以及知识更新的快慢等等。认真分析不同班级不同老师的差异性或者共性,去深入挖掘考试结果里面所蕴含的教学信息,通过教学信息查找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从而进一步明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不断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实行《建筑材料》课程“三统一”教学改革,可以促进专业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准确地把握课程教学的目标,激发教师的教学正能量,从而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课程“三统一” 改革也可以运用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去。
參考文献:
[1]高孝传,杨宝山,刘明才.课程目标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作者简介:张敏华(1975—),女,湖北孝感市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环境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