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政治语言的应用中,政府在运用语言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要形成语言运用的审美价值,适应网民与民众的个性需要。本文将围绕当前政治语言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更好的实现政治语言在现代媒介发展中的引领力。
[关键词] 政治语言;审美价值
在政治语言的表达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些社会热点、难点等不同的现象,尤其是在民众期盼值全面扩大的新时代,民众对政府公信度的认识,需要在不同媒介语言的形成中,展示出一种语言载体的能力。因此,在政治语言的表达过程中,就是通过以语言作为一种载体,在存在形式上更加注重语言与政治的融合性,既体现一种社会活动,也能实现政治语言的多路径传播,在实现审美价值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独创性的艺术模式。
一、分析政治语言的属性与功能特点
1、政治语言的属性
在现代化媒介的多元化组成中,政治语言具有相应的属性。语言在政治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具有政治性的语言,最主要的就是在政治术语、政治词汇等表达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性的艺术表达方式。因此,从整个政治语言的审美价值来看,主要具备有多方面的属性。一是社会秩序的整体维持性。在政治语言的描述中,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民众可以感受到一种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通过不同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将社会性的基础架构形成规范化的社会行为,通过制度约束、道德约束等方式,形成语言指导下的思想宣传效果。进而让民众自觉的感受到政治语言中的思想价值。
2、政治语言的功能特点
在政治语言的功能实现中,主要是形成了语言表达与功能实现之间的桥梁,在政治语言的特点中,主要包含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二是由明确的主体。三是具有多样性。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在语言传播路径上,尤其是在网络化媒介的传播过程中,更加实现了整个语言表达的多样化。
三、探讨政治语言的审美价值
1、思想上的共鸣价值
在政治语言的引导下,可以形成多角度的思想表达渠道,尤其是结合现代化网络媒介的宣传,可以将政治思想进行全面的引导。通过采用微博、博客问政等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采用现代技术交流,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通过微博的方式,对思想进行疏导与引导,采用真诚交流的态度,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以及微博交流创设良好的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除贯穿在微博交流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真诚打动,通过采用幽默的语言风格、用智慧的力量吸引。
2、艺术上的审美感
伴随技术的发展,政治语言发展到今天,可大体分为出自官方的政府发言人制度的语言,来自传媒媒体的新闻采访语言,来自大众媒体的网络互动语言等其政治语言的审美价值也不尽相同。近三十年以来,政府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形象的宣传者,时刻处于政府信息传播中心,在公众和政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阐明立场,解释政策。能第一时间从政府渠道获得真实信息,切断其他渠道传播歪曲性的流言的可能性。在事实真相未明前,政府应把目前已掌握的信息告诉公众。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审美价值。一是语言要合乎场合、合乎规范。新闻发言人按照既定的发言内容,在阐述事情时要用规范的表达方式,注意语气、语顿微小差别造成的语义差别,进而熟练达到语用。二是语言应通俗化和个性化并存。新闻发言人作为传者,面对的受者是记者及广泛公民,这就需有一套符合大眾理解的语言,既能让专业人士听懂,又能让业外人士掌握,还要兼顾外国媒体的翻译程度与理解程度。同时新闻发言人还要表述态度和情感,使公众相信政府,缓解社会紧张情绪,沟通社情民意。最重要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面,有自己的个性风格。
3、语言形态的审美价值
作为语言的另一艺术“新闻”,是通过语言形态来呈现,又通过语言方式来实现的语言。新闻传播活动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即为新闻语言要有审美价值。在表述事实基础上,还肩负给受众带来精神精上的愉悦、心理上的美感,使其获得审美享受的任务。新闻语言在如实反映事实基础上,跟小说诗歌语言一样,应有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理性美、幽默美、道德美。形象美指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直观描绘新闻事件、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情感美指在“明之以事,晓之以理”时要动之以情,使传者、受者产生共鸣,如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意境美指通过事、情、理的融合,创造意境,至美至善,以景传情。理性美指用理性的思维、长远眼光,运用言论、述评、随笔等体裁,发挥大众传媒传播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功能,对社会语言起到示范、引导和规范作用。道德美如张晶论著提及,一定要至善,蕴含崇高的道德理念,才会产生影响。
四、结语
在凸显出社会价值、道德理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引领中,更要脱离物质的外壳,将时代精神展现在各大政治媒介之中,突出政治语言的严肃性与活泼性,在树立权威的过程中,也要结合民众的通俗口味,模糊语言、交换语言等方面的运用,在实现审美价值的过程中,发挥出社会综合管理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彭姣时;从公共关系学角度分析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当代传播2004年第06期.
[2]钟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政府公共关系管理;当代传播;2003年第06期.
[3]赖洪川;提高政府“新闻执政”能力——新闻发言人制度评析;新闻知识;2005年第05期.
[4]董关鹏,廖政军全球传播时代的新闻发言人与政府形象;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05期.
作者简介:梁银凤(1983—),女,汉族,江西省九江市人,本科学历 ,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