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

2014-11-14 19:37欧秀荣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尝试建构

欧秀荣

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实行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钟启泉教授说,什么是“有效教学”?“归根到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钟启泉语)本文即从改变教学方法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探寻。

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布鲁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我们学校(原升溪中学)原先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法”教学。“教师指导”是指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并适时给予示范、启发、点拨等一系列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收益。“尝试学习”指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凭借自我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依靠自己的努力,采用尝试、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不断培养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发挥自能作用,挖掘自身潜能,自主开展学习,通过不断尝试,不断习得知识、建构知识,形成自学能力,获得自身发展。

与宜兴市实验中学合并之后,我们开始尝试“两类结构法”教学,即“结构—建构”教学。“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指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知识内容结构是由学科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它揭示了学科基本概念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还必须掌握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即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程序结构。只有以知识内容结构为核心,以方法程序结构为策略,才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式方法。“建构”是指学习者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以学习模块为基础,创设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情景,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主动获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和体验情感的统一过程。

而我觉得,两者可以融合。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1.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导火线、经过、结果、性质、影响;2.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3.了解虎门销烟的具体方法。

课上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有疑问,再向教师提出,由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后共同解决。最后师生通过画知识树来建构学习“战争”及“条约”的知识体系。

这样,这一单元后面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可以运用这两棵“知识树”来完成学习。教师减轻了课堂繁琐讲授的负担,而又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智慧火花,这不就是有效教学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实行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钟启泉教授说,什么是“有效教学”?“归根到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钟启泉语)本文即从改变教学方法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探寻。

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布鲁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我们学校(原升溪中学)原先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法”教学。“教师指导”是指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并适时给予示范、启发、点拨等一系列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收益。“尝试学习”指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凭借自我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依靠自己的努力,采用尝试、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不断培养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发挥自能作用,挖掘自身潜能,自主开展学习,通过不断尝试,不断习得知识、建构知识,形成自学能力,获得自身发展。

与宜兴市实验中学合并之后,我们开始尝试“两类结构法”教学,即“结构—建构”教学。“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指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知识内容结构是由学科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它揭示了学科基本概念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还必须掌握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即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程序结构。只有以知识内容结构为核心,以方法程序结构为策略,才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式方法。“建构”是指学习者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以学习模块为基础,创设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情景,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主动获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和体验情感的统一过程。

而我觉得,两者可以融合。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1.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导火线、经过、结果、性质、影响;2.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3.了解虎门销烟的具体方法。

课上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有疑问,再向教师提出,由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后共同解决。最后师生通过画知识树来建构学习“战争”及“条约”的知识体系。

这样,这一单元后面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可以运用这两棵“知识树”来完成学习。教师减轻了课堂繁琐讲授的负担,而又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智慧火花,这不就是有效教学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实行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钟启泉教授说,什么是“有效教学”?“归根到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钟启泉语)本文即从改变教学方法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探寻。

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布鲁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我们学校(原升溪中学)原先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法”教学。“教师指导”是指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并适时给予示范、启发、点拨等一系列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收益。“尝试学习”指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凭借自我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依靠自己的努力,采用尝试、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不断培养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发挥自能作用,挖掘自身潜能,自主开展学习,通过不断尝试,不断习得知识、建构知识,形成自学能力,获得自身发展。

与宜兴市实验中学合并之后,我们开始尝试“两类结构法”教学,即“结构—建构”教学。“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指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知识内容结构是由学科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它揭示了学科基本概念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还必须掌握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即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程序结构。只有以知识内容结构为核心,以方法程序结构为策略,才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式方法。“建构”是指学习者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以学习模块为基础,创设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情景,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主动获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和体验情感的统一过程。

而我觉得,两者可以融合。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1.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导火线、经过、结果、性质、影响;2.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3.了解虎门销烟的具体方法。

课上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有疑问,再向教师提出,由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后共同解决。最后师生通过画知识树来建构学习“战争”及“条约”的知识体系。

这样,这一单元后面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可以运用这两棵“知识树”来完成学习。教师减轻了课堂繁琐讲授的负担,而又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智慧火花,这不就是有效教学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尝试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THE DRUG WAR
建构游戏玩不够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