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台关系与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4-11-14 23:58李弢
闽台文化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市委党校闽南漳州

李弢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

漳台关系与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弢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

2014年4月25日,“漳台关系与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共漳州市委党校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共漳州市委党校和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厦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城市职业学院,中共漳州市委党校及龙海、南靖、东山、平和县委党校,漳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漳州市博物馆及云霄县博物馆,漳州市图书馆、艺术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数十人参加研讨会。

会议从征集的论文中遴选出36篇,编成《漳台关系与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综观这些论文,或是宏观的整体观照,或是微观的个案研究,大体围绕漳台关系和闽南文化的两大主题展开论述,展现了漳台关系与闽南文化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一、漳台关系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之一,漳台关系是与会学者讨论的一大焦点。论文大多以两岸关系作为讨论漳台关系的背景,或者从经济的视角,或者从文化的视角,或者从综合的视角,讨论漳台关系,漳属各市区县与台湾之关系。

与会学者探讨漳台关系的视角之一即是从经济的视角。漳州市委党校阮黄南教授指出,ECFA是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仅仅是对经济关系,而是包括政治关系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而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平稳发展。漳州市委党校卢国能教授分析了构建海峡西岸(漳州)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提出了建立海峡西岸(漳州)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构想、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漳州市委党校方赐德副教授比较了漳台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漳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的基础,认为当前漳台服务业合作的重点是旅游业、商贸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与会展业。漳州市委党校罗炳锦副教授以漳州台商投资区发展为个案,详细调查了漳州台商投资区如何优化环境招商引资,促进漳台合作发展。东山县委党校朱茂建叙述了东山县与台湾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东山县与台湾交流合作的现状,并提出要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做好对台文章,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优秀闽南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班”学生方睿奕通过云霄与台湾紧密的历史渊源的回顾,以及近年来台商投资祖地云霄情况的概述,提出进一步发展云台两地经贸活动的思考。

与会学者探讨漳台关系的视角之二即是从文化的视角。漳州市委党校杨宗建教授综合考古发现、文献资料和风俗习惯特点的分析指出,它们印证了台湾高山族来源于闽越族,它和漳州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漳州市委党校骆伟鹰副教授指出,应该注意识别两岸的文化差异,增进两岸的认同感。平和县委党校陈金营、吴小青梳理了平和与台湾的渊源关系,阐述了近年来平和、台湾两地以祭祀、谒祖、访问等方式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形,并提出充分利用“大陆迁台第一县”的优势,做好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助力“文化旅游名县”建设的措施。龙海市委党校陈惠卿阐述了推动漳台文化交流的特殊意义,分析了漳台文化交流面临诸多难题,并提供了漳台文化交流的新思路。

本次研讨会论文探讨漳台关系的视角之三即是从综合的视角。漳州市委党校何池教授以诸多史料和数据阐述漳州在历史上是开发台湾第一市,在现实中是涉台第一市,以彰显漳州在两岸关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把漳州历史和现实的对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思考,充分发挥漳州的对台特殊资源优势,促进漳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的全面发展,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特殊的贡献。龙海市委党校郭全伟分析了漳州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及漳台两地语言相通、神缘相同、血缘相亲的内在因素,提出了漳州应在促进两岸和平发展、乃至统一的伟业中发挥桥头堡作用的论断。

显然,这些文章最后大抵都归结于一个主题,即促进漳州乃至闽南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从而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项献。

二、闽南文化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之二,闽南文化是与会学者讨论的另一大焦点,范围涵盖了闽南宗教与民间信仰、闽南方言与民间艺术、漳州历史人物、漳州海商,以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等议题。

议题之一:闽南宗教与民间信仰。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马海燕博士指出,在闽南宗教文献中的“僧”人身份是十分复杂的,他可能属于民间教派即佛教斥为“附佛外道”者,也可能是佛教出家人的末流(未受具戒,或于佛法未能深入者),并不能一概而论。在处理闽南宗教文献之时,不能仅仅停留于文字的表层,应根据具体的背景予以研判。闽南师范大学管理科学系段凌平副教授论述了1980年代以来漳台民间信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指出,漳台民间信仰发展的大致趋势是清晰的,只要两岸的交流还在进行,漳台民间信仰的交往将朝全面和繁荣方向发展,两岸乡亲必将把漳台民间信仰交流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个总体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漳州市委党校陈铃光副教授认为,功利性造就了漳州民间信仰的多神崇拜,并分析了功利性在漳州民间信仰中的展现,以及强烈功利性产生的动因。闽南文化研究院钟建华讲师以漳州浦头港东岗祖宫为个案指出,浦头港东岗祖宫的迁建内容在某个程度上代表了都市化背景下闽南民间信仰变迁的最新形式——联合宫庙的产生与影响,由此得以管窥闽南民间信仰未来发展的某种态势。闽南文化研究院蔡惠茹讲师考述了唐、五代时期陈元光信仰的起源、宋代陈元光信仰中心的形成、宋代陈元光信仰在漳属各县的传播。云霄县博物馆馆长汤毓贤研究员分析了开漳圣王信仰的源起和在漳、台两地的传播,海峡两岸开漳圣王信俗的互动情形,以及如何打造开漳圣王信仰文化名片,文章指出,弘扬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既有利于从更宽层面做好台湾基层民众尤其是中南部民众的工作,又有利于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不断增进福祉,服务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漳州城市职业学院郑晨寅副教授认为,闽南民间信仰的文化氛围对黄道周仿《九歌》而创作《九诉》产生了重要影响,《九诉》中的龙女、三尸、东华帝子等神灵皆有民间佛、道诸神信仰的痕迹。

议题之二:闽南方言与民间艺术。闽南文化研究院吴晓芳副教授和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导苏新春教授考察了“廿”、“卅”在大陆和台湾的使用情况,并探析了两岸“廿”“卅”使用差异的原因。南靖县委党校韩士奇考察了闽南话的形成与分布情况。闽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施沛琳博士选择12首台湾闽南语民谣为个案,尝试从文化传播角度探讨其与原生态闽南语歌曲的关系,从歌曲传唱内容印证闽南与台湾“犹为琴瑟,隔岸和鸣”的文化脐带关系。漳州市艺术馆饶菁挖掘芗剧音乐文化的深厚内涵,并提出了一些芗剧音乐文化保护的建议。漳州市博物馆馆长吴其生研究员对东山关帝庙剪瓷雕艺术的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经发掘和认识剪瓷雕艺术,进一步感受闽南民间美术所涵盖的原创魅力和审美视角,以利于对地域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

议题之三:漳州历史人物。闽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邓文金教授指出,蓝鼎元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民本思想、风俗观、为官治民之道等内容。他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了其思想特点,虽有明显的局限性,但现实针对性强,反映了清前期历史发展的要求,对后人治国理政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闽南文化研究院讲师李毅婷博士通过排比《鹿洲公案》所载案例,发现蓝鼎元的司法实践并非以“德主刑辅”为特征,而是与其“以杀止杀”的明刑弼教主张相一致。在民事诉讼上,他并不注重两造争讼的法律事实,为使百姓体会到人伦的可贵,他不惜以强权调解,曲法断案;在刑事案件上,他常竭力审明事件始末真相,让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饥荒、牵连过广则是其宽宥罪犯的主要原因。漳州城市职业学院黄大林副教授例举了明朝正德年间漳州知府陈洪谟知漳期间的施政创新事例,并分析了陈洪谟知漳善谋绩著的原因。闽南文化研究院讲师李弢以《明史》黄道周传和漳州地方志中的黄道周记载的比较视角,阐明《明史》与漳州地方志中的黄道周形象的异同,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漳州市政协文史委文史员李阿山先生以龙海市浮宫镇美山村“蓝村”社中郑永昌故居谦光家庙中的《蓝村谦光郑氏庙记》为基础,介绍了清末海澄县四五都留田保青美社人郑永昌作为一个爱国华侨和杰出儒商的人生经历,并呼吁社会关注重视郑永昌的故居修复和弘扬其精神财富。

议题之四:漳州海商。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周榜师教授以漳州海澄月港为中心研究指出,漳州海商不仅带动了漳州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的全面繁荣,促进了漳州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侨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闽南文化研究院讲师苏惠苹博士以月港海商家族的族谱资料为基础分析指出,从明代中后期开始,随着西方人的东来和闽粤百姓日益频繁的海洋活动,澎湖、台湾逐渐成为当时中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除了往贩东西二洋之外,福建特别是月港海商在海洋贸易中各显神通,为繁荣海洋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龙海市委党校周庆辉则撰文讨论明代漳州月港航海技术及其与台湾海商的关系。

此外,与会学者关于闽南文化的研讨还涉及了漳州宗族与科举、海外移民、漳州侨批,以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等内容。闽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刘云博士利用方志材料,整理出宋代漳州进士中大致27个宗族(或家族),指出,这些宗族的进士人数占了宋代漳州进士总人数的22%至30%,这说明宋代漳州科举的宗族化趋势,也反映出宋代漳州文化与教育的发展。漳州市图书馆胡秋碧以漳州的海外移民为例,分析了明清时期闽南海外移民的原因。闽南文化研究院“优秀闽南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班”学生汤阿桂以龙海天一信局为例,对漳州侨批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论述漳州批信局的特点。漳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蔡少菁以漳州市的物质文化遗产闽南建筑为例,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讨论了漳州市闽南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闽南特色城市的措施建议。

综合而言,本次研讨会与会学者所提交的绝大部分文章所探讨的问题,都有着明显而强烈的现实价值与借鉴意义。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有益于推进当下与未来漳台关系与闽南文化的研究,促进漳台关系暨两岸关系的发展乃至祖国的和平统一,以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责任编辑 钟建华〕

李弢(1980~),男,福建龙海人,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讲师、《闽台文化研究》杂志社编辑。

猜你喜欢
市委党校闽南漳州
情调漳州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作品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助推贫困村精准脱贫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提高综合治理毒品问题能力的对策与思考
——以乐山市为例
见于《说文解字》的晋江、石狮闽南方言上古汉语词汇
漳州岱仙岩仙祖信仰初探
闽南少年
小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