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延祥
艺术界和艺术品市场的黑幕——郝庆军的长篇小说《艺术家》
疏延祥
郝庆军的小说总是聚焦知识分子,他的中篇如此,长篇《批评家》是这样,不久前发表的长篇小说《艺术家》(《小说月报·原创版》2013年第11和12期)主角华一民也是知识分子。
我曾经说《批评家》走的是欲望叙事的路线,通过批评家潘又安的所作所为暴露出当前批评界的红包批评、美女作家的出笼背后的猫腻,也即黑幕,但小说的重点是潘又安和朱学军等人的欲望。《艺术家》对艺术界的黑幕和艺术品市场黑幕的揭示是重点,我甚至可以说,《批评家》通过写事来达到写人的目的,《艺术家》虽然也写人,但作品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写事,写人是为了达到暴露艺术界、艺术品市场、官场、警界种种不大为人知的一面。郝庆军对当今社会黑幕的关注,是和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沦丧、欲望泛滥有关系,也与郝本人的研究有一定的关系。郝庆军近年来发表过两篇关于民国初年“黑幕小说”研究的论文,一篇是《民国初期“黑幕小说”由盛转衰的文学史意义》,一篇是《民国初年“黑幕小说”的渊源流变与想象空间》,前者11000多字,后者25000多字,这中间要阅读多少“黑幕小说”和相关的“黑幕小说”研究的著作?恐怕一年半载是完成不了,我没有证据表明,郝庆军的《批评家》尤其是《艺术家》是在他“黑幕小说”研究过程中同时完成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郝庆军的关于民国初年的“黑幕小说”研究对他的这两部长篇尤其是《艺术家》的创作是有影响的(《艺术家》发表之前,这两篇论文已经刊出)。他本人也承认,他的研究和创作是一体化,不可分割的。这没有什么不好,创作和研究可以互相促进。对民初的“黑幕小说”,郝庆军可以说是烂熟于心,那时不少“黑幕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表面看,光鲜闪亮,甚至是从公众眼里看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一个或一群人,可其实际表现往往令人大跌眼镜。在《民国初年“黑幕小说”的渊源流变与想象空间》中,郝庆军分析了《留东外史》所写的黑幕,这部小说是写清末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知识分子,不说那时人们对这群喝洋墨水的是怎样崇拜,就是现在,我们一提起那一时期的中国留日学生和客居日本的知识分子,就想起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周作人、茅盾……这些大人物,可历史是复杂的,鱼龙混杂在很多时候都是存在的,那时的留日的中国人中,就不乏混世和玩世者,不读书,无正事,吃喝嫖赌、争风吃醋、坑蒙拐骗、打架斗殴……在东洋异国舞台上上演一幕幕荒唐无耻的闹剧!凡此种种,《留东外史》都作了深刻的描绘。其实在郁达夫的《沉沦》中,那个留日学生的颓废和性经历都说明这类年轻人在异国他乡的无望和堕落,只是作者把他们的灰色人生看成是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低下造成的,当然我们不能说这话没有道理,但是在描写留日中国人卑下和无聊也即黑幕上,《沉沦》和《留东外史》也有契合的一面。
如今“艺术家”这个名号在很多人眼里是神圣的,说艺术品市场藏污纳垢,不少人也会不以为然。比如北京798艺术区也是一个大的艺术市场,提起这个名字,“文青”们是要激动的,可是《艺术家》却戳穿了这样的神话。《艺术家》中的主人公华一民不是腐败分子,可通过他的所作所为,牵扯出许多的人和事,真是让人震惊。比如张半千和他的高仿名画,任何古代和近现代名画,到了他手里,都可以制成一个可以乱真的仿作,然后流进艺术品市场,使人上当。整个流程都由电脑控制,先将真画扫描,然后自动生成相关数据,再复制——装裱——做旧画轴,非常快。说实在的,我对此本有怀疑,可前些日子在电视上看到河南一个村庄都在做高仿青铜器的生意,有文物部门竟然把他们做的青铜器当文物扣留,我才相信郝庆军的描写是真的。
小说中的耿星火和夏冰等人做的“艺术品流转项目”比高仿名画更令人吃惊,他们是为贿赂官员的客户做这种生意,先是送官员一幅或几幅名画,然后再把名画买回来。夏冰惹上了杀身之祸,就因为她手上有一个记录“艺术流转项目”的蓝色笔记本,记录了八年来这种官商勾结、行贿官员的信息。为了隐藏这个笔记本,夏冰放话说笔记本藏在她一个朋友家中,耿星火猜这人是华一民,于是他一方面对华一民和夏冰进行追杀,一方面派小偷潜入华一民家,把华家翻了个底朝天,警方也介入了,华一民表现得像个侦探一样,考究这一切,与耿星火那一帮人斗智斗勇,小说就在一个破案的故事中展开,不断出现新的人,不断出现新线索,环环相扣,因此充满张力,充满悬念,令小说颇为好看。
在小说中,华一民是一个很有学问的研究艺术史和艺术家的副教授,他身体好,人帅,脑子好使,对夏冰有性幻想,但始终没有跨越那一步。他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能帮夏冰做成复制古画的事情,就得力于他在工厂做工人时,就是张半千的徒弟,这个师傅多年后则成了艺术品高仿的能手,他能获得警察孙建军的帮助,也是因为平时没少和这个在警界混得开,也有专业素养的远房表弟处得不错。华一民处事经验丰富,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他都拿捏得很好。比如与小偷黄毛打交道,知道黄毛食欲很强,因为经济的原因,不能时常满足口腹之乐,因此,他找黄毛办事,给点钱,还请他好吃好喝一顿,弄得黄毛觉得华一民有人情味,愿意为他效劳。华一民还是一个好父亲,尽管离婚了,儿子为前妻抚养,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儿子,在抚养费上,他从不拖欠,儿子踢球,他做忠实的观众。儿子对他很崇拜,前妻不怎么理解他,但不妨碍他和儿子、前妻友好相处。在和夏冰同车遇到算计、出了车祸的危急时刻,他不是只顾自己,而是英雄救美,抱起夏冰,飞身而出。华一民似乎堪称完人。郝庆军在这个人物身上,可能不自觉地渗入了一种“侠义”的梦想,千古文人侠客梦,这可以理解。但从一开始华一民卷进夏冰事件,动机就不是纯洁的。美女杀伤力在他和夏冰初见面时,就起作用了,故心甘情愿地为她驱车到固城,如果说他这时为夏冰讲的故事动情,愿意在美女也是弱女面前表现自己的男子气概,相信她复制古画对待恶人,那么古画复制后,夏冰说她手上有张半千当年强奸女学生判决书的复印件,因此她可以让张半千为这事封口,这时华一民应该知道这女子不是等闲之辈,他现在为她做的一切是危险的,也与法理不合。可他还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为什么?对此,我们前面已经说了,那就是性的诱惑。耿星火是恶人,他觊觎夏冰的美色,作者把他处理成坏蛋。华一民呢?说他爱夏冰这个人?显然不是,他们接触的时间不长,这种关系,至少可以说是色大于情,也就是华一民始终忘不掉的“美人尖”——夏冰光洁的额头。这一点在他和大鼻子美女陈圆圆的关系上,体现得更为充分,他知道陈是有妇之夫,还经常有肌肤之亲,虽然心理有歉意,但还是和她保持这种不清不楚的关系,甚至他和陈的丈夫吴总在一起吃吃喝喝,接受他的礼物和请托,还和陈圆圆缠绵悱恻。与《废都》相比,庄之蝶和许多女性有肉体关系,既是庄的魅力所致,也是庄在精神上没有出路,只好颓废人生。华一民和夏冰、陈圆圆,恐怕只是他的才华和帅气征服了她们吧!任何读者都能读出郝庆军对华一民的偏爱,好在郝庆军还能遵循自己的艺术感觉,写出了华一民的复杂性也即人性的幽暗处。
郝庆军在研究民初的“黑幕小说”时,肯定了这一时期有的“黑幕小说”在揭露丑恶的同时,还写了人情百态,即世情化的书写。《艺术家》也是一部世情化书写的小说,小说中的黑幕本身就构成世情,为了拿到省城的一块地,胡老板知道必须拿下杨厅长。杨厅长爱官,就得想办法把他位子向上挪一级,于是必须找到在上面能说上话的黄副部长。直接找黄,那自然不行。先从领导外围下手,把他的秘书和司机哄好。黄副部长秘书挤车上班,这怎么行,不误领导事情吗?送20来万的车子,秘书笑纳,搞定了一个。司机的儿子吃喝嫖赌样样来,司机急死了,做梦都想把儿子送到外国念书,于是先给他10万,让司机的儿子在国内受训,再给3万美金,让孩子到国外留学,这样动作,司机还不感激涕零?再提出见黄副部长的夫人要求,当然没有问题。黄副部长夫人不爱钱,爱古董字画,那就投其所好,送画,再收回来。这些工作做好了,黄副部长见杨厅长,那是水到渠成。杨厅长带着黄副部长在车间工作时那一帮工友的签名簿,还有中国第一批“东风牌”二吨半的越野汽车的模型,感情一下子拉近了。黄副部长让杨厅长带一个砚台给杨厅长那个省的省委书记,他们是老同学。如此一番公关,杨厅长的副省级解决了,胡老板要的那块地没问题了。
这种世情普通人经历不了,可华一民和儿子的感情,为了儿子和前妻演戏,这种场面就是一般人没有,也能体会出来。还有小偷黄毛,如果他供出耿星火谋杀夏冰的事情,耿星火不仅公司不能上市,后果还不堪设想。因此,耿星火决定雇用“三叔”,杀掉黄毛。黄毛的警惕性很高,“三叔”就在网上发了个帖子,钓出了黄毛。原来,黄毛是一个身世可怜的人,出生时只有三斤半,他奶奶怕养不活,就让儿子把这个孙子丢到野外。黄毛命大,没有死。有一年发大水,黄毛就读的村小23个孩子被洪水卷走11人,黄毛侥幸躲过了灾难。黄毛20时娶了个漂亮老婆,按理说,否极泰来,黄毛应该走运了。可媳妇不守妇道,和二流子乱搞,黄毛杀奸夫,伤淫妇,被判10年,从铁窗出来后流落到北京,不好意思回家。这个以黄毛母亲口吻发的要黄毛见母亲的帖子,使黄毛信以为真。这是电视里常见的故事,是中国的世情。
如果说作者在华一民的身上寄托了某种人生理想,那么在夏冰这个人物身上也表达了作者心目中完美女性的标准。她喜欢有才华的艺术家,先是童桦,哪怕是他不忠于她,她依然爱他,童桦进了疯人院,她依然不离不弃,在她准备到国外以逃脱仇人的追杀,避免法律的惩罚时,她依然为童桦安排好生活和治疗所需要的一切,同时她还把那个记载有一些商界和官场坏人罪证的笔记本交给华一民,要他交给自己的一位远亲,不然不仅她会被杀人灭口,那伙坏人也得不到应有的下场。正如华一民的完美的表面有不那么完美的一面,而对于他的不完美,作者在主观上没有着力加以刻画,夏冰的那种对艺术和艺术家的热爱和献身精神,也缺少本该有的丰富的细节刻画。
总的来说,郝庆军这部小说写黑幕是成功的,走畅销书路线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人物刻画上还需要加强。或许在写了批评家和艺术家之后,他还会写作家什么的,构成三部曲,我衷心希望他有这样的新作出现。
实习编辑/孙 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