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华
【摘 要】当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往往与学生的真正需求发生错位,导致低效甚至无效。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抓住关键时间节点,从学生进校前到毕业后,步步关注;二是找准切入点,从微做起,微问题、微记录、微对话、微反思等均是以小见大的有效方法;三是把握引爆点,组织学生下企业找感觉,组织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点燃学生的职业梦想,实现更好的人生。
【关键词】职业指导 中职生 时间点
有人曾以“伪指导”来形容当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究其原因,不是教师不思进取,也不是职业指导没有用,而是我们的职业指导在设计方面出了问题:不切实际的跟风逐热、流于形式的大张旗鼓、望尘莫及的高难动作,只会让教师疲于应付、让学生不知所措。学生的真正需要与教师的良好意图发生了“错位”:一方面,学生极度渴望有人“指点迷津”,另一方面,职业指导达不到促进学生满意就业、幸福就业的效果。很多时候,学校中的职业指导只是一个高级摆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呢?笔者认为,必须着力在“三个点”上下功夫,让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真正“接地气”“有底气”。
一、抓住时间点,步步关注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本区域内最大的一所中职学校,每年招生人数在1800人到2200人左右,近几年在校生数达到7000多人。每年新学期新生到校之后总会发生两种情况,一是有学生提出转专业要求,理由千奇百怪,二是有学生退学,理由各种各样。究其原因,很多学生在填报专业志愿的时候,对所学专业了解不清、对未来职业发展认识模糊,到学校开始学习之后,才发现原来选择的专业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于是就有了上述两种情况的出现。同时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非理性”“易改变”的,这两种现象还会引发连锁反应:一个人的转专业、退学会导致一群人的转专业、退学,扰乱了教学秩序,也成为职业学校令人诟病的地方。笔者所在学校未雨绸缪,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步步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入学之前
目前,中国的职业指导课程在初中、小学的开设是缺失的,即便有,也是分散的、零星的,学生职业意识微弱,没有职业规划,这导致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是盲目的。因此,学校在每年学生中考之前、学生填报志愿之时,专门组织教师到本地区各个初中进行巡回讲解,深入班级、家长会、学生大会,与教师、学生接触,更与家长接触,介绍学校、专业设置、就业前景,帮助学生填报志愿、帮助家长解除疑虑。
事实证明,这种巡讲时间短、见效快,对于寻找适合的职业方向,稳定学生队伍,降低随意转专业率和流生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入学之初
中职生的生源素质不理想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一个学生选择了一所新的学校,重新开始新的人生的欲望还是很强烈的。因此,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笔者所在的学校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熟悉学校,创造愉悦氛围。由学生志愿者担任“小导游”,带领新生实地参观、考察校园,从教学楼到实训室,从本专业到其他专业,从宿舍到食堂,从校园环境布置到文化底蕴熏陶,等等,使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距离感尽可能快地得以消除。第二步是熟悉专业,探索职业未来。由学校的各专业带头人或者领军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历史和现状、专业课程的构成、未来的职业发展、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等等,使学生的专业思想得以巩固,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专业信心更加坚定。第三步是熟悉班级,建立良好联系。由班主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信息,知晓他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打算,一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三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可以通过个别访谈或者班会课进行,同时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制度规定、文化纪律等。通过这三步走,学生基本能迅速确定新的方向,融入新的环境,适应新的生活。
(三)毕业前期
一年打基础,二年本领强,三年去飞翔。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在学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是职校生的焦虑期,对于未来的职业既有向往又有恐惧,既有直接踏上工作岗位的要求,又有继续学习的向往,这个阶段是在校职业指导的黄金时间点。要注重帮助学生的多层次发展:一是全日制实习的职业指导,按照国家对于中职生学制“2.5+0.5”的规定,最后一个学期组织学生顶岗实习,遵循“分散与集中结合,本地与外地结合”的原则,可以组织学生集中在某个企业实习,派驻专门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管理,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岗位;可以让学生在本地企业实习,也可以让学生到外地企业实习(如建筑专业)。二是进一步升学的职业指导。“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的桎梏已被打破,职校生还可以参加职业教育的对口高校单独招生考试,或者通过“注册入学”等方式,以获得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
(四)毕业后期
毕业后期这个阶段往往被忽视,职校生毕业后对工作岗位的胜任度和适应度怎么样?职位升迁、报酬高低怎么样?职业目标与实际发展是否有偏差?如何纠正?在校表现不同的学生发展情况如何?就业的专业是否对口?创业的比例有多少?创业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各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对学校有效判断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对学校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学生职业指导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在这方面必须投入专门的力量,通过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案追踪等方式,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进行跟踪观测,提供分析报告,为学校提供决策支持。
二、找准切入点,从微做起
如何让教师不畏惧职业指导,又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呢?笔者认为,从微做起是一种极好的方式,“微”的起点和视角都是微小的,只要教师能坚持,并在深度挖掘上下功夫,其成果就不能小视。
(一)微问题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性格各异。在班级或学校的小环境中,学生自身也有许多烦恼,学生中间也有小团体,有时学生会把大人认为是极小的事情放到最大。同时,他们也承受着家长、教师与学校的期望与压力。教师进行相关工作时应当考虑到影响学生学业进步的多种因素,而不能唯成绩是问。
在学校,教师每天面临的学生问题烦琐而细碎,在诸多的问题面前,必定有一件事情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即课题,教师不妨把一个个看似微小的问题当成一个个课题来研究,给自己一个时间期限,设定具体的目标。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微课题研究来解决一直头疼的学生问题。
(二)微记录
教师应该准备一个本子,在进行职业指导的时候,不妨多动笔,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学生的职业问题记录下来:当听了其他教师的课后,可以简单记录一下其他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或许是无意识的职业指导;当自己上完一节课后,可以把在课堂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当找学生谈话或者学生主动找自己谈话时,更需要把谈话内容记录下来;到企业里去走一走、看一看的时候,把用人单位对职业的要求记录下来;甚至看电视、浏览网页、阅读杂志的时候,可以将一些好现象或者教训记录下来。
教师把平时职业指导方面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就有了丰富的、宝贵的原始资料。一有时间就可以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或者进行经验总结。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教师将从这些微记录中获取大量经验,成为日后做好职业指导的一笔大财富。
(三)微对话
教师在开展职业指导的时候需要多与他人交流与对话。有意义的对话不仅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可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教师可以就平时遇到的职业指导方面的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对话,有时几句简单的对话可能会让教师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方式与其他教师、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对话。由于不是现场的直接面谈,简短的言语可能因为没有顾忌而变得更加真实。QQ群也是非常好的微对话工具,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职业指导类的QQ群,直接与著名职业指导师或其他地区的优秀教师进行对话。
(四)微反思
大量成功的职业指导案例和优秀职业指导师的成长已经证明了反思的重要性,有些教师认为“反思就是总结性的文字材料”,这是一种误解,其实,教师的反思是有多种形式的,而微反思比较适合一线教师。
教师在与某个学生就职业话题进行谈话之后,对整个过程应大致回忆一下,并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指导效果与预设是否一致,还有哪些不足或者出彩的东西,然后可以用几句话归纳一下,及时进行不同形式的记录。这些微反思最好不要只停留在头脑中,而应当记在纸上或者写在电子文档中,这样会让我们的反思更有条理性、思想性,也便于日后进一步梳理。
三、把握引爆点,点燃梦想
(一)下企业找感觉
职业学校的一大特征就是“校企结合”,笔者所在的学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从新生入学开始,各专业系部即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与企业、职业、岗位亲密接触。随着学习的推进,逐渐从参观到体验,从围观到上岗,时间可长可短、方式灵活多样、安排紧密有序。见习或者实习之后,每个人要交流和分享各自职业认识、专业成长的收获与体会。
从企业归来,学生们获益良多。之前,虽然不少学生对职业岗位有懵懵懂懂的认识,但是由于与企业一线缺少紧密联系,以致当被问到相关职业问题时常常当场呆立,理不出头绪。从企业回校后,许多学生感觉茅塞顿开,他们说,真的下到企业才发现,自己在专业上有不少欠缺,一定得好好练技能、长本领,还看到了平时在学校里、课堂上看不到的细节。
有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有巨大收获,一名德育教师在带队下企业的时候,收集了不少企业员工的真实案例,为他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积累了很多鲜活又极具说服力的资料。
(二)学榜样定目标
将优秀毕业生请到学校开系列主题讲座,是激发学生职业成长内动力、提升就业水平的重要举措。学校给优秀毕业生颁发兼职教师聘书,请他们担任各专业的指导教师,为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是理念引领。优秀毕业生以展示、讲座、对话等形式,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职业发展理念,使他们从无意识感悟到有意识学习,再到有计划去尝试,职业生涯的有效性探究成为全体学生的热门话题。其次是职业示范。每一位优秀毕业生的亲身经历改变着学生的心智模式,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和未来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链接
《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第4期《中职学校开展高质量职业指导的探索》一文提出:做好职业指导工作,首先要把握国家就业政策,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把握国家就业政策,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更好地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其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是做好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全程就业指导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强烈的创新意识。全程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己的成才目标和就业目标。可分阶段进行就业指导,第一阶段:确立人生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阶段: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三阶段:宣传就业政策,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第四阶段:进行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