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红++冯国增++杨兴林++温华兵
摘 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产学研合作的另一有效实践方式。该文分析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企业、高校、教师和学生四方发展的战略作用,提出了充分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用的几条实施路径。
关键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研究生培养 产学研合作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57-02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政府主导,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协作的研究生培养体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机构的认可和推广[1-2]。美国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全美发起倡导了企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IUCRC附属于大学,根据企业的要求开展课题研究。而国家科学基金会则负责对中心工作进行指导。此外,基金会还向成立的每一个中心资助5万美元,企业界的赞助则不少于30万美元,大部分大学也为其所在的中心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支持,创造条件让企业和大学之间达成一种协议,共同推进合作研究中心的工作。在芬兰,对科研的资助,特别强调产学研合作研究。企业的项目必须找大学或研究机构作为伙伴才能得到资助,而大学、研究所的项目也必须有企业作为合作者才能得到支持。比如国家技术局资助的研究项目,参与项目研究的企业、科研院所越多,该项目获得资助的可能性越大。这种强调产学研结合的资助机制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金,并且促进了国家创新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产学研的模式有利的促进了企业、高校、教师以及学生个人的发展。在国内,政府、企业、高校也加大了这种产学研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力度[3-5]。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的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一种全新的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自2008年在张家港市试点建设以来,先后分6批逐步推开,共设站1606个,实现了13个省辖市全覆盖,设站范围涉及31所高校,覆盖电子信息、现代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对于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于释放科教创新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1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企业、高校、教师、学生发展的作用
1.1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1)关键技术的攻关。
企业可将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需求提炼为研究课题,委托研究生工作站,进行项目攻关。研究生工作站相比于以往的传统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于:企业和学校研究生团队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学校的研究生团队能参与企业的实践环节更加直观和全面的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解决项目难题。有效的节约时间和交通成本。同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也可开展具有预研性、创新性的科研项目,为企业的技术发展提供支持,增强了企业承担国家大型项目的竞争实力。
(2)优质毕业生生源。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给研究生提供了实训环节,企业参与了研究生培养工作,增强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对企业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研究生进入研究生工作站学习的时间较长,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实践和实习,企业可对研究生研发能力、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长期考察,最后可通过研究生工作站直接选拨符合自己企业技术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减少了企业人力招聘的成本和风险。
(3)人才的培养。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协助企业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学校能提供规范的体系的职业技术培训,如成人继续教育、在职工程硕士、岗前技术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能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帮助企业从制造型向技术型、技术型向高新技术型模式的转变。
(4)社会和经济影响力。
企业能否被授予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也反映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责。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能给企业增加软实力,增加企业在社会和学生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完成的企业和国家科研任务能给企业直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1.2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1)研究生培养。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直接参与了研究生后期实训环节的培养,承担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部分人力和资金,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深化了研究生培养的模式[6]。同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提供了研究生进行研发的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实验条件,是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的重要保障。
(2)研究生就业。
首先,研究生工作站给研究生提供了进入企业就业的一个有效的平台,能解决高校的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同时,企业拥有丰富并且具有操作经验的人力资源部门。学校可依托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在校的毕业研究生进行职业规划培训和就业指导,将高校的研究生就业工作推向一个崭新的模式。
(3)科研水平。
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不仅跟科研团队的力量薄弱有关,同时跟外部政策性因素和科研条件有关。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成立为高校提供了有利的科研平台。很多教学型的高校正在努力向科研型高校的模式发展,那么就需要一定的科研环境,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高校提供了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高校可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实现智力扩张,增强工程项目的研发能力,实现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突破。
1.3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教师发展的作用
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往往缺乏专业性的平台。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于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尤其是跨专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青年教师应该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重要的培训平台和实习基地。积极参与工作站中科研项目的攻关以及研究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在实际的工程项目锻炼过程中,凝练科学问题,形成具有自主特色的科研方向。endprint
1.4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1)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是一句至理名言,研究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的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科研环境,研究生可接触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并且能直观和形象的看到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存在的问题。这是学校理论教育所不具备的,这样的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就业竞争力和就业面。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了研究生在就业时候的就业竞争力,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往往更加偏爱于一些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企业适应能力的学生。同时,学生能提前接触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文化制度,能提前给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为最后自己做出合理、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提供准备。同时,企业中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学生可深入的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得到比学校更为有效的就业指导。
2 如何发挥研究生工作站的作用
2.1 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优先将研究生工作站研发项目列入市级科技计划,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同时优先推荐申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科技奖。可以说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不仅给企业提供了一个解决企业实际科研问题的平台,同时能增加自身的软实力,获得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企业应重视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及相应科研资金的投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促进工作站的可持续发展。
2.2 重视研究生工作站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由于由政府主导并提出政策,因此相关企业和高校都积极申报,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存在较多“虎头蛇尾”的现象。企业和高校应充分利用这样的机遇,把握政策,积极的投身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和发展中。企业不应利用该平台仅仅提供一些简单的文秘或生产性工作,应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不应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仅仅作为一个学生社会实习平台,或者害怕学生完成不了毕业任务而不去加强学术沟通和人力投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促进校企合作,提高企业效益,提升研究生质量的有利平台。
2.3 多导师制度的建立
研究生在高校是导师负责制[7],而在工作站可实现多对一的新型培养模式。企业高级工程师或具有经验的工程师均可聘任研究生工作站的导师,在高校导师不在工作站期间,企业导师承担科研任务下达、指导和监督工作,防止学生因导师不在而放松自我。同时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加强联络,合理分工,高校导师重在理论指导,企业导师重在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2.4 完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管理制度
工作站的顺利运行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8]。因此,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可结合学校、企业、学生、导师四方面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应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研究生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和人员业绩考核。督促科研经费的到账、进站研究生生活必须条件配备、绩效奖励制度确定及科研成果分配,确保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正常有序运作。
3 结语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为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新的培养机制,为企业注入了科研的动力,也给在校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因此各方应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平台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企业科技创新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蒋文春,刘仁恒,王振波.关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学生培养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0):13-15.
[2] 沈金荣,林志华,田泽.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驱动机制分析[J].大学教育,2012,1(12):142-144.
[3] 张晓卫.工科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教改教法,2013(5):46-48.
[4] 吴群,徐岩.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轻工教育,2011(6):6-7.
[5] 张翔.企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6):54-55.
[6] 许慈晖,包志华,吴国庆,等.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1):209-211.
[7] 齐继阳,王凌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研研究,2014(1):67-69.
[8]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管理机制分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3,20(7):28-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