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分析

2014-11-11 03:17陈静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5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问题情境课堂教学

陈静

摘 要:历史这门学科是对历史进行学习和研究,对历史进行总结分析的学科。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识能力来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恰当的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合理的设立问题情境,来引出问题,增强带入感,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能力进行提升,该文就问题情境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历史课堂 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172-01

1 问题的分类

这里将从学生思维活动的特征和提问的内容将历史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判断型问题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等作出判断或识别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不对”“是不是”“是这样,还是那样”等问句。

1.2 叙述型问题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以及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进行叙述的一类问题,设计有“是什么”“怎么样”等问句。

这两类问题,重点是审核学生对于概念、历史事实和结论的再现再认能力,对思维的要求相对来说不是太高的。问题设计的封闭性可以促进学习和强化记忆历史基础知识,但是却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3 述理型问题

这是指对历史事物发生的条件与原因、条件与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等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类问题,设计有“为什么”等问句。

1.4 评价型问题

这是指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你有怎样的评价”等问句。

1.5 运用型问题

这是指对拟定的历史情境或可联系的现实,要求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设计有“当你……你该怎么办”等问句。

这些问题要求思维扩散能力比较强。这些问题比起前面的问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对其现象或事物有所了解,才能够使用,通过自身的理解和认知来进行应用。所以,对于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很高的价值,能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很大的帮助。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恰当的使用问题,加强对后几类问题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我们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问题的设置

这里,主要从学科特点和思维范式来谈问题的设置。

2.1 培养思维敏捷性,设置具有提神思维敏捷性的题目类型,让学生学会鉴别真伪

培养思维敏捷性。思维敏捷是现代人才的一个重要素质体现,其要求思維快速准确。历史教学中,我们对历史资料以及材料进行问题的设置,我们可以对时间、地点、条件等等地方入手,去设置问题,结合一些历史材料和资料来进行材料题的设置,让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训练他们辨别信息的真伪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2.2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灵活性思维为目标设置问题,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

思维的灵活性有以下的一些要求,灵活,能够从各个角度和方面来解决问题;不刻板,能够不钻牛角尖;迁移性强,能够使用规律,提升自觉性;伸缩性强;结论灵活,不限定结论,合理即可。

2.3 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以深刻性来设置问题,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思维的深刻性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而来,能够对事物的本质以及规律进行把握,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我们在学习历史时,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复杂问题,可以对这些历史现象进行思维训练,将其作为素材。

2.4 培养思维批判性,设置发难问题,培养各自的独立思考能力

思维批判性要求能够知其所以然。历史学习的批判思维是对传统的结论和观点能够有质疑和评价,以自身的观点和看法来进行批判,从中获得思维的成长,经年累月,我们的认识受到了客观条件的束缚,而在这一束缚中形成的思维和结论都有其缺陷,甚至尤其谬误,所以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结论进行质疑,只要合情合理。

2.5 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设置应用性问题,提升学生创造力

思维创造性以及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个最高级的形态,也是智力的高级表现。通过对信息的应用,使用对策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种品质是非常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合理的应用,使用一些应用性问题来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凭借直觉来释放灵感,能够独立创新的解决问题。

3 处理问题

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问题来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让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以及综合文化素质有大的成长。如何的实现这一目标呢?教学活动中,我们都有很多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可是又几点是不变的,可以将其作为引导以及问题设置的基础。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呢?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不是能够正确运用,这是一个非常紧要的环节。例如,少数民族被“汉化”最终是由于他入主中原,该历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可是学生们对于该问题存在困惑。所以,学生要在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下去思考:首先是,在入主中原前,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是什么?他们的文化与中原的文化相比是落后还是先进?其次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是将他们原有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强加予中原地区人民?还是自己改变原来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来取得中原地区人民的认同?最后就是少数民族的这种“汉化”的改变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历史的进步?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后,学生们不但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还能认识到:“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同时,也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我们教学目的是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事物的规律和探索的活动中来,而作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 教师是必要要起到积极的领导作用的。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者身份一定要称职,能够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强调和强化,当学生有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提出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总结分析,对问题进行答案的寻找,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且要做好。学生所得出的结果和答案,教师应该要给予尊敬和鼓励,让学生能够放大其闪光点,答案的对错本身不是最主要的,在获取答案的过程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通过循循善诱来让学生走出误区。我们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让学生贴近历史,感受历史,对历史提出问题,积极的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好辅助的任务。

总的来说。历史课堂教学要求氛围和谐、自由、平等,能够在融洽的氛围内进行历史问题的探讨,学生的思维能够获得最大的解放,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也会提升,更加容易实现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问题情境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