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莉 王永静 孔令英
摘 要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高社会实用性的关键环节,面对当前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动力不足、专业知识面窄等问题,本文借鉴“杜郎口模式”的核心思想得到相应启发,探讨在专业课中开展“预习准备—分组讨论—要点提示—展现汇报—点评总结—发散思维”的自主教学模式,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杜郎口模式 经济管理 教学模式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专业课是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提高专业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教学内容多,课时紧,知识更新快,与社会实践问题紧密相关。而绝大部分专业课的讲授设置在大三、大四学年,正是学生考研、考证、就业准备阶段,致使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多处于应付状态。大多数学生对课程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漠不关心,缺课或不听课现象较严重;更谈不上对专业方向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方法感兴趣,他们只在考试之前临时突击背复习要点,达到及格的目的即可。这样的教学状态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动力不足、掌握的专业知识面狭窄,专业素质和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这一切与现有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模式密切相关。
本文拟从中小学教改先锋——“杜郎口教学模式”中探寻经验启示,探讨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教学中开展“预习准备—分组讨论—要点提示—展现汇报—点评总结—发散思维”的自主教学模式,彻底打破多年来高校教学中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通过有准备的讨论和课堂展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思想碰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对前沿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打造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就业形势、满足企事业单位个性化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1 关于教学模式的理解
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正式的科学概念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于1972年正式提出的。但至今它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国内外对它的理解也众说纷纭。
在国外最有影响力的当数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围。他们所谓的教学模式是指为了教会学生学习而创设的一种环境,可归结为“环境说”。
在我国的教育技术界,对教学模式的理解也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由何克抗教授和李克东教授通过深入的研究而得出的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第二种是由祝智庭教授提出的,将教学模式概述为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型;第三种是由王淑君等人提出的,认为教学模式是以一定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合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充分考虑学习过程的各种要素,创造学习环境的一种范型。
2 “杜郎口模式”的由来与特点
“杜郎口模式”来源于山东聊城市茌平县下属乡镇的杜郎口中学,因其被誉为具有“原生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特色的农村教育改革而得名。
杜郎口模式的精髓在于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体现出“生命的狂欢”。在时间上前期推广“0+45”模式,后来演变成“10+35”模式,即教师10分钟,学生35分钟。老师在一节课45分钟内,布置学习任务和点拨引导活动时间不允许超过10分钟,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或者说完全不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陈述,其余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即“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作为杜郎口中学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总结、提炼、升华出的一套教改体系,因其三大特点、三大模块和六个环节亦被称为“三三六”模式。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分别是:预习、展示、反馈,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3 “杜郎口模式”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教学的启示
21世纪的文盲将是不会学习的人,活到老,学到老,思想就有了不竭的源头活水,精神就永远充实焕发。面对当前高校学生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困境,杜郎口的理念和实践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参照。
借鉴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可开展“预习准备—分组讨论—要点提示—展现汇报—点评总结—发散思维”的自主教学模式,加强过程学习和控制,拓展学生知识面,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实现“授渔而不授鱼”的培养目标。
3.1 预习准备环节
预习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而探寻与理论相关的实践问题。这一环节一般是在前一次课的最后时间进行,引出讨论主题,留下课后完成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联系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热点问题、案例及方法,先进行集体备课,提出教学主题,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中通过阅读教材的相关章节,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合作相结合,完成学习准备工作,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经过长时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把握,都已经相当熟练,在今后的自我学习和广泛阅读中也能抓住重点。其次,教师将重点、难点的学习任务及延伸问题进行归纳并分配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领取一项学习讨论主题,在课后进行大量文献的查阅、整理及交流。
3.2 分组讨论环节
分组讨论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小组统一观点,激发学生思想的碰撞,多途径、多视角学习专业理论,并解决实践问题。这一环节可结合课内和课外学时来完成。
小组领到任务后,各小组学生围绕讨论主题开展资料搜集和整理分析工作,汇集后进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的解答方案,以及较为一致的观点和有条理的汇报提纲,以PPT汇报、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做好准备,个性化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收获。对于实践专业问题的解决,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分析,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视角,大大拓展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要点提示环节
要点提示的主要任务是强调课程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提醒学生在后续环节中把握重点主题。这一环节是在每个教学主题授课的开始,主要是在预习的基础上,由教师结合教材、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做出重点内容回顾和发散性提示,以便规范学生汇报的范围和主题方向。如遇教学难点或重要的理论方法,可多花时间详述解释,以便做好基础性教学工作。
3.4 展现汇报环节
展示汇报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生互动以及组组互动的过程。展示汇报环节的主角是学生,各小组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或发散讨论。一方面,各小组通过展现汇报,其他组的同学直接分享成果;另一方面,在听取其他小组展现、讨论时也会受到启发,提出更好的解答方法或思路。在展示课中,教师更多地体现了“主持人”、“导演”的特点,而不仅仅是传统教学时的“播音员”。
3.5 点评总结环节
点评总结的主要任务是评点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参与讨论情况、展现汇报的内容等做出总结和评价,加深教学印象。教师不仅需要根据各小组表现和汇报的内容做出概括总结、逐一点评,更要对课程教学目标与重点进行总结性发言与确认,最好能将理论知识与小组汇报讨论的内容相结合,强化记忆。
3.6 发散思维环节
发散思维的主要任务是结合社会焦点问题或专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专业课教学的目的是“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这一环节即是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通过发散思维的启发与检测练习,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真正做到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综合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闻待.杜郎口“高效课堂”的效率性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2009(9).
[2] 李炳亭.“课改老师”杜郎口[N].中国教师报,2008-12-24.
[3] 李雪.新课改背景下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反思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1(1).
[4] 崔随庆,潘红丽.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教育实践——解读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