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情明理教作文

2014-11-11 12:18钱飞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评分标准高考作文考场

钱飞

自2013年起,江苏省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定在了“新材料作文”上。其实,所谓的“新材料作文”,较传统的材料作文而言,审题的难度降低了,写作的范围扩大了,让考生都有话可说了。但很多学生在作文材料面前仍然手足无措,在作文构思上焦头烂额,在作文课上无情可感,无理可言,如此,“听天由命”的为文策略也随之诞生。

让写作激情退去的,无非是难度和压力。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让学生作文的兴趣止步阶前;高考作文70分的总分值又给了学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压力。因此,要想找回学生作文的激情,就得化解这些负面因素,让这些阻力变为学生创作的推动力。

一、唤醒激情,攻坚克难

想要成功地攻坚克难,首先得对症下药。学生怕什么?自然是怕出错。“在心为志,出言为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惜字如金,就是惟恐出错。这种怕出错的习惯一旦碰上新材料作文审题,就发酵成消极、沮丧和排斥。面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困境,笔者的方法是:“频撞南墙”“自寻活路”。

1务求审题立意小题化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学生钟爱小题,排斥大题难题。原因显而易见,小题的思维量相对小,解答时间较短,答案会让学生成就感十足。面对新材料作文这个“大块头”,笔者果断把审题立意这一部分拎出来,让它成为“每日一练”的组成部分,让学生高密度地接触审题。这里有几个注意点需要说明。

首先,每一次审题训练,都须要求学生既能口头表达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又能准确概括出核心立意。

其次,在训练的初始阶段,对材料的筛选应遵照由浅显到复杂的梯度进行,不宜随意进行。

再次,在训练时,需要及时总结材料的类型(生活叙事类、名言类、寓言类、自然类、人文类),根据不同的材料类型生成不同的阅读侧重点和立意的注意点。例如,生活叙事类的材料,学生在阅读时特别需要关注几点:材料中涉及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主要经历及其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其结果等等。

积跬步以至千里。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低起点、高频度的每日特训,学生在“频撞南墙”的过程中,不断反复,不断总结,规范的审题意识也就逐渐得以增强。

2力促审题时间、材料来源无序化

伴随着“每日一练”的开展,作文材料也不再需要拘泥于综合试卷。语文课堂上的任何一个语段,语病题中的一句话、语言文字运用里的一段文字、一篇文言传记、一段散文,无论是叙事性的、抒情性的还是议论性的,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审题素材。学生做题、朗读的时间,都可以统筹为作文审题的时间。这样,学生在阅读积累时,不仅具备了审题的意识,同时也在思考和归纳中对素材的去向有了基本的把握。好处不一而足。

3确保审题过程对抗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也应当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照本宣科地把结果“拷贝”给学生,尽管可能展现出教师的“十八般武艺”,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却很难得到“源头活水”。这里的“对抗”指的就是在交流审题结果时,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学生的发言,应该像一颗颗能激起千层浪的石子,既要不惜“面红耳赤”,尽最大可能维护自己的思考成果,又要逐渐养成倾听他人思想的优良习惯。如此,在你争我辩中,在你讲我听中,缜密的思维日臻完备,积极的审题状态渐趋成熟。

撞到南墙,尚有教训可得;不撞南墙,却什么都不能收获。在挫折中变教训为经验,主动摸索,自寻活路,作文的激情也会在某一天审题的“惊喜”中悄然回温。

二、博学笃志,理性为文

宋玉说:“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陀斯妥耶夫斯基也说:“真正的艺术都懂得分寸。”由此可见,分寸的拿捏是极为重要的。考场作文既有时间限制,又有字数限制,写作起来更要讲“分寸”。这分寸,就是笔者要讲的“理性”。要想笑傲考场,除了有激情开道,更重要的就是为文的“理性”。

1明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高考作文阅卷最重要的依据。学生认真领会评分标准,才能客观地进行自评,明白自己目前的写作水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研究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才能把握阅卷教师在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如“审题立意是否合理、材料是否丰富、表达是否晓畅”等,才能在日常写作中着意培养自己的“发展等级”,使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能创新。

明确标准,绝不是要学生对评分标准死记硬背,而是告知现状,指明方向,也能遏制考场作文的“胡作非为”现象,增强高考作文的严肃性。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善于借鉴既能表现出谦卑,也能有不小的实际收获。成功的考场作文绝非一日之功。所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精神应贯彻学习写作的始终。在这里,我们强调的主要是如何树立学生的规范阅读和主动模仿的意识。

首先,化繁为简。学生在积累素材时,往往贪多却不务得。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结果,再多的素材也只是浮光掠影。学生写作时还是两手空空,一脑子浆糊。因此,要让学生在读完素材后简要地复述素材,简要地点评素材。这样,才能避免博学而文穷的尴尬。

其次,既要临渊羡鱼,也能退而结网。优秀的作文,无论来自于陌生作家,还是来自于班级同学,都无非只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要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与着意阅读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和主动模仿也分不开。古往今来,名家模仿名作的例子数不胜数。曹操《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就是模仿司马相如《上林赋》中:“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月出西陂”的句式。王实甫《西厢记》里的“碧云天,黄花地”就是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因此,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大胆模仿,因为敢于模仿的人是对作文有期待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止步于模仿,他也会勇于创新。

当然,理性为文绝不仅仅止于以上两点,锤炼文章的结构、注意段落内部的组成、如何写出精妙的语言,甚至怎样提高点题意识,都应属于理性为文的范畴,也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文在高考中的地位不必多说。学生在作文面前的无助不必多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唤醒学生作文激情的同时,恐怕首先要唤醒自己作文教学的激情;在提倡学生理性为文的同时,更要提醒自己理性地开展作文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激情与理性的配合中,学生才能在高考考场上“满船载得明月归”。

猜你喜欢
评分标准高考作文考场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海峡两岸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