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冉
很多语文教师对炼字的重要性仍然持有怀疑态度。对一个字斤斤计较,反复推敲,到底是不是值得,是不是有钻牛角尖的嫌疑?字与字之间的含义和深度的微小差别,是否值得我们单独拿出来在有限的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中去反复讨论?之所以会有教师存在这样的疑虑,主要是没有认识到炼字对古诗词的表达所起到的简化而精炼,深刻而含蓄的表达作用,对炼字的重要性没有很好的认识。教师对炼字的作用重视不足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很难得到保障。
一、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它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让读者瞬间就可以体会到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唐朝诗人杜甫曾有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指的古诗词中的炼字。
相传唐朝时期,诗人齐已在创作《早梅》这首诗时,最初写下的颔联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话。被当时他的好友,也是唐代另一位诗人郑谷看到,给他提意见:“‘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这一改,大雪掩埋着孤独的村庄,一只梅花在寒冷的冬日中悄然开放给人们带来的惊喜便很好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更好地契合了“早梅”的题目。这个字一改,诗文的境界便上升了很多,佩服得齐已五体投地,遂用“一字师”的名号来拜称郑谷。这既是成语“一字成师”的来源,也是有关炼字的一段佳话。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炼字就是在写作时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因此,炼字在古代诗歌词赋中的重要性必须引起重视。
二、炼字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力
相比于其他类文体,诗词歌赋语言的最大特点在于语言的凝练性。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其中包含的情感与深远的意境,都浓缩在短短的几十甚至十几个字中,这就对诗人使用每一个字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简单、精确,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如果历史上那些著名诗人在遣词用句时没有反复推敲锤炼的精神,就不会有卢廷每一次写诗时都感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无限艰辛,如果不是有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创作态度,就不会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千古佳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大纲对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来提高语言感受力做出了一定的要求。现在的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存在着浅尝辄止的毛病,往往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不去细究每个文字中蕴藏的深刻内涵和意蕴,总以为表面意思清楚后整个诗文的意思也就显而易见,其实不然。
炼字和炼意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这是清代诗人沈德潜阐述两者关系时曾经写下的一段话,这段话同时表明了诗文中炼字带来的传神韵味,使用“平字”“常字”“陈字”“朴字”所带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古人吟诗喜欢炼字,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事佳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对文字的画面想象力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将炼字所带来的效果具体化,让学生可以从字中感受到其蕴含的生动画面。
三、炼字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大纲还对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做出了相应的要求。语言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要求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应用达到正确、熟练,并且能够运用得有效。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够做到反复推敲、斟字酌句,保证能够简练生动、形象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由于缺乏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学生在语言运用时过分随意,文章趋于庸俗,思想性、艺术性较差。古诗词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通过学习鉴赏古诗文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对优秀的诗词作品进行借鉴、模仿、化用,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炼字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所有的思都是诗。”通过对语言的锤炼,其实最终可以达到锤炼思想的目的。一个人对文字的运用表达实际上反应的是他的内在修养。那些富有意蕴和诗意的文章,都是来自于深刻内心和极具内涵的思想。当一个人在思想上肤浅和苍白的时候,他的表达必然是语无伦次、乏味空洞的。叔本华曾经有言:“只有不清晰的思想,才会用晦涩的文字来表达。”这样不难看出,学生在语言表达上遇到的瓶颈,其实是因为本身思想内涵的积淀不足造成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对语言文字应用的训练,也会对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对炼字的要求,在达到对字句斟酌的目的之外,更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引导,思维的深刻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都可以得到良好的锻炼。诗词的背后其实包含的是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文化、情景,还有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五、炼字让诗词鉴赏从静态走向动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是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替换法和填空法两种有效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自己替换,自己填词,从而在选择词语的过程中自主思考,主动地把握词语的意境和内涵,从而让教学从静态走向动态。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对炼字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炼字在古诗词鉴赏这一模块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诗词鉴赏的过程中来,通过炼字时对诗词的情感、背景和意境的体会加以扩展和想象,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涵。让学生学习古人在写诗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对文字进行仔细的推敲和反复的锤炼,在语言运用中力求完美的精神。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炼字传神的字句进行反复的推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更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形成对古代诗词歌赋的兴趣,从而真正达到古代诗歌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