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恩施绿色繁荣

2014-11-10 12:30罗光敏
商业文化 2014年8期
关键词:恩施州恩施环境保护

罗光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恩施州委委书记王海涛同志强调,要进一步优化“生态立州”战略,坚持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也是恩施州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国先进自治州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优化“生态立州”战略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

(一)恩施州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恩施地区山高坡大,卡斯特地貌土层浅,加上当地人民落后的生产方式,众多的水电开发,水库蓄水使地貌变化等原因,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灾害频发。

水资源污染与浪费:恩施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量充沛,但水量分布不均,缺水问题在不少地方成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大问题,城市污水处理不到位,导致流经城市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清江不清,小溪污浊。“不缺水,水不贵,可以岔起用”当地人这种落后的、不科学的消费观念是导致水资源浪费主要原因。

矿产资源开发粗放,保护利用规划滞后:由于交通改善,开采工具进步,加上政府监管、制度规范不到位,近十年来,矿产资源开采规模扩大,乱采乱挖现象比较普遍。

农村生态环境受污染现象严重:落后的、不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农村集镇、村落的周围成为垃圾场,土地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致使土地板结、污染、自然肥力下降。

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呈现扩大趋势:随着人口、车辆的剧增,城市规模扩大,原有的城市绿地及湿地被侵占,加上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城市对空气、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置难度加大,市区空气污染,部分地方污水遍地、垃圾横陈。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存在大问题:地方政府在利益驱使和政绩要求下,片面追求城市建设“求大求新求全”,搬迁、开发、拆建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气派的政府大楼、宽阔的休闲广场,闲置的房产、土地,造成了土地、建材等资源的巨大浪费。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也造成不少田土荒废。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制约着恩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影响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跟上时代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最佳机遇。

由于客观自然、社会历史的诸多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自身在发展理念上的原因。30多年来,恩施州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却没有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今天生态文明建设,恩施州与外地发达地区相比,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还有一定优势:生态环境基础好、工业污染少、历史欠债轻。

(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恩施州实现新腾飞的引擎。

“天然氧吧”、“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最适宜洗肺城市”、“最美中国榜”、“最佳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等,恩施的美誉响彻全国,传向世界。按照“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2013年,恩施州实际利用外资23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6%,招商引资实际到资150.97亿元,比上年增长30.9%;旅游业实现综合收入147.54亿元,增长23.4%; 2013年全州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5.7%。事实雄辩地证明,筑好“巢”是能引来“凤”的,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恩施州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丰富的生态资源,已经成为恩施州今天起步腾飞的引擎和翅膀。

二、转变发展观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开发生态资源。

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一讲话精神告诉我们:

(一)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越好,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等的吸引力就越强,好生态能够带来好发展。所以,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谋划发展,保护应是发展的前提、基础。

恩施州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而且对全国乃至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恩施州发展工作围绕生态保护这个核心展开,已经迈开扎实步伐。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恩施州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在构建生态文明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安全体系、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建立生态文明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全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机制。同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如《环境保护工作“一票否决”实施办法》、《环境治理项目和乡镇、办事处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对招商引资和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污染减排、领导干部考核、评先等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极大地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升了生态环保工作在经济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二)转变发展模式,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在保护中发展的根本选择。

生态文明作为“绿色文明”,更加强调人的理性,更加注重文明内容的平衡和协调,自觉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受客观自然条件制约的,并不是无限度的。工业文明为我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也面临严峻考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能源短缺等。所以,当物质文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应该是人类追求的重点。endprint

为避免再犯工业发达地区所犯错误。恩施州深化“生态立州”战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产业和城镇建设项目的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扶持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州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已经建成500千伏的电力外送通道,配套完善州内220千伏电网体系,全州已投产清洁能源电源总装机353万千瓦。水电、风电和天然气、页岩气、生物质能开发已初具规模,恩施正在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六个一百万亩”基地建设,推广“四种生态农业模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烟、茶、畜、果、药、菜六大农业支柱产业。恩施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快速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积极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2650.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7.54亿元,获“最佳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称号,恩施正在成为全国最具成长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保护前提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发展结构,发展的前景会更加广阔。

(三)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靠生态制度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机制体制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在资源环境面临严峻形势条件下,要更好地处理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更合理的运用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必须依赖科技创新和对生产过程管理的机制体制创新。

恩施州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生态保存相对完好。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要实现更快发展,必须依靠现代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开发生态产业、生产生态产品和提高生态产能,比如,恩施富硒产业在现代科技支撑下,就发展的很好;依靠对生产过程管理实现资源能源的节约集约;依靠行政、市场的手段实现对落后产能、污染企业、高能耗项目的淘汰。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恩施绿色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都有一种趋利性,对利益的追求成为其活动的不懈动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态系统平衡、生存环境优美、资源节约集约、消费科学合理,如果没有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做保障,仅靠人的理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天的恩施,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人民生态意识薄弱,消费观念及行为不够科学,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资源能源利用集约节约不够。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功推进,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领导、决策、监督作用。(1)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作为政府“政绩”的重要的和主要的指标内容,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2)要加强对资源环境评估制度及队伍建设,让其成为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3)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盲目决策、盲目引进项目,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比如,对造成清江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的企业经营行为必须制止,必须追究主管行政领导的责任。

第二、加强生态立法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法制作用。利用民族自治州的自治权,制定环境保护、资源开采、能源开发、产业发展、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及相关政策,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依据和保障。要有走在别人前面的勇气,更要有利用自身政治优势的智慧,向上级行政部门争取政策和权力。

第三、加强生态环境立法、执法专业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执法队伍建设,重要的是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增设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开发的监督及审判机构,对环保违法行为、违规开采行为形成强大震慑。细化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措施。提升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权力。强化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责任。

第四、大力扶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对绿色、环保、低碳、循环产业要从政策、资金、服务、人才等多方面进行扶持。比如,对生活垃圾的回收、分类、无害化处理的企业、从业者,政府应该给予政策、资金方面更多支持。对低碳、环保、节约的消费方式和行为,政府应大力倡导和支持。对与生态文明要求相违背的行为,政府要制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纠正、惩戒。

第五、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政府要做好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加强生态文明政策法规学习、教育、宣传的力度,让它们以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让文明的、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习惯。同时,政府要拿出更多资金治理环境、修复生态、保护资源、改善基础设施。endprint

猜你喜欢
恩施州恩施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恩施年俗——点路烛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