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摘 要:如今人性化设计的理念已经遍布各行各业,本文通过对比国外发达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设计中的人性化方案,简要分析了以往国内交通基础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设计中一些问题的人性化解决措施。
关键词:交通 基础设施 人性化 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21-02
人性化指的是一种理念,具体表现在 美观的同时能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方便消费者,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心里需求。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展品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
在设计之初,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解决产品的功用问题,千方百计在人类改造自然的战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发现自己所创造的世界是如此的陌生和冷漠、奢侈和浪费,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恶化,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存,所以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要进行人性化设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正式成为当代最响亮的口号。交通基础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是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渗入交通工程学中,旨在更好地营造舒适而美好的城市交通环境。
1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
交通基础设施人性化设计要在体现其通达性的同时,改善其运行环境,实现其为人服务的本质。但是,现行交通系统中,各种不合理的因素依然存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现有的交通设施不满足需求
近几年我国的交通设施建设正处在大发展、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各地都在进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道路城市化改造等建设,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现有的交通设施不能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出行的需要。近几年中国的GDP每年增长都保持在8%以上,对交通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按当时需求设计建造的交通设施在投入运营几年后就可能达到极限。
1.2 城市道路设计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许多城市的道路建设都伴随着旧城改造,城市道路的设计受路边建筑物、自然环境、原有道路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道路设计上存在许多问题:道路线形设计不合理,不能满足安全需要;道路线形不能与环境景观相互协调;道路路口多,路段短,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了加大道路的通行能力,多段道路实行单向行驶,对驾驶员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此做出判断,即使有交通标志的引导,对于不熟悉道路环境的驾驶员来说,走错路的可能性也很大。
1.3 交通标志设置的不合理
许多交通标志位置设置也不合理:禁令标志没有预先提醒,交通参与者到达禁令路口才发现禁令标志的存在;禁令标志与其他标志混杂在一起,使驾驶员无法及时从这些标志中分离出禁令标志的存在;某些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容易使人产生歧义,无法正确理解;有些道路交通标志设置角度不够,影响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识认;有些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高度和横向宽度不够,导致了两旁的行道树树枝伸入道路的净空,遮挡了交通标志。
1.4 红绿信号灯设置不合理
红绿灯配时不合理,有些路口一个方向车流很少,但配时很多,另外方向车流量很大但配时却少;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在国外很多路口不设红绿灯,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才设置,过多的红绿灯设置不仅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还会使人失去耐心,从而导致违反交通法规现象,增加事故发生频率。红绿灯的设计不合理,在很多路口经常看到左转信号灯和直行信号灯一起亮绿灯,右转信号灯和人行道直行信号灯一起亮绿灯。
2 国外交通基础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英国伦敦坐在双层公共汽车上层,能饱览伦敦市区的风景。汽车的底盘很低和站台一样高,从站台上车乘客不用抬脚直接跨入,方便了老人、小孩和残疾人。在车上还开辟出了轮椅、婴儿手推车等专用空间,为乘客提供人性化服务。
法国巴黎的地铁方便快捷,四通八达,每一处名胜附近都有地铁出入口,都树立着巨大的标识牌,并用多种文字详细标明了站名和附近街区的地图。虽然线路复杂,但一个初到巴黎的外国人可以凭着一张地铁地图游遍巴黎。
德国城际高速铁路将德国130多个大小城市连为一体,为国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德国的火车是在列车启动后检票,不用排队候车。德国的铁路公司在火车上准备了大量的报刊书籍供乘客阅览,包括《法兰克福汇报》、《图片报》、《明镜周刊》、《焦点》等。乘客在车上没看完的书还可以带走,只需日后交还给铁路公司联网的站点。
新加坡交叉路口的设计也非常合理,临近路口处,道路一般会突然增宽,左拐车辆大多可使用专用的转弯车道,基本不影响直行车辆通行,有效提高了车辆行驶速度。斑马线附近有行人可操纵的指示灯,急需通过马路,可按钮,红绿灯可变,让行人通过。
美国的红绿灯、禁止转弯、单行道、转弯车道指示及路名等通常都挂在同一处,抬头看一眼就能将各种信息“一网打尽”,避免了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在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警察局还把一些交通违章的处罚标准也醒目标示出来,直接提醒司机违章的后果。纽约市中心的一些路口,在红绿灯旁多竖了一块牌子,写明如堵塞这一路口,除了罚款,还要被记2点。为了使占色盲大多数的红绿色盲的人能够开车,红绿色盲无障碍驾车的交通信号配色已经实施。
日本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顺序科学合理,设计交通量当遇到现有交叉路口改良的情况,需要进行交通量调查,测量单位是“台/15分钟”。在东京的某些热闹车站前,绿灯亮起的同时会专门播放一首类似进行曲的乐曲,以催促行人迅速通过马路。endprint
3 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最近几年,我们国内各大城市的交通体系得到大大改善,逐渐与国际接轨,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
在香港,按一下人行道指示灯,片刻该指示灯绿灯亮起,行车道指示灯的红灯亮起,即可通过。为便于盲人通行,红灯时,会连起来发出叮-叮-叮的断续铃声,告诉盲人现在时红灯要停止前行;绿灯时,会连续发出叮叮叮的声音,表示可以通过。
在上海的每个重要十字路口都配置4名交通协管员,每人负责一个拐角的两边,配合指示灯制止过路行人穿行或放行。每个十字路口(包括丁字路口)都有路名指示,有红绿灯、横道线;在主要的十字路口,有交通协警维持秩序;高架桥下有自行车专用道,专用红绿灯。
杭州在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搭建了一批遮阳篷,而“主辅红绿灯”“移动式临时红绿灯”“可变车道牌”等一系列精细化的交通管理新举措,则使道路管理更加符合人性化。据了解,此举自实施以来,交通效率提高了5%~10%,行人的伤亡率下降60%以上。杭州延安路与平海路十字路口,诞生了国内首条对角人行横道线。
南京的每个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有明确的时间指示灯,告诉你这个绿灯是几秒,红灯是几秒,让人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在宁波主要干道,十字路口右侧非机动车道道口,都安装了凉棚。这些显然不是形象工程的新景观,只是为了让等候的骑车人能够遮阳避雨。
4 中国交通设计人性化的出路探讨
4.1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系统
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相分离,可以快速运送大运量的乘客,已成为世界各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必选。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虽有诸多优点,但因其造价高、投资大、工期长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难度很大。国内目前己开始地铁运营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南京,从目前各城市地铁运营情况看尚无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有可能赢利。北京每年的年运营收入只抵补直接运营费用的30%,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及建设费用须依赖于政府补助。因此如果我国大城市进一步发展轨道交通须要面临解决投资巨大、运营亏损难以弥补投资以及财政的承受能力等矛盾问题。
4.2 发展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RT)
从库里蒂巴发展起来的巴士快速交通(BRT)系统正在开创城市公共交通大容量、低成本的新时代,并且逐渐成为全球城市公共交通业的发展方向。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能源机构以及公共交通国际联合会等国际组织与机构都把BRT作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革命性方案,积极地向世界各大城市推荐。但是,在BRT的建设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道路空间不足,尤其表现在交叉口。虽然获得道路专用路权和公共交通信号优先权是一项比较困难的社会实践,但对于那些财力有限,而创造力丰富的普通城市而言,BRT系统非常具有吸引力,被业界人士认为是经济有效的选择方案。2008年元旦正式开通的常州BRT系统,有专门的行车通道和停靠站,具有与轨道交通相近的运量大、快捷、安全等特性,而且建设周期短,造价和运营成本相对低廉,故是提高城市公交运营效率和解决交通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4.3 交通拥挤收费政策
拥挤收费概念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在城市交通严重拥挤的情况下,通过对使用者收费来引导和调节交通需求,在时空上改变交通流量的分布,从而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有经济学家相信对拥挤路段的使用者收费是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个最直接、经济上最有效的办法,各国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2003年2月17日伦敦对固定时段内、划定收费范围内的市中心区出入车辆征收交通拥堵费。此项措施导致市中心区交通量减少,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空气质量改善,收取的费用还能用来改善交通体系。
4.4 力求各交通形式的无缝隙转乘
顺畅的各交通形式之间的联运和转乘是以人为本提高交通效率,鼓励地铁、公交、自行车、出租车的使用,是减少交通拥堵的重要办法。人行道、自行车道与公共交通网互通、互联,将住宅与出行目的地相连。公交、铁路站点设有自行车停放处可便利出行,大大缩短通勤时间,提高交通效率,有益于自行车交通和公共交通。
4.5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TS)
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共同所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竞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始大规模地进行道路交通运输智能化的研究试验。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的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GPS、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开发ATIS、ETC、CVO的车辆安全系统作为ITS的主要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已是一种趋势,值得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借鉴。
4.6 交通需求管理(TDM)
20世纪70年代在治理交通的实践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增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并不能满足汽车交通的增长,不能达到缓解交通问题的目的。于是有学者对道路交通的供求状况作了专题调查,得出结论:新建道路吸引的交通量可远超过其本身的容量。因而人们开始思考出路,逐步形成了 “交通需求管理”的观念与方法。这是交通规划与交通治理观念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从历来由增加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容量来满足交通需求增长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对交通需求进行管理以适应道路交通设施容量的全新观念。“交通需求管理”的根本理念是:引导人们采取科学的交通行为、理智地使用(不滥用)道路交通设施的有限资源。“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引导人们改变出行方式,通过发展轨道交通、开辟“大容量车辆车道”、公交优先系统等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并配以拥挤收费政策、停车管理、交通管理等措施引导人们把小汽车出行改为小汽车换乘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改变人们滥用道路资源的陋习,以减少道路上的小汽车交通量,同时也降低了小汽车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交通需求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实施错时出勤等对策,在时间上分散交通需求;通过向驾驶员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和拥挤、事故状况,促使交通需求在空间上分散化;通过提高公共交通和服务水平促进人们利用大运量、高效的公共交通;实施各种综合对策,促进小轿车的有效利用的对策以及通过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对交通发生源进行调整。TDM对我国大城市改变以往以增加供给为主的交通发展思路,对交通进行需求引导战略将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5 结语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人性化设计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球化,我国能及时了解国外交通系统更多先进的设计理念。以此为阶,我相信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将会使人民群众的出行更畅通、更安全、更和谐。
参考文献
[1] 冯红霞,张生瑞.交通基础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的问题[C]//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论文集.2005.
[2] 陈雪.从杭州市交通综合整治工程看人性化的城市规划[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2(5).
[3] 黄洁,杨海霞,罗江邻,等.红绿色盲无障碍驾车的交通信号配色方案研究[J].硅谷,2010(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