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红+李美华
“成长的烦恼”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话题。
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殊不知,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它们有的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的来自家庭的种种困扰,有的来自与同学交往中的困惑……你的烦恼是什么?又因什么而烦恼?请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
由于这一习作话题很贴近当下小学生的生活,易于儿童大胆倾吐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在我校小学生习作教学研讨活动中,我选择了这一话题,开始了磨课经历。
一、满足了教师的教,却失却了学生的写
第一次执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烦恼
师:孩子们,爱听故事吗?我给大家讲讲阿凡提的幽默故事吧。
(生倾听)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的笑容多么灿烂!确实,阿凡提的故事让我们忍俊不禁。笑口常开是我们的美好祝愿。可实际上,谁会没有烦恼呢?今天,我们一起聊聊成长的烦恼。(板书:成长的烦恼)
(二)简介漂流瓶,撰写漂流卡
师:同学们玩QQ吗?一次,我偶然发现,我的QQ邮箱里有好多“漂流瓶”。我好奇地打捞起几个一看,原来是一些不认识的人把自己的烦恼发给我了。咦,我就纳闷了,他们为什么要把烦恼发给陌生人呢?
(生说理由)
师:哦,这让我想起了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的一句话。(投影出示)
生(齐读):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就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培根
师: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漂流卡,让我们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的烦恼吧。
(师生交流)
(三)例文引路,迁移写法
师:我的烦恼也有很多,我选了“健忘”这一烦恼,作为今天习作的话题,想不想听听?
生:想!(分发下水文纸质稿)
(师读下水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划出精彩之处。)
(生汇报交流,评点教师下水文)
师(总结板书):抓住典型事例,注重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
【教后研讨:三十分钟的指导,起承转合,环环相扣。然而,当我满怀希望地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烦恼时,大家却兴味索然,有一个男孩子甚至公然拒绝:“老师,我没有烦恼,不写行吗?”一腔热血换来的却是学生对写的冷漠。我的指导难道多此一举吗?
随行听课的李美华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学生习作需要指导,这是毋庸置疑的。放任自流,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大多数孩子会感到无从下笔。但这节课只满足了教师的教,阿凡提故事的交流,大量的节外生枝的漂流瓶,漂流卡的概念介入,名人名言的引用,教师例文方法的探究,过分塞满了课堂,却没有了学生的立足之地,没有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心中没有学生,为指导而指导,学生怎能写得出呢?”根据教学现状,我们再次对教学目标和流程做了调整。】
二、依托学情,授之以法,依法作文
第二次试讲,我先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快速说出自己的烦恼:学习压力太大,学校作业太多……学生的烦恼几乎一样。“难道没有别的烦恼吗?”看着我期待的眼神,孩子们沉默摇头。唉!正当我愁容满面时,听课的李老师示意我尊重孩子的选材,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猜猜老师的烦恼,结果,大家的猜想如出一辙:老师的烦恼就是学生成绩上不去,作业写不好。这样的雷同,让我内心没了惊奇、惊喜,也没了教学激情。接下来的例文引路,读文明法,让人感觉呆板、沉闷、了无生机。抽样学生的习作,语言僵硬、千篇一律的较多,而灵动个性的篇章却鲜有所见。
【教后研讨:回顾整节课,基于学情,授之以法,有法可依。为什么学生习作却不尽人意呢?问题到底出在何处呢?放学很久了,我和学科组的李老师还在观看录像课,细细寻找原因。
首先,第一个孩子说出自己的烦恼——学习压力大,这唤醒了大家相同的毕业班生活体验,由于从众心理,大家就接二连三、不假思索地说出共有的烦恼话题,这正是个性化表达的致命伤。其次,学生习作的最佳状态是“情动辞发”。由于学生在交流烦恼时的大统一、大雷同,学生内心真正的、真实的、个性化的成长烦恼依然是被封存着的,沉睡着的,静止着的。情动辞发,学生言说的欲望丝毫没有被唤醒。找到问题的症结,如何对症下药呢?
晚上八点多,一直跟踪听课的李老师又打来电话,她认为还是教的痕迹太重,这是一次情感表达类的习作,能否以闲聊的形式消除孩子倾吐烦恼的顾虑和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呢?她的提议马上引起我的追问:“从哪儿聊起呢?”“既然第二次试讲从孩子的烦恼说起,指向了大统一,这次,就从老师聊起吧!”李老师的点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怎样让自己的习作指导简约而灵动,就像轻轻划亮一根火柴,一下子点燃每个学生的习作欲望和激情?”我似乎看到了心中最理想的习作愿景,并开始我的第三次试讲。】
三、闲聊中打开学生心扉,指导时重在欲望唤醒
(一)引出烦恼
师:孩子们,有这样一段歌词: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它最能表达我这段时间的心情。知道老师为什么烦恼吗?猜猜。
生:是因为我们有时太调皮。
生:一定是因为我们面临小升初,您的压力比较大。
师:哈,你们都猜错了。我的烦恼有很多。比如说,视力不好,离开了眼镜,即使是艳阳高照,也仿佛置身浓雾;身材不好,春天来了,再漂亮的衣裙穿在我身上都没有效果。(生笑)
师:我还有很多烦恼,请看——(投影出示:健忘 书到用时方恨少 担心父母身体 没空陪女儿)
今天,我想选择“健忘”这个话题和大家聊聊。你们想不想知道健忘带给我的烦恼?
生(大声地):想!
【教后研讨:闲聊式的开课,让我感觉自己一下子跳出教的羁绊,从高高在上的圣坛走了下来,像朋友聊天,如家人话家常。课堂顿时弥漫着轻松愉悦、本色自然的生活化气息。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又怎能不谈笑自如,情趣盎然,敞开心扉呢?而老师的烦恼的多元开放,真实自然,势必从课始就给学生一个多姿多彩的选材导向。】endprint
(二)交流烦恼
教师口述下水文《都是健忘惹的祸》(附后)。学生听得很专注,愣了两三秒,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屏幕上显示下水文)孩子们,你们注意了吗,老师是怎样表现自己“健忘”这个烦恼的呢?
生:老师举了具体的事例,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师:是啊,要想让别人信服,就要用真实、具体的事例。(板书:典型事例)真实的事例有哪些?
生:有忘记煤气灶到底有没有关,忘记带钱,忘记拔钥匙,忘记把衣服从洗衣机里拿出来。
师:这些事在叙述上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一件事说得特别详细,其他是略写。
师:你很会发现,这就是叫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生:我还发现了老师用了非常形象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健忘”带来的烦恼。比如:“哎呀,刚才出门时,走得太匆忙了,煤气灶上烧着的开水,灌瓶了没有?火,关了没有?像是关了,又好像是没有……”这些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你当时非常焦急。
师:这就是细节描写。写作文时,为了把事情写得吸引人,可以再现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板书:细节再现)
生:老师,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里的拟声词,它们也表现了你的心急如焚。
师:既然你喜欢,就大声地读一读吧!
师:其实这篇作文在谋篇布局上也有讲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文章首尾呼应。
师: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烦恼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向大家倾诉了我的烦恼,我的心里痛快多了。孩子们,我猜,成长中的你们一定也有烦恼,是不是?
生(连连点头):是!
师:能说给我听听吗?
生:我的牙齿蛀了,疼得很,需要拔牙。
师(故作不解):牙齿不好,拔了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烦恼呀?
生:老师您不知道,拔牙可不是件好事,那么多亮闪闪的器械,真让人心慌。拔牙可疼了,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拔了牙,爸爸还不允许我吃这个,不允许我吃那个!
生:我的烦恼就是周日不能休息,要上补习班!
师(恍然大悟状):哦,原来上个补习班也有烦恼,写出来给老爸老妈看,也许会说服他们呢。(生点头赞同)
师:那就请取出作文纸倾诉一番吧!
【教后研讨:儿童并不缺少生活,而怎样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对自我的发现,对表达方法及言语形式的发现呢?本次执教,我摒弃了单一的技法传授,融习作内容的发现和言语形式的感悟于一体,更注重师生心灵的对话,表达欲望的激发。猜猜老师的烦恼是什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表达烦恼的吗?看似闲聊的问题,却激活了每个孩子内心探究、发现的潜能和欲望。于是,老师的下水文一出,相似唤醒,相似匹配,相似激活——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我要写,我也能写!每个孩子都产生跃跃欲试的习作姿态。至此,教师的习作指导真正唤醒了童心。】
(三)倾诉烦恼
师:孩子们,动笔之前。我们先来想想用什么题目。题好文一半,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怎样才能让题眼亮起来呢?
生:我觉得当班长不易,我的命题是“当官也有烦恼”。
师:哦,原来令人羡慕的“官”也有烦恼,能够吸引读者眼球。
生:我的题目是“拔牙的烦恼”。
师:还可以再贴近自己心理情感一些。
生:拔牙呀!不要呀!
师:虽然没有烦恼二字,但却让人似乎听到你的喊叫,看到你在逃,绘声绘色。
生(很有创见地):我的“奇葩”老妈。
师:很新颖,似乎偏向了写人,再想想呢?
生(一拍脑门儿):奇葩老妈的颐指气使!
师(若有所思):嗯,有了烦恼的味道。孩子们,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题目,怎样开头呢?
生:“你怎么还在磨蹭啊,都要迟到啦……”妈妈又使出了她的狮吼功。
师:以对话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生动!
生:小草的烦恼,是长得太娇嫩,禁不起风雨袭击;雏鸟的烦恼,是翅膀太柔弱,飞不上广阔的蓝天;我的烦恼,是过分强壮,不像一个女孩子啊!
师:用类比的方法开头,突出自己的烦恼,耐人寻味!
生: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
师:呀,引用了家喻户晓的诗词,有特色!大家一定还有更多与众不同的题目和开篇,赶紧写下来吧!
(生习作)
【教后研讨:“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抚颌深思,日夜推敲,反复揣摩,不知不觉间竟把胡须捻断了。可见古人作文,思考之深,殚精竭虑。说到底,写作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过程。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想要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故然,学生的烦恼千奇百样,习作内容决定习作形式,很难对整个谋篇布局展开详尽的思考指导。但在命题和开头处引导学生揣摩和推敲,这样个性化的思维过程势必辐射整个习作过程,引领学生且行且思。
可见,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倡导自由表达,使学生易于表达,乐于习作,这并不是说没有思维的活动,语言的精致来自思维的深刻,个性化思维必然伴随着个性化习作。鉴于此,我们抽样了学生习作(附后),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有的甚至恣意挥洒,率性而为,行文闪动着灵性之光,验证了这次磨课的有效性,在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磨课,倾注了我对小学生习作教学更深的认识和思考,也让不敢尝试习作教学的我对小学生习作指导充满了乐观和憧憬。感谢新作文杂志社刘老师和聂老师的引领,感谢各位同仁的共同研讨。】endprint
附教师下水文:
都是健忘惹的祸
周晓红
“看你,总是精神抖擞,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朋友们总是这样说我。听了他们的话,我一笑之余,总涌起丝丝烦恼。唉,好女不提当年勇啦,尤其是从去年开始,我的记性越发退化。
那是暑假的一天,我兴冲冲地带上女儿去看电影。这场喜剧不时把我们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突然,我心里“咯噔”一声,刹那间,像有一个鼓槌在“咚咚”地敲着。哎呀,刚才出门时,走得太匆忙了,煤气灶上烧着的开水,灌瓶了没有?火,关了没有?像是关了,又好像是没有……哎呀,实在想不起来啦!我的脑子一片混乱,如坐针毡,“嚯”的一声,站起来就往外冲。
来到大街上,我傻眼了——打的钱没带!我拔腿就往家赶。烈日当空,汗水顺着我的脸颊滚落,湿透了我的衣衫,我都顾不得擦一擦。我惴惴不安,心里默默念叨:不要有消防车的呼啸声……我上气不接下气,“噔噔噔”冲到家里一看,你们猜怎么着?煤气灶上安安静静的,屋子里只有我急促的呼吸声和“咚咚”的心跳声。
后来,又接连发生钥匙插在大门上忘记拔,衣服留在洗衣机里忘记晒的事情。为此,我没少挨家里人批评,还整天提心吊胆、心神不宁,总觉得自己会一不小心又忘记了啥,真是哭笑不得。
唉,都是健忘惹的祸!我多么希望,自己不再丢三落四啊!
附学生习作:
“奇葩”老妈的“颐指气使”
六(2)班 陈中尧
“不许狡辩!”
“我这是辩论!凭什么不许辩论!连犯人都有辩护权!”
“我是你妈!你不按时到家,我们必然担心,而且守时是必须的,所以不许狡辩!”
……
看看,这就是我那颐指气使、充满辣味的老妈!唉,一说满腹愁啊!
话说公元两千零一十四年正月初十,我刚过完春节回无锡,对老家满腹的不舍情正无处叙说,便寻几挚友,骑车前往荣巷散心。我与老妈约好:六时之前必然归家!可谁想,我与几个老友玩得过瘾,从荣巷又到张巷,从梁溪路又到梁青路……一路谈笑风生,不亦乐乎,好不快活!正当我们严肃地谈到下一任美国总统是奥巴马连任还是我去当的时候,我的心突然被一双无形的巨手狠狠地捏了一下——
完了!五点五十了!我回家要迟到了!
于是,我只得匆匆告别友人,骑上“宝马”飞驰回家:
进小区——五点五十五分!
上电梯——五点五十八分!
撑好车——五点五十九分!
哈哈!我看看手表,不禁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准时到家了!”可是我随即发现我高兴得太早了——车锁卡住了!
敲门,进屋——六点零一分。
我“含情脉脉”地想着迟一分钟到家“情有可原”“可以原谅”,哼着小曲准备去房间好好休息一下时,一声惊雷炸响:
“迟到一分钟,陈中尧你给我出来!”
我理直气壮地“辩论”,便有了开头一幕。结果是:一个月以内,禁足!
还有一件事,请看官评定一下我那老妈是否是“颐指气使”、辣味十足?
难得的周末,中国千千万万被“应试教育”的小学毕业生“优秀代表”——我,百般无聊涌上心头,正要开电视放松放松。
“陈中尧,你想干吗?你还觉得视力不够差是不是?”老妈喝道。
“我就看一会儿!”
“一会儿也不行!”
没办法,我只得拿出手机,听音乐。
“炎炎,不要戴耳机,伤耳朵!”
好好好,那就直接听吧。
“声音这么大,没有看见我在办公吗?”
我的老天,看来我只能看书喽!
“儿子,不要迎着阳光看!”
算了,算了,我睡觉总行了吧?
“大白天的,睡什么觉?起来!”
我终于无话可说,只得“乖乖缴械”!……
诸位请看,这就是我的“颐指气使辣老妈”!唉,不说了,越说越伤心,“抽刀断水水更流,借文消愁愁更愁”啊!
不过,说真的,我还是非常非常爱我的老妈的,尽管她还会继续“颐指气使”下去,继续在我心灵的底片上演着“奇葩”老妈“颐指气使”的故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