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
不久前,QQ群里盛传一则小学生作文《二十年后的我》,具体内容如下:
读罢此文,顿感精神为之一爽,爽的是学生在憋屈了太久之后,终于有了敢于说真话的地方,按理说本文写得非常实在,没有一点虚假之意。如果硬要说出一点子丑寅卯来,那就是该学生没有将老师描写为圣人或者神仙一类的伟大形象。而恰恰是学生的一语真心话,搅得老师心烦意乱,孺子胆子也忒大了吧,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对老师不敬,吃了豹子胆了,老师是你小子随便贬低的吗?于是,大笔一挥,一篇零分作文就这样诞生了,为了惩戒这个蒋姓学生,老师还在零分的基础上给予了该生一周的“奖励”——站着上课!让你小子不听话,让你小子对老师不敬,给你点颜色瞧一瞧。
于是乎,大家群起而论之,有的说:孩子聪明有加,有的道老师戴有色眼镜看问题等等。
静默间,忽然想起歌手许茹芸演唱的《独角戏》中的歌词:“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单角色里,对白总是自言自语……故事如果注定悲剧,何苦给我美丽……”老师也许是出于习作教学的目的,也许是考查学生对于想象作文的思维发挥能力,不管哪种目的,学生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一段话展现的是学生一段情感的激扬,一段激扬的情感诉说换来的却是别样的待遇——“这个星期你站着上课”。是谁导演了这场戏,让结局如此不解风情,伤心的不仅仅是学生脆弱的心灵,还有老师无法排遣的委屈与抑郁。
笔者以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总是有原因的,老师应该从中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真的对学生疼爱有加,是否对学生关怀备至。情况未必就是这样。因为长久的压抑无法获得发泄,在找到一个可以肆意发泄内心不满的习作时,学生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向着心中的“恶”老师发起了攻击。但我们也应该看出,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对老师没有太多的“苦大仇深”,只是心理减压的一种自我释怀,其实他们心中对老师还是很尊重的,至少没出现其他出格的言语攻势。
从另一方面来说,孺子还是可教也,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本身,那就是如何与孩子进行日常生活的相识、相知、相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爱在手,暴雨狂风身边走。笔者就曾领教过这样的学生:那是10年前的事情了,由于离家较远,天寒地冻,中午就在学校随便对付着,恰巧那天下雨,又多了几个不回家的同道人,于是相约聚餐,为了驱寒,少不了喝了点酒,于是脸红脖子粗的回到了学校。走过班级时恰巧被一名女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窘态,后来在寒假考试作文中就将我的形象写了出来:“夏老师喝过酒的脸就像是龙虾的屁股——红红的……”巧的是批改该生作文的老师恰恰是当时一块吃饭的饭友,看了学生的作文后,那个笑啊,直夸学生观察的仔细。后来见到我就说起这件事,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当时就对该生生气了,但事后又想,都怪自己,学生何罪之有啊!于是我不仅“原谅”了该生,还在班级里进行了大肆表扬,说她观察仔细等等。我知道我是为自己在找台阶。
你看,学生心中的老师形象是最真实的,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带给学生无边的反感和敌意。其实,从学生习作中发现了问题,正是教师“改过自新”的时刻,在大家都一片好好好的赞美声中,偶尔听到学生的过激言辞,心里自然不易接受,但要记住忠言永远是逆于耳的。学生的想象之火只能成片地燃烧在习作的练习中,作为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不能一棒子打死,无情地掐灭学生的希望之火,这等于断送了一个学生的美好前程。所以,一个宽容的教师不会因为学生的口误而大动干戈,更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人无完人的教师也应从师道尊严的框框中走出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学生融为一体,化干戈为玉帛,不仅能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也能成就自己的专业成长,在教育的田地里且行且珍惜庄稼的长势,且行且动手除去田间的杂草,等待秋的收获。
接下来的故事很意外:
从师生反馈的结果来看,学生还原了想象的下文,老师给予了真诚道歉,不可不说这是个完美的结局。他们冰释了前嫌,收到了“话不说不明”的效果。由此看来,教师在对待学生的任何问题时,要慢一点,等一等,也许就能等出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或者给学生一点阳光让他灿烂,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改变,要懂得“欲速则不达”的古训,更要记得“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语。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靠推波助澜的惊涛骇浪,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