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躬身示范中破解“仿写导练”的难题

2014-11-10 07:55陈李娟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剪纸亲人孙子

陈李娟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学生不仅对文中姥姥的“神”佩服得五体投地,还明白了“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然而,最让人动心的是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字里行间流淌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在深深感动之余,教师往往想到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的外婆或其他亲人。可是,到底写什么,怎么写,该如何表现人物的技艺和情感呢?我在《姥姥的剪纸》仿写导练中,给予了 “学生本位”的近身示范,帮助学生一一破解了难题。

一、教师贴近试水,破解“选题定位”的难题

(一)选题定位茫然

作者笑源的姥姥有一样绝活——剪纸,剪出来的作品栩栩如生,令人啧啧赞叹。刚学完《姥姥的剪纸》这课,我让学生介绍一位亲人的一样技艺,可是大家面露难色,觉得自己身边没有像文中姥姥这样或者街边的“泥人张”这类的民间艺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根本不值得一提。作文的选题定位是作文环节中的首要部分,也是学生作文的一个难点。选择亲身经历或目睹的材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可是学生总觉得身边都是平常人、平常事,没有什么可写的,眼前一片茫然。

(二)贴近试水示范

仔细一想,他们一定是把“技艺”这词看得太高深了,所以才难以选题定位。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突破选材的难点,从寻常人身上找到独特的手艺,我先从自己的外公说起:

我的外公有一双灵巧的手,编竹篮、扎扫帚、搓草绳、做木凳等家中日常用的器具、田间劳作的农具,只要有材料可用,他都是亲自制作。从竹林里砍来一根粗实的竹子,外公三下五除二削掉上面的枝枝丫丫,然后用刀把竹子破成几道篾,不用尺量单凭感觉,破好的竹篾竟是那么均匀。“嚓——嚓——”他拿着刀顺着竹篾来回刮着,那刀上下翻转,那动作轻盈连贯,那神情专注自信,几下子下来,原本粗糙有刺的竹篾变得光滑平整。紧接着,几根富有弹性的竹篾在他的手里左一拐、右一弯,想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想怎么交叉就怎么交叉,总之,在外公巧手的指挥下,竹篾走得井然有序、酣畅淋漓。小半天功夫,几只大小不一的竹篮就成形了,看,底部棱角分明,主身光滑圆润,篾与篾之间疏密有致,再配上一根圆弧形提手,洗菜筛种,结实耐用……

我的“贴近试水”对学生如何选材起到了很好的点拨和示范作用,他们跳出了“民间艺人”的圈子,明白了能人其实就在我们的亲人中间,他们或多或少有一样独特的手艺,虽不如姥姥的剪纸那样远近闻名,也达不到姥姥那种出神入化,但在左邻右里眼里,在家人心目中,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三)认同亲人手艺

听完我“下水文”式的介绍,学生找到了认同感,纷纷举手介绍亲人的手艺。有一位同学说:“我奶奶会做鞋子,我们全家人冬天穿的暖鞋都是奶奶亲自一针一线做的,既经济又暖和。”提到这“女红”类的,学生的思维一下拓宽了:“我的妈妈会织毛衣。”“我的姥姥会缝衣服。”“我妈妈会十字绣。”“我姐姐会编中国结。”“我妈妈会织围巾、帽子!”大家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家的“巧手”,脸上充满了自豪。而说起男士,他们的手艺也不赖,有的爸爸会修车,有的爸爸是电工,有的爷爷会自制玩具,有的外公会编蛋袋,还有的爷爷会做兔子灯……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介绍,亲人的一技之长逐渐被挖掘出来了,即使是一碗普通的蛋炒饭,也尽显高超的厨艺。

二、激荡浓郁亲情,破解“情感寄托”的难题

(一)技艺情感脱节

《姥姥的剪纸》一文中的“剪纸”不只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我”情感联结的桥梁。文中的姥姥用一幅幅牛兔剪纸图表达了对外孙的疼爱,“拴”住了外孙的心。可是最初孩子仿写的作文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技艺和情感脱节。他们笔下描写的亲人只是和街头民间艺人一样展示一下高超的技艺,却没有寄托一份浓郁的亲情。孩子对亲人表达的只是敬佩之情,最多是在结尾之处抒发一下对亲人的赞美、留恋之情。

(二)激荡浓郁亲情

为了引导学生在亲人的劳作中感悟那份浓郁的亲情,我给学生介绍了我儿子的“理发师”爷爷:

爷爷一看到孙子头发长了,就立刻拿出那套老式的理发用具,拆开来,上上油,擦干净。一切准备就绪,就戴上老花眼镜,眯着眼耐心地当起了“理发师”,梳子轻轻一梳,用发钳轻轻一夹,头发就轻轻落下。他一边剪一边哄着:“小睿睿,别动,爷爷轻轻地剪,你好好地配合,保证不疼!”那嘴角浮起的笑容分明是一种满足。每到最后,爷爷总是捧着孙子的头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检查修剪,生怕有什么疏漏影响了孙子的形象,直到满意了才帮孙子卸下围兜,然后在孙子的额头上、耳朵旁、脖子里熟练地拍上爽身粉,用力吹掉小头发,一本正经地说上一句“完了,给钱!”小孙子当然知道爷爷是跟他开玩笑的,拍拍屁股就溜了。尽管没有得到一句“谢谢”,爷爷还是欣慰地笑了。平时,他喜欢摸摸孙子的头发,似乎觉得自己的手艺无人能比。

暑假里,有人看到睿睿那头清爽有型的短发时,便问他在哪儿理的发,睿睿自豪地告诉人家“我爷爷在家帮我剪的”。是的,从小到现在,睿睿的头发几乎都是他爷爷亲自剪的。这倒不是省钱的问题,主要是爷爷的技术好,剪起来动作轻柔而有耐心,小家伙就信任这位家庭“理发师”。爷爷呢,也是乐在其中,当然他只为自己的儿孙服务,从不对外开放。

学生听完我的《“理发师”爷爷》后,都沉浸在这份浓浓的祖孙情中。与街边理发店的师傅给顾客理发不同,爷爷每次给孙子理发都是满怀着疼爱之情的。在爷爷眼里,孙子清爽的发型就是他的“杰作”,而这非专业的“杰作”中激荡着浓郁的亲情。

(三)领悟亲情寄托

在浓郁亲情的渲染之下,我引导学生回忆:“你的亲人是什么情况下为你做了这样一件事,你觉得亲人的劳作有着一份怎样特殊的意义?”于是有一位同学这样描述:endprint

放学以后,我喜欢买蛋饼吃,妈妈怕我吃路边摊不卫生,时间长了会病从口入,就跟外婆学做蛋饼。一开始她不是煎糊了就是有点夹生,后来经过不断练习,妈妈的手艺熟练了,做出的蛋饼也有滋有味了。现在,每天接我回到家,妈妈就系上围裙,走进厨房,为我制作美味的蛋饼,点火、加油、打蛋、煎制,一抹一翻,动作十分娴熟。有时被油烫到了,仍坚持为我做,生怕我饿着。闻着那香味,我早已垂涎欲滴,吃着那蛋饼,我心里温暖而充实,我觉得妈妈的蛋饼比小摊卖的好吃多了,因为那金灿灿的蛋饼是爱的见证。

尽管亲人熟练的手艺还达不到专业水准,辛苦劳动的“作品”也无法与专卖的相媲美,可其中饱含的情意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那衣服鞋帽,一针一线,让人倍感温暖;那饭菜小吃,纯正入味,让人回味无穷;那自制玩具,小巧精致,让人爱不释手……只有在这些看似普通的“杰作”中领悟出亲人所寄托的深情,才能使笔下的亲人形象更立体,技艺更传情。

三、唤醒美好回忆,破解“细节灵动”的难题

(一)细节描写平实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越走越远的“我”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耳畔常常响起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心中时时念起姥姥对孙子的一份深情,梦中不时出现姥姥为“我”剪窗花时的场景。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作者在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中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姥姥身边,依偎在姥姥的身边看剪窗花,姥姥的剪纸成了作者一生的依恋。课文中,一个“拴”字充分表现了姥姥对小外孙的关心和疼爱,而一个“缠”字又足以看出小外孙对姥姥的喜爱、依恋。这就是细节描写,细节之处见真情。但是一些学生写的细节却缺乏灵动感,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从回忆中选择典型的场景,二是描写时叙述性语言过多,缺少动情点。

(二)唤醒美好回忆

如何指导学生做到作文时让细节生动,让细节出彩呢?我首先做的是唤醒他们心中美好的回忆,从中筛选出典型的温馨场景:“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不再调皮撒娇,不会缠着大人要这要那,也不想总黏在大人身边,你们变得沉默、变得孤立,与亲人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离开亲人,真正独立。可是,当你们看到那些熟悉的事物,记忆中那些感人的场景又会浮现在眼前,心底里那份温暖的亲情又一次被唤醒。作者笑源看到剪纸就想起小时候刁难姥姥剪“喜鹊登枝”的情景,想起姥姥拴住自己的那一幅幅老牛和兔子图,想起姥姥对自己的思念和期待。那么,你们的记忆中,看到什么,你就会想起亲人为你劳作的场景?”

一段回忆,一份依恋,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心中的美好回忆被唤醒,一个个熟悉的场景又出现在眼前。有同学说看到毛衣就会想起“深夜里,灯光下,奶奶坐在床边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微晃着拿起了针与线,颤颤地为我缝补毛衣”的情景;有同学说每到立夏斗蛋时就会想起“爷爷不厌其烦地教我编彩色蛋袋”的情景;还有同学说看到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就会回想起“爸爸熬夜为我修理电脑、重装程序,终于找回打了一半的作文”的事情……每忆起一个场景,学生心中就多了一份感动,对亲人的依恋之情逐步加深。

(三)定格美丽瞬间

细节要灵动、出彩,还得善于煽情,抓住动情点渲染烘托,定格美丽瞬间,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即当概述粗线条地快速推进时,在动情的关键处要打住,要驻足,放慢节奏,让精雕细刻的描写来丰富意蕴,酣畅淋漓地将情感一泻千里,使文章由粗而细,由滞拙而生动,别有情趣,美不胜收。比如上面一位同学写奶奶深夜为自己缝衣服的情景,就要将奶奶拿针穿线补衣的动作进行细细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奶奶颤着手、眯起眼缝补的那一瞬间延长、写细,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再如有同学写爷爷为自己做木手枪时不小心扎到木刺的情景,就不要直接地说“爷爷毫不在乎,忍着疼继续为我制作木抢”,而要将镜头定格在爷爷“微皱一下眉”“轻吸一口气”等细微的动作、神态上,然后放大特写,形成叙事动情的高潮,把美丽动人的一瞬间定格在心中。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模仿课文写作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的躬身示范。教师的示范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刻细致的了解,还能让学生找准仿写的切入点,明确仿写的具体方法。《姥姥的剪纸》一课的仿写导练中,我通过躬身示范帮助学生破解“选题定位”“情感寄托”“细节灵动”等难题,切实有效地达到了仿写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习作训练,学生将用更景仰的目光看待自己身边的平凡亲人,将用更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挚爱亲人,让那人,那景,那情永驻心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剪纸亲人孙子
Chapter 24 Live to be tortured 第24章 生死折磨
亲人
念念不忘
大嘴蛙学剪纸
孙子壵
亲人( 连载一)
孙子列传
孙子垚
孙子垚
手工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