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语文教育的情感渗透

2014-11-10 15:03倪倩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成长情感教育中学生

倪倩

【摘要】传统教育往往更注重智能教育,而实际上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为了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完善为人涵养,健全性格素质。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中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教育指的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知情意合一”的品德教育观,这充分体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传统教育因长期以来受特殊认知模式的影响,常常认为课堂教学是纯粹的智能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所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情感教育。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者在对传统的重新审视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决定了它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它不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充实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的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吃了苦,现在生活好了,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再受苦了,因此对小孩的教育放松了,过分袒护他们,而忽略了从正面引导教育孩子成人。甚至有些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什么都不管了。这就造成了不少的学生吃不得苦,贪图享乐的坏毛病。

这样的社会现实也促使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当学生肯学想学时,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是甘泉醴酪,就是学习再苦,学生也觉得毫不疲惫。而当“书山题海”在学生身上除了滋生出更多的逆反心理而别无其他作用的时候,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以发掘学生情感潜能为突破口,以情促知、以知增情,完善为人涵养,健全性格素质。让情感教育所特有的魅力,成为科学教育之入口和开发科技创造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成为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

语文学科在情感教育上具有学科上的优势。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的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祖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想象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种教育又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不同,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更侧重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

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开展情感教育工作:

一、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蕴涵着丰富的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分析、理解、品味、鉴赏,来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我们很多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对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中心思想、段落结构、写作特点等方面太过注重,而忽略了内容当中的感情。一篇文章即使有再华丽的辞藻,再新颖的结构,缺少了感情也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驱壳。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深刻挖掘,触摸文章蕴涵的丰富感情,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味;同时也要联系作家的个人经历、作品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内在品质,从而激励自己。

除了课本上的文章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时间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当代的;可以是我国的,也可以是国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可以感动阅读者的这么一个共同特点,这是无关乎国别和时代的。

二、巧妙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感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如朗诵、演讲、舞台剧、模仿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的主观思维被调动,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他们才可能自然而然地投入情感,如果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将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打动过内心世界的那些东西才能刻骨铭心,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爱。“爱”这种情感是最具感染力的,也是学生最能敏感地体会到的。我们要热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当我们充满真诚和爱心唤起学生对我们的情感认同,重视并切实地把它落实教学工作之中,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而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我们期望的结果。

其次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这个年龄层次上的学生,大都比较敏感且自尊心极强,如果教师在态度上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而这种影响也许是终生的。所以在对待学生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同学的态度上要谨慎。当学生情况反复的时候,我们要有耐心,要善于宽容,还要能够适当地引导。通过讲、读、写、说,让学生成为乐观、自信、富有利他精神和广泛同情心的人,从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

最后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没有广博的知识我们该拿什么来教学生呢?我们不能仅满足现有的知识,还要在工作之余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让自己获得提高,从而使自己在教师的岗位上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离开了情感,一切都无从谈起。如果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相信必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从而使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收获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6).

[3] 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长情感教育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