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关系的理解与重构

2014-11-10 02:39肖莉王涛斌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思想品德

肖莉+王涛斌

摘 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国的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关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进行新的理解和重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关系

要做好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我们就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关系进行认真的梳理,将传统的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课堂教学关系转变成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发展起有效作用的新的课堂教学关系。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需要重构这样几对关系:(1)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2)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4)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并不是对学生做了什么,而是学生自己做了什么。它是学生对自己有意和无意的,过去和现在的经验作出解释和反应的直接结果。”因为这仅仅完成了知识的传递过程,对知识的接收和内化过程中却不是教学考虑的重点。在教师与教学内容关系的处理上是过于注重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传递,而学习的主体对象——学生却往往被排除在了这种关系的处理之外,导致了教与学的分离和教学效果与预期的差距。这一点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设计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二、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是一种在教师安排的教学流程之下对教师呈现和传递的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这种记忆和再现的过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一种学习或掌握的过程。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在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或相应习题的练习。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关系相对来说是僵硬的并且缺乏意义。

在这个教学设计片段中,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体现得比较充分,通过教学设计来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意图也表达得很明显,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却可能并不如教师的预期。在这里,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和教师的引导语与学习的内容产生了交流和互动,从表面上看,好像达到了教师设计的预期,但从实际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他们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关系其实联系得并不紧密。首先,学习内容的选择未必就是符合学生当时的社会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所获得的新知识(感悟或感知觉信息)如果不能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并被内化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那么这种学习或许就是无效或者低效的。其次,在安排讨论时对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是可以实现教师的设计预期的,但对第二个问题的设计“如何战胜困难和挫折”,笔者却认为并不合适,因为“面临困难采取的态度”和“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是两个层面的关系,前者是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把握并调控的,但后者却并不一定是个人所能胜任的,甚至会与学生以往的经验相矛盾和冲突。因此,这里可以看出,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为紧密,因为这是学生正在经历或曾经的体验,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就更有意义,而且教师要传授的新知识和信息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被内化。这时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课程的民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师生在积极有效的对话与交往中,共同创造和开发课程,教学相长,两代人共同成长起来,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学习共同体甚至是一种生命发展共同体,在这种互动关系中,而教师也要利用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互动关系的实质是在相互的交往与互动中进行学习而不是以往那种教师以说教者、传道者的身份进行知识的呈现与传递。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极少的,有的更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的互动关系。所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几对关系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缺失就是传统课堂教学体现得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极少的互动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面对同一个学习内容时,不同的学生由于已有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家庭教育的不同会对同一个学习内容进行不同的意义建构,而这种不同的意义建构却往往是我们学习新知识也必需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之间有相应的互动交流,能够发表对同一学习内容的不同的看法,往往会促进学习者自身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有意或无意识的进行调整,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更符合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模式。如果学生之间缺乏这种有效的互动,那么,对相同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就会过于单一或狭窄,也许就不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或不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产生联接从而重建新的知识意义,那这时的学习内容就只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节点存储在我们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导致提取和再现的困难。换句话说,这时真正的学习或许就并没有发生。

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冲击。并能理解和掌握学习同伴所传递出来的知识和信息。这种在相互学习中形成的互动关系将会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带来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这时,就需要教充分发挥协调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澄清事实,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促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

以上四对关系在笔者看来,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这四对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在安排教学流程时要自然地融入我们对这四种关系的思考和处理。同时,这四对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互相促进,从而构成了课堂教学这一包含复杂关系的活动过程。这样,教师欲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和信息才能充分被学生识别和接受,与原有的知识产生相互之间的联接,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生成知识新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说,学习活动真正发生了,学习才真正达成了效果。

因此,我们只能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好我们的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思想品德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