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程+陈丛川+阚松年+王林旭
摘 要:选取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4个指标变量反映收入差距水平,对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5—2011年间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窗内,城乡收入差距绝对值增大但相对值减小,反映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开始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的变化趋势趋同,总体处于下降趋势,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改善。根据分析结果,最后给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67-04
引言
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经济实力迅猛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545.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8 845亿元;1978—2013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26 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长到8 896元,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其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变化与发展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范例,对其研究有利于我国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完善。伴随着经济实力与收入水平增长而来的是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不断拉大,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格局与城乡协调发展不利。近十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速。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如何,值得研究。
本文则通过选取与构建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4个指标变量反映收入差距水平,根据统计年鉴中收集到的数据对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5—2011年间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论,结合长三角地区的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缩短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性建议。
一、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的选取
本文考虑到了人口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选取了泰尔指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来反映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变化,并以城镇、乡村为分组依据,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与城乡收入差距加权变异系数。
1.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是运用熵理论反映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泰尔指数将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到收入差距测度中去,对高、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变动比较敏感,符合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两端的现状,继而更加充分的反映城乡收入差距变化情况。本文结合曹裕[1]的研究,依据城乡的定义将所收集的长三角地区16地级市城市收入数据分为城镇、农村两组,得到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系数表达式为:
其中Ti,t表示第i组地区t时期的泰尔指数,j=1,2分别表示农村和城镇地区,Kij,t表示第i组地区农村(j=1) 或城镇(j=2)在t时期的人口比重,ki1表示
2.城乡收入差距加权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是样本值的标准差与其均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各区域居民收入偏离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而在用来反映地区差异时,应将各地区人口规模差异影响考虑在内,进而以人口规模作为权重,得到加权变异系数。为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权变异系数,本文依旧将城市居民收入分为农村、城镇两组,得到加权变异系数公式如下:
其中,CV
w(i,t)表示第i组地区t时期的加权变异系数,yij,t表示第i组地区农村(j=1) 或城镇(j=2)在t时期的人均收入,ui,t为第i组地区t时期的居民收入的平均值,
3.城乡收入比与城乡收入差
城乡收入比(P
(i,t))由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得到;城乡收入差(元)(C
(i,t))等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二、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以及对应的各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收集整理得到。
2.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实证测度值
结合数据,根据上文所述公式,求得2005—2011年长三角地区16市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值如表1。
根据表1所示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值,利用eviews软件绘制长三角地区16市2005—2011年间4个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的走势图(图1、图2、图3、图4)。
3.实证结论分析
(1)结合表1数据与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的走势图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16地级市在2005—2011年间,其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的变化趋势基本趋同,都是在2005—2006年间小幅上升后开始下降,这说明在研究的时间区间内,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状况开始有所改善。
(2)从城乡收入差走势图看出,长三角地区16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在增大,但城乡收入比逐渐缩小,说明了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开始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三、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研究结论,长三角地区在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综合多因素,由此本文对收入差距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确保社会财富总值的增加。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指出,人们只有在完成低层次需求后才对高层次需求产生强烈预期。由此,进一步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进而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另外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同时也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兼顾城乡经济的发展。
2.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差异化的政策,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单一依靠国家或省级的宏观调控已经不能满足微观城市群体的收入分配要求。由此,国家应进一步实施收入分配改革,在相关地区实行收入分配试点,鼓励进行差异化收入分配政策,因地制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3.加强邻区经济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规划要进行优势互补、资源整合[2]。浙江省要改进商业物流、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等优势产业,从而推动杭州、宁波等相关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结构模式;江苏省则根据自身的要素优势,以制造业两端延伸和中间分离为突破口,拓展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领域。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可以开展“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本地区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 曹裕,陈晓红,马跃如.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3):29-36.
[2] 黄国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长三角地区16地级市的实证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9,(10):15-25.
[责任编辑 李 可]
摘 要:选取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4个指标变量反映收入差距水平,对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5—2011年间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窗内,城乡收入差距绝对值增大但相对值减小,反映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开始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的变化趋势趋同,总体处于下降趋势,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改善。根据分析结果,最后给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67-04
引言
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经济实力迅猛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545.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8 845亿元;1978—2013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26 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长到8 896元,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其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变化与发展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范例,对其研究有利于我国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完善。伴随着经济实力与收入水平增长而来的是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不断拉大,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格局与城乡协调发展不利。近十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速。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如何,值得研究。
本文则通过选取与构建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4个指标变量反映收入差距水平,根据统计年鉴中收集到的数据对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5—2011年间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论,结合长三角地区的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缩短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性建议。
一、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的选取
本文考虑到了人口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选取了泰尔指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来反映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变化,并以城镇、乡村为分组依据,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与城乡收入差距加权变异系数。
1.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是运用熵理论反映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泰尔指数将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到收入差距测度中去,对高、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变动比较敏感,符合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两端的现状,继而更加充分的反映城乡收入差距变化情况。本文结合曹裕[1]的研究,依据城乡的定义将所收集的长三角地区16地级市城市收入数据分为城镇、农村两组,得到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系数表达式为:
其中Ti,t表示第i组地区t时期的泰尔指数,j=1,2分别表示农村和城镇地区,Kij,t表示第i组地区农村(j=1) 或城镇(j=2)在t时期的人口比重,ki1表示
2.城乡收入差距加权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是样本值的标准差与其均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各区域居民收入偏离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而在用来反映地区差异时,应将各地区人口规模差异影响考虑在内,进而以人口规模作为权重,得到加权变异系数。为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权变异系数,本文依旧将城市居民收入分为农村、城镇两组,得到加权变异系数公式如下:
其中,CV
w(i,t)表示第i组地区t时期的加权变异系数,yij,t表示第i组地区农村(j=1) 或城镇(j=2)在t时期的人均收入,ui,t为第i组地区t时期的居民收入的平均值,
3.城乡收入比与城乡收入差
城乡收入比(P
(i,t))由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得到;城乡收入差(元)(C
(i,t))等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二、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以及对应的各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收集整理得到。
2.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实证测度值
结合数据,根据上文所述公式,求得2005—2011年长三角地区16市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值如表1。
根据表1所示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值,利用eviews软件绘制长三角地区16市2005—2011年间4个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的走势图(图1、图2、图3、图4)。
3.实证结论分析
(1)结合表1数据与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的走势图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16地级市在2005—2011年间,其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的变化趋势基本趋同,都是在2005—2006年间小幅上升后开始下降,这说明在研究的时间区间内,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状况开始有所改善。
(2)从城乡收入差走势图看出,长三角地区16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在增大,但城乡收入比逐渐缩小,说明了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开始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三、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研究结论,长三角地区在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综合多因素,由此本文对收入差距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确保社会财富总值的增加。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指出,人们只有在完成低层次需求后才对高层次需求产生强烈预期。由此,进一步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进而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另外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同时也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兼顾城乡经济的发展。
2.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差异化的政策,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单一依靠国家或省级的宏观调控已经不能满足微观城市群体的收入分配要求。由此,国家应进一步实施收入分配改革,在相关地区实行收入分配试点,鼓励进行差异化收入分配政策,因地制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3.加强邻区经济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规划要进行优势互补、资源整合[2]。浙江省要改进商业物流、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等优势产业,从而推动杭州、宁波等相关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结构模式;江苏省则根据自身的要素优势,以制造业两端延伸和中间分离为突破口,拓展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领域。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可以开展“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本地区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 曹裕,陈晓红,马跃如.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3):29-36.
[2] 黄国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长三角地区16地级市的实证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9,(10):15-25.
[责任编辑 李 可]
摘 要:选取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4个指标变量反映收入差距水平,对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5—2011年间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窗内,城乡收入差距绝对值增大但相对值减小,反映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开始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的变化趋势趋同,总体处于下降趋势,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改善。根据分析结果,最后给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67-04
引言
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经济实力迅猛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545.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8 845亿元;1978—2013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26 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长到8 896元,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其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变化与发展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范例,对其研究有利于我国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完善。伴随着经济实力与收入水平增长而来的是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不断拉大,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格局与城乡协调发展不利。近十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速。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如何,值得研究。
本文则通过选取与构建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4个指标变量反映收入差距水平,根据统计年鉴中收集到的数据对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5—2011年间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论,结合长三角地区的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缩短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性建议。
一、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的选取
本文考虑到了人口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选取了泰尔指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来反映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变化,并以城镇、乡村为分组依据,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与城乡收入差距加权变异系数。
1.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是运用熵理论反映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泰尔指数将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到收入差距测度中去,对高、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变动比较敏感,符合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两端的现状,继而更加充分的反映城乡收入差距变化情况。本文结合曹裕[1]的研究,依据城乡的定义将所收集的长三角地区16地级市城市收入数据分为城镇、农村两组,得到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系数表达式为:
其中Ti,t表示第i组地区t时期的泰尔指数,j=1,2分别表示农村和城镇地区,Kij,t表示第i组地区农村(j=1) 或城镇(j=2)在t时期的人口比重,ki1表示
2.城乡收入差距加权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是样本值的标准差与其均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各区域居民收入偏离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而在用来反映地区差异时,应将各地区人口规模差异影响考虑在内,进而以人口规模作为权重,得到加权变异系数。为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权变异系数,本文依旧将城市居民收入分为农村、城镇两组,得到加权变异系数公式如下:
其中,CV
w(i,t)表示第i组地区t时期的加权变异系数,yij,t表示第i组地区农村(j=1) 或城镇(j=2)在t时期的人均收入,ui,t为第i组地区t时期的居民收入的平均值,
3.城乡收入比与城乡收入差
城乡收入比(P
(i,t))由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得到;城乡收入差(元)(C
(i,t))等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二、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以及对应的各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收集整理得到。
2.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实证测度值
结合数据,根据上文所述公式,求得2005—2011年长三角地区16市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值如表1。
根据表1所示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值,利用eviews软件绘制长三角地区16市2005—2011年间4个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的走势图(图1、图2、图3、图4)。
3.实证结论分析
(1)结合表1数据与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的走势图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16地级市在2005—2011年间,其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的变化趋势基本趋同,都是在2005—2006年间小幅上升后开始下降,这说明在研究的时间区间内,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状况开始有所改善。
(2)从城乡收入差走势图看出,长三角地区16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在增大,但城乡收入比逐渐缩小,说明了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开始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三、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研究结论,长三角地区在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综合多因素,由此本文对收入差距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确保社会财富总值的增加。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指出,人们只有在完成低层次需求后才对高层次需求产生强烈预期。由此,进一步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进而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另外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同时也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兼顾城乡经济的发展。
2.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差异化的政策,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单一依靠国家或省级的宏观调控已经不能满足微观城市群体的收入分配要求。由此,国家应进一步实施收入分配改革,在相关地区实行收入分配试点,鼓励进行差异化收入分配政策,因地制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3.加强邻区经济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规划要进行优势互补、资源整合[2]。浙江省要改进商业物流、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等优势产业,从而推动杭州、宁波等相关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结构模式;江苏省则根据自身的要素优势,以制造业两端延伸和中间分离为突破口,拓展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领域。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可以开展“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本地区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 曹裕,陈晓红,马跃如.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3):29-36.
[2] 黄国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长三角地区16地级市的实证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9,(10):15-25.
[责任编辑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