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荣
摘 要 通过对期纳镇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经验、发展优势、制约因素的分析,结合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及期纳镇实际情况,提出发展蔬菜产业的七条对策。
关键词 蔬菜产业;发展;思考;云南省永胜县期纳镇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3
1 期纳镇基本情况
期纳镇位于永胜县城南面,距永胜县城64 km,直距44 km,省道祥宁线贯穿南北。全镇幅员面积234.8 km2,海拔高程1 135~1 450 m,属河谷亚热带气候区,气候干热,湿度小,降雨量小,多年平均气温为18.4~20.6 ℃,≥10 ℃活动积温
7 533 ℃,热量丰富,霜日极少。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25.6 mm,蒸发量为2 269.4 mm,降、蒸差达3.13倍。干湿季节分明,6-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85%。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降水量仅占总降水量的15%。多年平均日照为2 398.3 h,全年光辐射总量为136 kcal/cm2,光能量充足。镇辖区内有苦乔坪水库和黄泥田水库,总库容650万m3。
2013年,全镇全年种植蔬菜1467 hm2,覆盖 7个村委会,种植品种以早蚕豆、碗豆、番茄及大蒜为主,共有23个品种,蔬菜总产达8 000 t,产值 2 500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以上,蔬菜产业使农民人均增收650元/年,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致富、农村稳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2 近年来期纳镇在发展蔬菜产业中的做法
2.1 解决认识问题
期纳镇的蔬菜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由于当时规模小、经营分散、品种单一,没有形成竞争力,一度处于“小打小闹”的徘徊状态,1987年,组建了永胜县期纳蔬菜协会,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很大的超前性,干部群众对这个产业比较陌生,思想认识相对滞后,成为蔬菜产业推进的主要障碍。为此,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到外地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外部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态势,使旧观念与现实产生了碰撞,带来了人们思想上的解放。
2.2 解决资金问题
能够选择蔬菜产业的,大多是农民中的中间阶层,他们积累不足而又有强烈的致富愿望。针对这个问题,由镇党委、政府牵头,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增强银行部门贷款倾斜度,以及农户自筹等多种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产业发展所需资金问题,到2013年蔬菜产业投入资金达600多万元。
2.3 解决技术问题
我们采取利用本地农科人员,培养“土专家”,建立科技示范村,内引外联等多种办法,较好地解决了蔬菜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多来年与县农业局合作,实施了“农民田间学校”项目和“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共培训9期12个班660名蔬菜种植骨干。
2.4 解决市场问题
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业,市场决定产业的命运。为防止“难卖”危机,镇政府、协会、各村委会有组织地、自发地组织人员外出跑市场、签订单,引来一批客户,为进一步适应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满足客户大批量的需求。同时,在加强市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加大经纪人队伍建设的力度,全镇共有市场经纪人100多名,这些经纪人为进一步开拓市场,盘活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5 解决规模问题
由于市场的拉动作用,菜农经营利润丰厚,原有生产规模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出现了季节性供应断档问题。经过引导、组织、示范、带动,涌现出一大批蔬菜专业村、专业户,蔬菜品种结构调整有突破性发展,蔬菜品种由初试阶段的几个增加到100多个,由常规种向杂交良种、名特优品种逐步推进,2013年良种覆盖面积达90%以上;蔬菜生产从以早春蔬菜为主逐步形成早春蔬菜、冬早蔬菜、秋蔬,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的格局,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蔬、粮、菜综合利用的新型模式发展;优质蔬菜生产和保护地栽培有突破性发展,优质蔬菜从小面积试验到面上推广,2013年新技术普及率达85%,规模上万公顷,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栽培规范。
2.6 解决农民组织化问题
结合“四群教育”工程的实施,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开拓创新,以协会为载体组建了全市第一家农民协会支部,构建“协会+支部”工作新机制。积极地为产业发展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工商、派出所等部门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多次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倾听经纪人的意见,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中介组织和经纪人,达到了外联市场,内联基地的产销一条龙服务,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使期纳镇蔬菜产业发展基本呈现了“协会+支部+市场+农户”的产业格局。
3 期纳镇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
3.1 环境资源优势
期纳地处永胜县南片三乡三镇中心,祥宁线二级路贯穿全境,北上丽江、攀枝花,南下大理、昆明都非常便利,具有发展产业的地缘优势;有3.7万农业人口,人力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本条件;属河谷亚热带气候区,气候干热,湿度小,降雨量小,多年平均气温为18.4~20.6 ℃,≥10℃活动积温7 533 ℃,热量丰富,霜日极少,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25.6 mm,适合蔬菜生长;作为农业镇,工业污染少,具有生产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的后发优势;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增长较快,201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7 8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 520元,比上年增长150元,具备发展蔬菜产业的资金基础。
3.2 政策优势
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县对“三农”问题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连续几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中央1号文件出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生态建设,改革和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等多项惠民政策;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蔬菜产业发展从上至下提供了良好的宽松环境。endprint
3.3 产品质量优势
在协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期纳从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入手,推广了鲜、细、特菜品种和新型种植技术。蔬菜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4 思想认识优势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全面推进下,蔬菜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逐步深入人心,生产由过去“试着干”到如今的“争着干”,农民靠蔬菜产业增收致富的例子数不胜数。
3.5 基地建设优势
目前期纳已基本形成蔬菜专业村、科技示范区、种植大户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3.6 市场开拓优势
祥宁线二级路为蔬菜产业发展并开拓省内外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大丽铁路、丽攀线、大攀线的规划、修建,金沙江上游“一库八级”电站的建设,丽江市旅游产业的升级以及期纳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建设为蔬菜产品提供了稳定而又巨大的市场空间。
4 期纳镇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4.1 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
当前农业生产已进入市场经济,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思想观念还未能及时转变,在抓蔬菜生产时,仍然用老模式来指导农业生产,在品质、市场、结构意识不强,重生产,轻流通;重产量,轻产品质量;重产值,轻经济效益;未能主动出击,引进来,走出去,牵线搭桥,开拓市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将农产品深加工真正深入到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中来,在农产品产量逐年增长情况下,由于缺乏买方市场,蔬菜在收获高峰,“卖难”问题立竿见影,既影响了农民增收,又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4.2 产业链条短
期纳镇目前蔬菜产品结构是:低档、残次产品多,优质、高档、深加工产品少,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城乡居民对蔬菜产品多样、优质、无公害化的消费需求,低档次产品多,比如西红柿,栽培品种雷同,产期集中,品质低,果型不均,皮薄,保鲜期短,不易储运,供远大于求;蔬菜产业基本上处于低水平的初级生产和销售,产品分级、包装、保鲜处理水平差,加工、贮藏等相关环节为空白;蔬菜产品的附加值非常低,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停留在地摊式初级销售水平,造成市场空间狭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躲避较大的市场风险。
4.3 蔬菜科技滞后
期纳镇的蔬菜生产在外地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特别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及市场准入制度的推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全镇无公害蔬菜产品少,蔬菜的科技支撑与市场的发展要求极不相适应,大部分菜农没有无公害生产意识,只顾眼前利益,在生产中仍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在肥料使用上以化学肥料为主,有机肥使用过少,这种环境生产出来的蔬菜产品质量低,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4.4 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没有一家实行产业化经营,带动“龙身”的“龙头”企业;(二)流通分散,营销渠道狭窄;(三)市场没有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全镇的蔬菜交易以田边地角、公路边为主,难以起到集散和辐射面广、商品流量大、服务功能齐全、规范交易的作用。
4.5 市场信息滞后
我镇市场信息服务还相当滞后,对外部市场的了解非常闭塞,农民群众根本不知道种些什么,怎样种和卖给谁,做不到以销定产。绝大多数农民都是按照多年传统习惯搞种养,或凭经验和感觉搞种养,看到别人种什么赚钱,自己也种什么,不适应市场需求或市场已出现饱和,还盲目随从,生产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要么生产太多,造成产品结构过剩,要么品种质量差,达不到高档次、优质化的市场需求。
5 期纳镇在今后发展蔬菜产业中的措施和对策
综上所述,期纳镇蔬菜产业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发展优势和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发展期纳蔬菜产业的关键在于如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今后期纳镇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基地建设为载体,以产业经营化为方向,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标准化建设,强化协会及支部建设,积极培育市场,努力增强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走出一条“特色+规模+品牌+产业化”的路子。
5.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服务,形成蔬菜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认真分析各种制约因素,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采取对策,搞好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政府要认真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涉农部门和协会、支部要组织有力的科技队伍和营销队伍,经常研究生产、管理、销售中的各种问题,并加大订单农业的工作力度;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种植大户、专业大户、营销人、专业村、科技示范基地的资金扶持;工商、派出所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强买强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正当的交易环境。各村要结合自身实际,本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制定年度发展目标,把蔬菜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蔬菜产业发展的稳步推进。
5.2 转变观念,把产业链做长,把流通、深加工作为发展蔬菜产业的头等大事来抓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盟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原则,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农业市场化,市场才是真正的“龙头”,没有市场的生产、加工都是没有前途的。只有转变观念,既要重视生产,更要重视流通,把工作重点从田间地头、播种、施肥中转向走出去,请进来,寻找客商,开拓市场,搞活流通加工上来,拉长产业链条,扩大销售半径,提高产品附加值,把解决蔬菜卖难作为发展蔬菜产业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5.3 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把基地做强大做大
一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规模经营,抓好区域布局;二是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不同区域要分别确定一批主导产品,促进主导产品上批量,开发一些名、特、优、新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三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使土地向专业大户集中的路子,对专业大户给予支持;四是加大投入,特别是对一些专业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方面给予倾斜。
5.4 加大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水平和种植效益
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建立科技示范村(点),培育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加强地方优势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使全镇蔬菜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加快蔬菜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加大蔬菜科技培训力度,使每个蔬菜种植户都能掌握3~5个蔬菜生产实用技术。
5.5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精心培育蔬菜品牌
引进一批优势特色蔬菜品种,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展览展销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期纳镇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提高知名度。鼓励扶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注册商标,申报使用地理标志,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牌,争创知名商标,提升全镇乃至全县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获得省级、国家级著名商标或诚信企业称号的企业给予一定经济奖励。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