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芳 王可祥 徐鹏翔 王晓明
摘 要:查干陶勒盖钨钼多金属矿区处于内蒙古高原西缘,西临巴丹吉林沙漠,区内为低山区,山体走向近东西向,一般海拔1400 m左右,最高海拔1640 m。水系发育,以面状水系为主,地形切割较强烈,均为干沟。分析普查区的矿石类型及品级特征,对找矿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查干陶勒盖 银铜钨矿 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075-01
1 矿石类型及品级
1.1 矿石类型
根据目前槽探、钻探工程揭露情况,本区矿石主要为浸染状矿石,局部见少量角砾状矿石。光片鉴定矽卡岩型矿石的矿石矿物主要为氧化物,仅观测到少量原生黄铜矿,钻孔控制的矽卡岩型矿体埋深小于120 m;热液蚀变型钨、钼矿石埋深较深,但未见到矿石矿物。
因此,工作区矽卡岩型矿石和热液蚀变型矿石均为氧化、半氧化矿石。矿石工业类型,热液蚀变型矿石为原生白钨矿石-辉钼矿石,矽卡岩型矿石为氧化-半氧化铜矿石。
1.2 矿石工业品级
根据矿石物质组分和工业途径及含量的不同,工作区所发现的矿可分为以下工业品级。
1.2.1 钨矿石
低品位钨矿石:0.08%≤WO3<0.12%;工业贫钨矿石:WO3≥0.12%
1.2.2 钼矿石
低品位钼矿石:0.03%≤Mo<0.08%;工业贫钼矿石:Mo≥0.08%
1.2.3 银矿石
低品位银矿石:50g/t≤Ag<100g/t;工业贫银矿石:100g/t≤Ag<200 g/t ;工业富银矿石:Ag≥200 g/t
1.2.4 铜矿石
低品位铜矿石:0.2%≤Cu<0.5%;工业贫银矿石:0.5%≤Cu<1% ;工业富银矿石:Cu≥1%
2 围岩和夹石
2.1 矿体围岩
热液蚀变型钨、钼矿体顶底板围岩均为蚀变花岗岩。由于矿体受构造控制,围岩往往呈碎裂结构、角砾状构造。受成矿热液影响,围岩矿化程度较高,从矿体至围岩,矿化元素品位呈梯度递减,化学组成与矿体类似。
矽卡岩型铜矿体产于矽卡岩外接触带,围岩以大理岩、变粒岩为主,岩体与矿体不发生直接接触。
2.2 围岩蚀变
热液蚀变型钨、钼矿体围岩蚀变类型以硅化、高岭土化、绿泥化、方解石化为主,局部可见萤石化。矽卡岩型铜矿体近矿围岩蚀变类型以硅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透闪石化为主。远离矿体的岩体内可见以白钨矿化、硅化、高岭土化、绿泥化特征。另外,本次工作中发现的矿体未见分枝现象,亦未见夹石。
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 矿床成因
(1)钨钼矿床。矿体受东西向构造裂隙控制。成矿元素为钨,伴生钼、银,为高、中、低温元素组合,应为多期次热液沿构造裂隙侵入,与围岩发生蚀变交代反应,为多期次热液蚀变型矿床。
(2)铜矿床。含矿热液沿接触带构造裂隙侵入,受大理岩阻隔,并与化学性质活泼的大理岩发生物质交换,形成多金属矿体,为接触交代成矿类型。
3.2 找矿标志
根据区内地质、物化探成果及矿化带、矿体特征,总结工作区的找矿标志如下:
3.2.1 热液蚀变型钨钼银矿
(1)近东西向规模较大断裂构造带是重要的控矿构造。宏观上,矿床受东西向构造控制明显,且与糜梭岩化带以及产于其中的硅化蚀变带产状一致,整体东西走向,向北陡倾。根据地表紫外灯找矿指示,含白钨矿硅质细脉产于一组南东向密集分布的节理裂隙中,脉幅小于1 cm,走向在340 °至10 °范围内,近直立,微观上又与南东向展布的一组断裂构造走向一致。推测矿化是由东西向深大断裂与南东向次级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含白钨矿硅质细脉这一走向特点,以及从走向和倾向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加上勘探线为南北向布设,是导致钻孔中见矿深度和矿化程度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2)区域化探AS2-2异常带钨、钼、银叠加区和高值区,可判断为该类矿床的直接化探显示,可作为寻找钨钼银矿的有利地段。(3)矿化带套合的综合剖面激电高阻异常,指示了深部硅化破碎带的存在,是重要的找矿参考。(4)表硅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破碎带出现是钨钼银矿化存在的重要标志。(5)从整体工程见矿情况看,地表矿化弱,向深部矿化明显增强,因此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3.2.2 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
(1)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大理岩夹层是主要的控矿地层。(2)二叠纪黑云二长花岗岩与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大理岩的外接触带,是主要的赋矿部位。(3)二叠纪黑云二长花岗岩与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大理岩接触带的压性断裂构造带是重要的控矿构造。(4)1:5万矿调AS2-3化探异常区中铜、锌、金、砷、锡、银叠加区和高值区,是寻找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5)物探激电剖面反应的高阻异常,是大理岩和矽卡岩的电性反应,结合地表岩石露头,可做为寻找矿化矽卡岩的有用参考依据。(6)地表有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破碎带出现,是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化存在的直接标志。
4 找矿远景评价
(1)工作区Sb1号热液蚀变岩型矿化蚀变带是相邻巴音高勒钼多金属矿钨钼银矿化带向东的延伸。巴音高勒钼多金属矿在近年来的普查工作中,于该矿化带内发现钨、钼、银矿体25条,多为贫矿体,富集地段尚未查明。
(2)工作区Sb2号矽卡岩型矿化蚀变带,产于乌拉山岩群大理岩与黑云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地层控矿作用明显。从宏观上分析,区域上乌拉山岩群大理岩是形成矽卡岩型、热液型多金属矿的主要含矿地层,为多种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层条件。工作区发现的矿体虽然单个矿体规模较小,但品位高、矿化带规模大,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3)ⅡZK0002钻孔控制的Ⅱ-1号铜矿体,由地表下延,至ⅡZK0001号钻孔后断开,于ⅡZK0002钻孔重现,表明矿体在倾向上也表现为透镜体状、串珠状,在加大工作力度后,有望在深部发现规模较大的富矿体。
(4)从Sb2号矿化蚀变带地表紫外线灯找矿工作表明,虽然矿化带整体走向近东西,但白钨矿化细脉多以南东向、近南北向展布,充分证明南东向构造的控矿作用。该蚀变带对应的AP3号化探异常,呈串珠状大至相连续,推测含矿地质体埋深较深,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5)Sb2号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深部发现了白钨矿化,说明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化与热液蚀变型钨钼矿化在此处发生叠加,从而成为成矿有利部位。因此,下步工作如能在此处投入工作量,了解矿化规律和成因模式,可望在工作区实现找矿的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张德贤,戴塔根,郭嵋.内蒙古太仆寺旗沙子沟钨钼多金属矿区域变质相研究[J].矿床地质,2010(S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