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中的生态问题研究

2014-11-10 03:10伍婷熊海英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伍婷 熊海英

摘 要:随着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以常德市鼎城区为例,通过比较2005年和2013年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总结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探索解决办法。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土地是一切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但有不可再生性,如果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超过它的极限便会给人类生存带来极大威胁,所以如何解决土地利用中的生态问题是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研究区域概况

鼎城区位于湖南西北部,原名常德县,古称朗州,面积234486.41 公顷,地据武陵、雪峰两山,汇沅、澧两水,古诗“朗水愈清颖,孤峰胜九嶷”就是指这里。鼎城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雨水资源较丰富,地势南高北低,总的地形以平岗为主,兼有低山、丘陵,境内自然风光相当优美,而且土壤肥沃,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

通过查阅鼎城区2005年和2013年统计年鉴我们可以得到鼎城区的城镇化速度非常快,这八年间区域内生产总值接近四翻,实现由依靠传统农业到各产业并进发展的转变;同时非农业人口由2005年的8.85万增加到2013年的10.38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4%;在土地利用方面,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2005年到2013年增加了632公顷,其中交通用地面积和城镇面积分别增加429.65公顷和396.94公顷,未利用地被大面积开垦,八年一共减少未利用地904公顷。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土地利用行为不科学后产生的各种生态问题。

二、鼎城区土地利用不科学行为及其产生的生态问题

(一)城镇化摊大饼式快速发展,存在很多土地浪费的行为,破坏生态平衡。

鼎城区位于常德市区周围,基础条件好,城镇化发展非常快,但发展方式传统,一味将老城镇周围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征为建设用地以扩大城镇面积,虽然在短时间内产生集聚效益,增加二三产业产值,但从长远看必然会导致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甚至危害粮食安全。从资料中可知,鼎城区2005年至2013年间开垦的未利用地中百分之七十都被建设用地占用了,这些建设用地很多被用于了房地产,但是建造的各种大型广场、楼盘的入住率都很低,还有很多烂尾楼占用土地,这些土地浪费的行为会不断加剧日后土地资源供不应求的形势,破坏生态平衡。

(二)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不利于低碳土地利用,扰乱生态系统功能。

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是息息相关,就鼎城区而言,2005年到2013年是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第一产业退居二线的5年,为了鼓励第二产业,政府对于企业供地有相当大的倾斜,这就导致鼎城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趋向于建设用地横向快速发展而农用地的增加缓慢的趋势。低碳土地利用关键在于控制碳源和增加碳汇,建设用地是重要的碳源,而森林和绿地则是重要的碳汇,能中和碳源产生的碳排放。但是鼎城区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大,森林覆盖率却由2005年的34.6%下降到2013年的29.4%,长此发展必然导致该区域内碳中和失衡造成环境压力,打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三)土地污染现象较严重和土地质量下降。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环境刚最初总是被忽略,直到2010年,鼎城区的废水处理率还只有百分之六十,这些废水有的来自工业企业有的来自居民生活,排入地下造成土地的直接污染,或者日积月累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粮食减产。此外堆存的大量城市生活垃圾,不但占用了大量土地,也对水体和土壤等产生了污染,甚至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污染事件;工业所排放的废气、烟尘等所引发的酸雨,也直接或间接的污染了大片土地。

三、土地利用中的生态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重视规划的作用

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非农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就必须摒弃城镇化就是扩大城市范围,经济利益第一的习惯思维,要把生态文明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注重以人为本,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规划方面要注意集约和分散程度的把握,鼎城地形较平坦,交通发达,适宜把城镇规划成大小组团模式,发展一些“肝胆俱全”的卫星乡镇分担老城区的人口交通等聚集压力,减少三废排放,并在规划中加大城镇绿地的占地面积,缓解碳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

(二)建立健全统一的地籍管理系统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导致我国的地籍管理比较复杂,虽然有各种土地大调查、土地变更登记的要求,和国土一张图,基本农田调查确权到户等项目的不断完善地籍信息,但在实践过程中总是因为各种现实困难而变成空口号糊弄完成任务,未来的地籍管理系统需要详细到每一宗土地上的地塊信息、权属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达到任何一块宗地发生违法情况都有在系统中得到反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加强土地利用,实现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 重视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与行为的规范

意识指导行为,目前我国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与我们环境意识薄弱有莫大关系。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公民的环境教育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生活的熏陶,这点我们可以学习匈牙利的经验,利用自然保护区或者动物园,从小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的规范,比制定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从严执法,对于工业污染、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抛荒弃耕等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地力下降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予以制裁。

(四)大力推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环境友好型技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目前鼎城区政府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推进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2012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84.3亿元,增产22.8亿元。

参考文献

[1]董祚继. 中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2]程瑶.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价值问题研究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李边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M ].2007,6.

作者简介:伍婷(1989—),女,汉族,湖南常德人,土地资源管理硕士,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熊海英(1988—)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