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声乐语言咬字技巧

2014-11-10 08:18张金星
艺术评鉴 2014年20期
关键词:咬字

张金星

摘要:本文立足中国汉族文字的普通话语音,在对中国汉字的基本语音概念了解的前提下,从汉语语言的语音入手,分析中国声乐依字行腔的艺术规律和特殊字音的行腔处理,从而一步一步进行探究中国声乐艺术的基本咬字技巧,对中国声乐演唱提出具有实践性意义的积极观点。

关键词:音乐语言 声乐语音 咬字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段与创造方法。声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与器乐一样都是有旋律节奏等声音特征。本文从歌唱角度出发,本着声乐作为语言的一种延伸,从语言自然地“咬文嚼字”进行探究。”清代李渔在《闲性偶寄》中说:“学唱之人匆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生动而具体的说明了歌唱咬字的重要性。

一、语言的基本知识

正音,即矫正发音。是一项复杂的语言学工作,声乐的语言正音还要兼顾声乐的种种技术和音乐的表情等等。但声乐的语言正音是建立在语言的正音基础上的,首先要求说话时语音纯正,合乎标准,才谈得上声乐的正音。而字音的准确纯正是歌唱咬字、吐字的最基本的艺术基础。对于声乐艺术的演唱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语音这个部分。通常我们所说的语言的音调就是指语音。不同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形成虽具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语言的不同是造成音调上独特旋律、节奏特征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们根据传统的声、韵、调的语音体系来深入学习发音与正音。

(一)声母

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一般是一个音节自然顿歇起首的音素,在音节与音节之间起隔音与过渡的作用。歌唱中的咬字,主要指声母的发音。例如,我们试着唱一个“巴”字,这个字的后一部分是“a”,前一部分就是一个声母[b],这个声母是由上唇和下唇两个部分阻住气流造成的。因此,在演唱过程中的吐音方法就变的尤为重要,无论是有声无字,或是音包字、字包音等混乱模糊的现象都是不可取的。

(二)韵母、母音

一个音节中除声母外的其他部分,每个字都必须有至少一个韵母,声乐语言的行腔、声音的线条都是由韵母来完成的,主要指韵母的发音。

“母音的发音特征声带颤动。气流不受阻碍,发音器官部分紧张声音响度小或无声。”

(三)字音的结构特点

在歌唱的咬字、吐字中掌握了字音的局部结构特点,又要掌握字音要体的运字、做到出字、引长、收声、归韵和谐适度,情真意切。所谓“依字行腔”,就是依照字音的结构去唱歌。

二、中国声乐语言表达的基本方法

声乐语调包含了多方面的音响变化条件和造型因素,掌握声乐表现的语言技巧,不仅是声乐艺术本身的要求,也是一种重要的提高声乐艺术表现力的能力。早在清代,音乐理论家徐大椿就在《乐府传声》中说到:“歌唱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法主要包含了起调、断腔、顿挫、轻重、徐疾等咬字技巧。”本文认为这些理论并不会因为时代而失去指导意义。

(一)关于语调轻重强弱

音响的轻重强弱比之生活中的自然语调有更大的张驰伸缩的余地,也就是说明更大的弹性与幅度。咬字的轻重对于歌曲情感的抒发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专业的歌唱者,在演唱作品之前首先会揣摩歌曲意义,找出作品的情感基调,掌握“轻重缓急”。

(二)比喻性强调

通过比喻,增强比与被比对象之间的逻辑强调,突出表现的对象的形象性,从而丰富联想的生动效果,以提高艺术的感染力。

(三)对比性强调

通过对词义的把握对比,使重点在演唱中更着重的表现出来,从而使形象更具感人的力量。比如在安徽民歌《凤阳花鼓》通过词中“大”与“小”、“賣骡马”与“卖儿郎”的对比,把贫富悬殊的不同境遇深刻地揭示了出来。使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语调的高低抑扬

音响的高低抑扬体现出语调音高的起伏变化。如陕北民歌《脚夫调》中,歌曲借景抒情,叹脚夫的生活艰苦。

三、语调的快慢疾徐

语调的速度变化是极为丰富的,这是同为人的心理精神活动有着极其复杂的多变性,当这种变化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时,语言也就自然地产生相应的变化。

传统的声乐理论十分重视演唱的速度节奏的处理与表现。”《乐府传声》所云:”曲之疾徐,亦有一定之节。始唱少缓,后唱少促,此章法之徐疾也;闲事宜缓,急事宜促,此时势之徐疾也”。为此《曲律》中曾论及说:“长腔要圆活流动,不可太长;短腔要简径找绝,不可太短。”慢速长腔要唱得婉转起伏,不能拖沓板滞;而快速短腔则要唱得简洁灵巧,不能枯竭呆涩。

(一)语调的顿挫连断

语调的顿挫连断又即“断腔”主要是在歌唱作品时换气、偷气,乐句可以通过句末或节末用休止符来加强顿挫的节奏感并体现乐曲的句法关系。

四、语调的语气,语势

(一)语气

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不同的情感,运用不同的声音形态、音响程度所表现出的语气形式也不一样。总之,具体生动的语气情态是因情而异的。如果我们把语言情感波动不大的语气,称为基本语调的话,那么,由语言情感的变化而产生的语气,则称为口气语调。

(二)语势

语调的音响运动趋势,是指明语调的音响形态。声乐语调的造型也就必须把握它的整体构成,而它所形成的语势动律也就同样包含着语调的各种造型因素。声乐语调的语气、语势在音量上的强弱力度,在音高上的高低起伏,在音长上的顿挫连断的速度节奏,以及音色语气上的具体表现等等,实际上是一切声乐音响造型的集结点。

总之,中国歌唱语言多种多样,在语言的音乐化上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特点,产生了类似“百花齐放”的声乐艺术,至此对于中国声乐语言研究变得更加艰巨。对于它们在艺术表现上的共同性与特殊及美学特征,更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开掘与探求。从声乐艺术实践中总结声乐语言艺术的表现规律,促进在不同民族与形成的声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冰.浅论中国声乐语言的咬字技巧[J].音乐天地,2009,(03).

[2]邢珊珊.浅论东北“二人转”的“咬字吐字”技巧及其特色[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猜你喜欢
咬字
小小“蛟”字意义多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声乐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分析
试论民族演唱艺术中的咬字吐字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咬字训练探讨
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咬字吐字问题研究
基于吐字咬字规范性在声乐教学中的强调作用分析学生演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