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4-11-10 12:43卢凯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思想政治高校

摘 要:经济全球化既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也导致西方意识形态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从而也促使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被逐渐分化和解构;同时,也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内容提出了新思想、新理念。

关键词:教育;经济全球化;文化;思想政治;高校

经济全球化是资源与生产要素全球范围内进一步的合理配置,对资本与产品的全球性流动及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既是人类发展的表现,也是当前国际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之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人们将主观活动见之于客观活动的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早已被国际学术界作为一把“双刃剑”而成为研究的焦点课题;国内学者也充分认知到了西方意识形态在不断地扩张,导致了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正被逐渐分化和解构;如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摇、爱国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民族文化的安全受到威胁等等。

一、经济全球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1.经济全球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环境

经济全球化已经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观地置于了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系统之中,即为其创造出全新的环境,同时也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良好的国际环境与教育环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无论是秉承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抑或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都会因相互依赖的经济利益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之下探寻一种“共赢”,这也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的全球合作意识与合作竞争意识,并在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基础之上,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思想基础。从而实现了各国间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学习与借鉴,充分地开拓了彼此的视野与思维。与此同时,我们在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时,也会摒弃一些过时的、不适宜思想观念与教育内容,并在不断革新的过程中重新构建更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从而实现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良好的舆论环境。我国法律建设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管理方式的合理转变,加之政府决策与行为透明度的全面提高等,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佳的舆论环境,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2.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全新的能动作用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角度讲,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价值观如何演进、时代精神如何嬗变,始终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套辅成。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无形资源,作为上层建筑,它既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它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支持性资源,有着极高的能动作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软调节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自我的道德实践与道德感情,对人们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行为加以规范的,就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的硬性调节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柔性的、自觉的法律作用,因此,它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软调节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成员还具有不同程度的教化性、导向性、疏导性以及动员性的功能,如果与其软调节作用相结合,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发挥其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1.动摇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西方商品也随之大量涌入,尤其是其西方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的渗入,在个别人的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并在道德、文化的冲击之下,对原有的社会主义信念开始出现动摇,甚至出现了更为严重的信仰危机。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通过经济全球化遏制中国发展的同时,也加紧了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妄图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各种不良的文化产品等以经济全球化为掩护,通过各种信息媒介对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西化”和“分化”,以实现其统治的世界的目的。

2.威胁民族文化的安全

随着文化产业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加大,这导致一些西方国家欲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占领世界各国的文化市场,如好莱坞电影、麦当劳和肯德基快餐、可口可乐、迪斯尼乐园等美国消费主义文化在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同时,也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由于,相当一部分国人没有抵抗、抑制西方强势文化的意愿,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出现淡化,甚至面临着“蚕食鲸吞”的危险。

3.影响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

由于,经济全球化具有较突出的开放性、渗透性,这也进一步导致了资本、商品、大众文化、信息技术、跨国公司、国际和非政府组织等因素不断地超越着我国国家界限,使得爱国主义基础的国家主权功能、国家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国家地域观念都不断地、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加之,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大肆宣扬“人权高于主权”、“世界政府论”、“西方民主优越论”等思潮,并采取各种方式与手段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以达到其“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目的。而一些政治信念不坚定的人,其政治热情也被其逐渐腐蚀,对西方霸权国家的警惕逐渐被消解,其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也逐渐被淡化。于是,一些人出现了“爱国”但不爱“中国共产党”、不崇尚“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想,这也直接导致了大量人才流失于西方发达国家。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

首先,创新思维,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放其置于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之中,加强与当前社会环境与国际世界的联系,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一个崭新的思维角度出发,选择一种更加适应新形势的思维观念去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有效的发展,以顺应历史潮流,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形成一个社会、经济、人、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协调、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多级主体合作的形势之下,还必须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之下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水平,从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入手,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开发新资源,挖掘隐性教育新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在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去开发新的教育资源,以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人们的主体意识被唤醒,而以往传统的显性教育资源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变化。隐性教育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者,而是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其存在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统、民族风貌、价值体系等等之中。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余,通过知识竞赛、体育活动、文艺演出等多种途径来完成思想政治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们能够形成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理想,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恰恰隐性教育的目的也是通过外部的精神环境来引导、影响大学生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形成一种具有持久作用的自我教育能力,而这种隐性教育是内隐于无形因素之中,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轻易发生改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更具自我教育的直接性与实践性,更能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首先,理想信念教育。经济全球化背景之前,人们的理想信念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在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政治图谋之下,诸如“人权主义”、“社会主义无前景”、“无产主义不可能实现”等思想严重地影响、削弱了一些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因此,我们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及时对大学生们进行观念的更新,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活力,在价值取向多样性的背景之下,旗帜鲜明地批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不会动摇,使之更加坚定、清醒地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全面消除“价值迷茫”与“信仰危机”,积极确立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给国家主权以及主权观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必须坚持正确的国家主权观;反对“主权弱化论”以及“人权高于主权”等一些错误思想。在强调传统的主权安全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以及经济领域的主权安全进行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对国家主权的正确认知与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应大量融入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抗击霸权文化的斗争意识,以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们必须在通过多学科的融合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在心理学、行为科学、伦理学、企业文化以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之中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汲取更多的“养料”、挖掘更多的“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加应现实问题与重大理论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其实效性。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通过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通过校园网的交流平台,缩短与学生们的心理距离,全面减弱学生的不良情绪与抵触情绪;在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网络伦理的前提之下,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国际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与客观趋势,也是当前国际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国内学者也充分认知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西方意识形态在不断地扩张,导致了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正被逐渐分化和解构;如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摇、爱国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安全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摒弃一些过时的、不适宜思想观念与教育内容,并在不断革新的过程中重新构建更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从而实现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卜金超.对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09).

[2]张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2(02).

[3]梁钧泉.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电纸书传播载体[J].青年与社会.2012(02).

[4]石霞香.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机遇与挑战[J].青年与社会.2012(02).

作者简介:卢凯(1971—),女,云南永善人,西昌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思想政治高校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