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 要]现下,高考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史料教学无论在提高学生思维分析还是拓展课外知识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意在阐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史料教学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史料教学;思维能力
历史需要思维,没有历史思维便没有史学。史学作为历史的解释,正是一种历史认识。历史认识过程或者说历史解释系统的生成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1]。而教师引用史料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如各种典籍、图表、碑文、笔记,图画等[2]。从种类上可以分为原始史料(也称第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分为实物史料(也称史迹遗存)和文献史料两大类,一般分为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实物史料,音像史料和口碑史料五大类[3]。史料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新历史科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校历史学习的重心,不应该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学习怎样去获得知识。[4]”那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新课程改革纲要》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中就有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在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非常薄弱。而史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图片资料,实物史料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总结能力;影像史料可以培养学生对图像,语言,动作的理解接受能力,在较短时间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拓展思维能力的案例
1.文言文史料,是教师较多运用的材料,也是学生感到难度较大的一种史料,选取合适的史料,并引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较好选择,如在讲述丞相权利的变更时,提供以下材料让学生分析:
史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史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重,千端万绪,须和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史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想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史料四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对这样的一段文字,学生应首先看史料中标明的出处,我们可以看到一篇出自《贞观政要》一篇出自《南雍志》,学生不知道后一篇处于什么时候,那么看后缀是明太祖语,这要就可以从中得到朝代分别为:秦,唐,宋,明。
获取关键词是取得信息的另一条途径,关键词怎样获取,那就要看材料中出现最多的词和多则材料中共有的词,以上材料中都有一个共有词:丞相,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这四则材料讲的就是丞相,再细读就可知,讲的是各时期君主对丞相的态度,这样就可以明了史料给我们的信息,学生也学习到怎样分析和思考材料。
2.图片史料是当前教学和考试过程中常出现的史料形式之一,这类史料较前一种来说要好理解,但图片的展示必须给予学生背景提示,否则难以获取正确信息。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能力
《普通高中来说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二)对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案例
1.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史料中,获取的信息并结合教师讲课时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得当,可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关于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方面的推理:
大前提:封建社会实行重农抑商,推行小农经济,资产阶级发展商品经济
小前提: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结论:封建社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这就是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2.史料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由于学生面临升学,所有精力都集中于学习,对课外知识掌握较少。而史料的阅读,接触都可以使学生获取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
三、史料教学中注重的原则
(一)逐句讲解,简明扼要
高中历史教材在文字中穿插各种图文史料,对于这些史料,教师要根据重难点引导学生领会,理解,并作出思考,读出其深层的有效信息。
(二)补充史料,把握深度
补充课外材料,教师要浅入深出,逐层递进,不要让学生一眼望去就觉得很难,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论从史出,坚持原则
现在课本上很多内容都被省略,只有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搜集相关资料,补充史料给学生做教学铺垫,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结论。
现在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己鉴别和分析史料,从中推出自己的观点,进而认识历史的本质,形成积极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武守志:《论历史思维》,《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5
[2]范光明:《史料教学浅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7):34-35
[3]王亚军:《高中史料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周梦玲:《英国近二十年中学历史教育状况及研究成果》[J].历史教学,1998,(10):45-49
[5]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