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莲莲
【摘要】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中总觉得无“米”可炊,甚至出现选材千篇一律、雷同等情况。中考写作要求:拓展思维、鼓励创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作文让学生展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多元发散性和创新性。创新思路巧选材更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因为选择素材的优劣决定文章品位的高下。
【关键词】作文选材;创新思路;精巧选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在与他人竞争的考场上,作文要想胜人一筹,就必须在确定好文章主旨的情况下,对入选的素材进行比较鉴别,做到快速、新颖、典型地选择材料。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冲破定势,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做到创新思路巧选材呢?下面我仅结合我们学生写过的《这样多美丽》《留一些……给自己》《窗》这三篇作文,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取材文本,平中见奇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和读本,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华,所以教材、读本理应成为我们中学生写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
(一)以《这样多美丽》为例
很多同学写到父亲,那暖暖的父爱多美丽。其实我们的父亲很多时候活得并不轻松并不洒脱,如果与课文对接就不难发现,《背影》中的父亲、《台阶》中的父亲、《散步》中的父亲,无一不向我们透露着父亲的世界里,还有生之艰难、爱之苦痛、家之责任、身之乏倦、心之隔阂、情之纠葛等等等等,所以写父亲,可写的地方有很多,我们应该与文本对接,从多角度展现父亲、父爱广义上的美丽。
《这样多美丽》当时很多同学写到了亲情这一主题,选材大同小异,绝大多数展现的是我们被长辈关爱着这样多美丽,有位同学从莫怀戚的《散步》中尊老爱幼、互谅互让得到启发,通过写一次家庭聚会,展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着,这样的画面多美丽,这样的选材显然更胜人一筹。所以《这样多美丽》展现亲情这一主题,不仅仅选我们被长辈关爱这样大同小异的材料,其实长辈被我们理解关爱,家人之间互敬互爱,这样和谐的画面更美丽,因为被爱、会爱、互爱那都是爱。
(二)以《窗》为例
一模题目《窗》较难写。窗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要写好它,就应该由有形之窗写到无形之窗(包括心灵之窗);实窗虚写;甚至写出它的比喻义。
此时由泰格特的小说《窗》打开思路,由一扇窗户,看到了两个灵魂,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看似简单的一扇窗口,可以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瞭望台;也可以回忆陆蠡的《囚绿记》打开思路,作品借物抒情,打开小圆窗的同时,也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一片自由天地的渴望。
学会取材文本,可以使选材平中见奇,虽然有的教材或读本没有直接给我们的写作提供素材,但它们却能为我们寻找素材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借力”名作,寻求“牵引”
多阅读优秀作品,尤其对于名家的作品,阅读时要批注,要摘抄,甚至能熟读成诵,在写作中为我所用,得到选材“牵引”。
(一)以《这样多美丽》为例
一位同学借力丁立梅的《你在,就心安的》,并从中得到了选材启发。摘录学生作文结尾:“我终于知道,奶奶对爷爷那声声呼唤是在说,你在,风就在,树就在,山就在,岁月就在,整个美好的世界就在。当所有的青春激情,如今已化作真真实实、平平淡淡的亲情,我的亲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这样相濡以沫、相依为命的一辈子,多美丽!”
(二)以《窗》为例
茅盾先生的《天窗》,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打开了孩子们和外面世界交流的通道,放飞了乡下孩子的纯真而又富于幻想的心灵。借力于茅盾先生的《天窗》,为考场作文《窗》打开选材的思路。
三、弃古纳今,与时俱进
纷繁多变的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挑选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材料。
以《这样多美丽》为例。大部分同学选材主题为这样(童真、童趣的童年生活 )多美丽;这样(别样亲情的午后风景)多美丽;这样(越是摧毁越是美丽的十月残荷)多美丽……而有的同学所选材料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展现一位海外亲属回国后的绿色生活画面,歌颂了这样的生活理念多美丽,这样的选材无疑在提倡人人都要绿色生活、增强环保意识的今天具有积极意义。
还有的同学的文章中则吹起了一阵“怀旧新风”,对于在这个快节奏城市中生活的我们来说,这也是时代感强的鲜活材料。摘录片段如下:曾经的放学路上,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缝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锡壶的小炉灶、卖冰糖葫芦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铮铮响,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最甜、谁家树上新筑了鸟窝……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这是孩子成长最肥沃的土壤。曾经这样的放学路上,多美丽!
四、“题”“题”关联,旧中翻新
在写作中我们要求一“题”多“材”,其实一“材”也多“题”,“题”“题”关联。面对新的题目,我们也要想到旧的材料,如果别具慧眼,匠心独运,也能有新的发现,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即所谓“陈酒新瓶装”,旧中翻新。
例如《这样多美丽》《留一些……给自己》《远去的……》三个题目,可以有共同的选材方向。《这样的(童年生活)多美丽》《留一些童年记忆给自己》《远去的童年》,当然在写作时还要具体审题,有所侧重变化。类似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行走在消逝间》和《告别》;《远去的……》和《那年那月》《你在我心里》和《家乡(我班)的个性》和《我们初三》……
以上是关于创新思路巧选材我的点滴看法。新鲜创新的选材这只是我们高效复习、作文教学分环节训练的一个方面,它还可以和拥有一个敏锐的审题意识、学会一个动人的细节描写、构思一个新颖深刻的立意、形成一个美化的文面等形成一个训练系列。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2011.
(编辑:董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