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文献资源 打造地方高校特色馆藏

2014-11-10 00:32邓小兵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贺州馆藏文献

邓小兵

[摘 要]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已成为本图书馆区别于他馆的重要标志。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独一无二的特色资源,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充分挖掘、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高校图书馆馆藏,以满足学校特色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保护、传承、开发地方文化的作用。这里结合贺州学院的办学实际和贺州地域资源特点,浅谈如何建设贺州学院图书馆的地方特色馆藏。

[关键词]挖掘;地方文献;建设;地方高校;特色馆藏

众所周知,一所高校办学如何,首先就要看这所高校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是直接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它的馆藏都是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学科发展而设置,馆藏反映了高校的人文风貌,同时反映了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地方高校一般远离一线城市,具有与地方联系密切、依托地方办学、服务地方的特点,地方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地方高校的办学更具特色。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已成为本图书馆区别于他馆的重要标志,而地方高校的图书馆具有天时、地利的独特优势,它的建设也应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服务方向定位相结合,除了提供满足常规的教学、科研需要的信息资源之外,还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特点,充分挖掘地方的文献资源来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校图书馆馆藏。

一、地方文献资源对地方高校发展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1]可见,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各类各层次人才、服务地方发展的重任。为此,地方高校应该依托地方、立足地方,根据地方的区域优势和地方的支持办学,才能办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校,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以贺州学院为例。贺州学院始建于1943年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它是广西桂东地区唯一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是自治区与贺州市共建、以贺州市管理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提出“立足贺州、服务区域,面向基层,主动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的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贺州”就是学校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争取生存、发展空间,为学校的办学生存之本。而贺州市(原贺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资源,是“中国三大民族走廊——南岭民族走廊核心区域,是中国古代陆路与水路丝绸之路交汇处,中原文化、百越文化、瑶族文化、客家文化、族群文化、特有方言等富于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在此融合,形成贺州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2]

在70年办学的历程中,贺州学院始终以服务贺州及周边地区为已任,极力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产品。学校从专业建设入手,围绕贺州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华南生态旅游名城”[2]的发展战略,增设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艺术设计等本科专业,为地方培养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一是立足贺州地处三省交界、中国三大民族走廊之一的南岭民族走廊的2100多年历史文化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桂东族群基地”被列入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族群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二是立足贺州农副产品资源,加强食品工程、生物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大果山楂种苗培育与推广、马蹄脱毒苗繁育、精深加工和马蹄皮资源化利用研究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果,直接为农民增收服务。”[2]

由于贺州市具有厚重的人文资源,贺州学院在打造学校特色的过程中,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挖掘区域的资源,建立了校内博物馆——族群文化博物馆、贺州矿冶钱币博物馆、黄姚美术馆,成立了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且已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重点建设三个授权学科,社会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学科之一。丰富的地方资源不但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服务功能,为贺州多族群的文化保护、传承和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地方文献资源与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关系

地方文献是当前国内外图书馆界公认的重要文献资源之一,它记载着某一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人情、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地方文化信息资料,这些文献资料记录的是本地域的史实,具有本地方独特的人文色彩。作为地方高校,其教学、科研、服务必须与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随着地方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员对地方特色、地方文化的不断研究,为了满足教学、研究人员的需要,促使地方高校图书馆不断地进行收集、搜索有关地方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信息资源,从而逐步形成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亮点,它也是一所地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精华所在,这对建设一个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图书馆深入开展地方文献研究,将地方文献研究建设成图书馆的特色品牌之一,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持续和谐发展。”[3]所以,“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地方文化建设能为地方和高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对传承地方历史、保护地方文化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4]

三、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促进学校发展

潘懋元先生言:“每所大学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大”。不同高校的特色,能清晰地反映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上,例如一所工科为主的学校图书馆馆藏无疑是以工科文献资源为主。每所高校的优势专业、特色学科需要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来支撑,反过来,高校的办学特色是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指向标。因此,根据高校特色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调整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是学校特色办学的信息资源基础。同时,特色图书馆将成为本地区的信息中心、兄弟院校共享的平台,它不但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社会,还积极地宣传了学校,为学校提高了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贺州学院明确提出“立足贺州、服务区域、面向基层、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根据地方经济产业、行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建设了社会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教育学等学科,凝练了南岭族群文化研究、贺州方言研究、桂东特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等特色研究方向。学校明确的办学定位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对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图书馆的馆藏也应以学校发展为核心,以学校的优势学科、学术和人才资源为依托,按照学校的办学要求,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馆藏,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某个领域的优势特色馆藏,以满足师生的正常和特色教学与研究的需要。因而,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不但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特色专业的研究,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馆藏质量、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的利用率。

四、因地制宜推动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最能体现一个“特”字,特别是收藏本校的师生形成的学术论文、论著、教参、讲义等,这些资料的收藏都具有原创性,是独一无二的,它反映了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也最能体现馆藏的独特性,有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收集存放着这些文献资源。由于各地方的文化底蕴不尽相同,地方高校具有它独特的办学优势,这就更容易形成地方特色。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除了收藏这些校内特色馆藏之外,应把搜集地方文献资源作为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广泛收集、整理、加工、开发地方文献资源,形成本校独特的图书馆馆藏。然而,地方高校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性的地方特色图书馆特色馆藏并不多,即使有些高校图书馆已有一定的成绩,但存在针对性不强、收藏方向不明确、求大而全、重藏轻用等为收集而收集的特色不明现象。

例如贺州学院自2004年申办本科院校以来加大图书馆馆藏的投入,特别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以来,为了迎接本科教学的合格评估,学校加大图书馆建设的力度,对图书馆的投入每年不断增加,由于学校自然科学类的文献资料缺乏,因此,在扩充数量中甚至要求年购入自然科学类的图书高达几万册,这就造成书商提供的近几年出版此类的书籍根本无法满足采购需求的现象。虽然近几年学校图书馆馆藏的数量在不断上升,现在藏书已有90多万册,也设立了“古籍与特色资料室”,但这个资料室里只有少部分古籍和不成系列的少数地方特色的资料,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也没有依据学校专业学科的需求进行特色馆藏,更没有系统性的地方特色文献。

(二)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思考

1.依据地方特点和学校办学的特色,确定馆藏的方向

“各个地方的高校图书馆都有着地方文化特色,离开了地方特色,就等于丢掉了图书馆在地方的独特优势。”[5]要建设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首先就要定位特色馆藏的方向。一旦收藏方向确定,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经过长期的收集、积累才能完成,如文献收藏方向选择错误,不但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能形成特色馆藏。

地方文献较为庞杂,地方高校在收集文献前,应按照地方高校馆藏的需求性、优势性、可持续性、本土化原则,根据地方的民族特点结合地方高校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广采博收,确定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计划。如贺州学院现在已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也已建有一个族群文化博物馆,且这个族群文化博物馆是广西高校唯一的以展示当地文化实物的博物馆,学校内已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在桂东文化、贺州方言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图书馆应以学校的学科建设为核心,依托族群文化博物馆,以本校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地方的民间文化、各语种的民间文本、民族各异的风土人情等民族文献资源入手,广泛地收集当地的有关物质与非物质的文献资料,逐步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以便为学科的建设和教学、科研服务。

2.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现有资源,建立地方特色馆藏

地方高校图书馆最能吸引读者的地方就是特色文献资源的唯一性。地方的文化资源、风俗习惯是独特的,它不但可以传承地方文化、宣传地方资源,还可以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大量的历史借鉴和人文参考,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成为地方文化的信息中心、在兄弟高校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应充分展示地方文化,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图书馆。下面谈谈如何建设贺州学院图书馆的特色馆藏。

(1)充分认识本校的办学特色

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明确本校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了解学校教学科研文献资源层次的需求,以此为目标发展图书馆的馆藏,使图书馆馆藏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科研文献保障体系。2012年贺州学院的第二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学校的发展目标:“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办学特色;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在2013年底贺州学院已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接下来的重点工作除关注民生外,就是发展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办学特色,而在评估前学校就已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重点建设三个授权学科,其中一个就是社会学的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点。学校的图书馆就应该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要求和学校现有的条件、贺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来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馆藏,以满足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和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的作用。

(2)应充分认识本地方的特点

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首先就要了解办学所在地的政治、文化、教育、历史、地理、物产、工农业生产、风土人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才能挖掘和完善地方文献资源,建立地方文献资料库。贺州是“广西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地之一,区域内居住着瑶、壮、苗等20多个少数民族,是瑶族聚居中心,贺州市八步区鹅塘镇还是世界上唯一的土瑶居住地,途经贺州的“潇贺古道”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通道。复杂的贺州族群关系,众多的贺州方言,汇合着多元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桂东族群文化。”[6]两千多年历史的贺州,有着许多的文物古迹、古朴的民风以及秀丽的自然风光。早在明清之际,这里就是桂湘粤三省(区)的商品集散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造就了贺州众多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有贺街的玉印浮山、莲塘的客家围屋、昭平的黄姚古镇、富川的回澜风雨桥、秀水状元村等人文历史景观,有10多处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国最完整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在黄姚古镇,还有“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等等。民族风情也多姿多彩,有瑶族的“盘王节”、“情人节”、“打油茶”、“长鼓舞”和壮族的“三月三”、“庙会”、“炮期”、“舞火猫”;还有苗族的“芦笙踏堂舞”等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令人陶醉。

(3)高度重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培养一批不但熟悉图书情报知识且有一定地方文献知识的专业人员,成立一个具有责任心和有一定文博知识基础的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特色馆藏的建设,这对鉴别文献的收藏和整理都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同时,学校应重视地方文献的建设,给予特色馆藏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

(4)广开搜集渠道

一是争取地方政府、地方文化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贺州学院的两个图书馆均已挂牌为贺州市第二、第三图书馆,对贺州市市民开放。因此,应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文化部门、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档案馆、当地的企业等部门合作,建立社会信息关系网,拓宽特色馆藏的发展环境和平台,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拓宽特色馆藏所需资金的筹集,缓解高校图书馆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为相关的单位、贺州市市民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

二是充分发挥学校的独特优势。利用贺州学院的多数学生、校友分散在本地各个地方、各乡村的优势,发动他们跟踪、反馈本地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以利于对本地特色文化的采集和挖掘。

三是善于走访,勤于调研。要主动下基层,走访乡村、百姓家里,特别是到山区人们居住比较稀少的山农家里,了解、搜集有关资料。

四是利用现代手段进行收藏。现在有价值的文献资源留存下来都不多,且有许多都是孤本,大多数都保留在地方档案馆或地方博物馆、地方志办等部门,或者保留在个人手中。在收藏过程中,通过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在不改变文献原有保存单位的情况下,实现共存共享,同时采取区域网上搜集,以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收集功能。

五是发动社会各界捐赠。贺州学院自2011年4月开展“共建书香校园”捐书活动以来,已收到社会团体、各界人士等捐赠各类书籍、资料一万二千多册。图书馆不但要一如既往接受捐赠,而且应加大宣传力度,热情欢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本校师生、校友和各界人士的捐赠,提高人们的藏书意识,吸引更多的人士关注图书馆和地方文献工作。

(5)结合学校现有的办学基础建设特色馆藏

地方高校图书馆既要结合本校办学特色、本地资源特色发展馆藏,也要结合本校现有的资源或已有的学科研究成果确定收藏方向,这样,既节省许多人力物力的开支又容易集中精力朝着既定方向迈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贺州学院已建有族群文化博物馆的实物展示以及南岭民族走廊研究所。在学校研究桂东文化、贺州方言上已有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对贺州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等,特别是贺州的地方民族特色文献,如众多的方言、后人和父老的传说遗事、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与节庆等进行全方位地搜集、印证,包括搜集已版和没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手稿、音像资料、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实物等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文献资料,经常到单位、乡镇、民间进行调研、寻找具有历史意义和时效感的资料,逐步形成桂东文化特色馆藏。图书馆还应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地方文献收藏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为及时、持续收集和充实地方文献馆藏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6)特色馆藏文献资料库与数据库并存

文献资料的保护和利用率要求图书馆藏不但要有各类文献,而且要在文献的基础上建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数据库,以满足学校教研和社会的需求。因此,作为地方高校的贺州学院图书馆应构建纸质文献资料库、电子信息资料库相结合的地方特色馆藏。地方文献工作小组成员对搜集到的纸质文献进行修补、分类、整理,并按贺州名胜、贺州方言、贺州名人、贺州风情、贺州旅游、贺州文化等分类设立专柜进行排架,初步形成纸质特色馆藏。对收集到的视频、录像,如到民间收集到的民歌、民瑶的录音等,也要进行分类整理,以形成系列的原始材料数据库。此与同时,对收集到的纸质文献、照片等加以整理并进行数字化,把静态的文献变成可供阅览、检索、网络传递的动态资源,逐步形成地方特色专题自建数据库,从而提高特色馆藏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使用价值,宣传地方文化,真正服务地方,实现共建共享。

五、结语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不断进步,高校图书馆利用大量的资金采购大量的纸质图书和数据库已成为事实,而高质量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对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贺州学院图书馆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地方资源馆藏上已经初显特色,在学校办学过程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地方高校应在本校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基础上,立足本地,以前瞻性的思维去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丰富的文献资源,打造出独具本地特色的图书馆,以便继承和弘扬、开发地方文化,促进地方文献的建设,推动地方的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学科建设、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优质、实用、有价值的地方信息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Z]

[2]朱其现.地方文化特质对地方高校办学理念的影响——基于贺州学院“立足贺州”办学定位的思考[J].贺州学院学报,2013(2)102-106

[3]张丹.多元合作促进地方文献开发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2(23)71

[4]胡晓红.高校复合图书馆与地方文化建设[J].运城学院学报,2012(5)103-105

[5]李小红.加强地方高校特色馆藏建设,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3)33-37

[6]朱其现.图书信息资源建设与办学特色目标的实现——以广西新“专升本”地方院校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08(4)79-82

猜你喜欢
贺州馆藏文献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李鸿光作品选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浅析隔断门
浅析隔断门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