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必修模块《化学1》与《化学2》教学衔接研究

2014-11-09 03:47潘海澜
教育观察 2014年13期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

潘海澜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福建福州,350000)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高中化学课程为保障全体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建立化学思维打下基础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化学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的《化学1》和《化学2》,一方面它们形式上虽然是独立的,内容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1》是《化学2》的基础和反映,《化学2》是《化学1》的补充和深化;另一方面,两者实质上构成一个整体,它们满足了后续课程对化学知识结构的要求,以及建立化学思维的需要。要顺利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做好《化学1》和《化学2》的教学衔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教学地位的衔接

首先,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高一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高一化学不仅具有承接初中和开启高中学习内容的功能,而且高一化学的知识难度、思维跨度让中学生深感困惑与畏惧。《化学1》全部内容与《化学2》大部分内容又恰恰落在高一阶段,因此就赋予了《化学1》和《化学2》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地位的重要性。其中,《化学2》延伸了《化学1》的教学地位,它既包含着必修课程中的核心理论知识,又在必修和选修之间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其次,《化学1》一开始就充当了“铺路石”的角色,其内容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关键性等特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明白化学学科的重要意义,并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让学生感觉化学学习有用。而《化学2》犹如给“铺路石”添加“黏合剂”,进一步巩固了化学的地位。两者在教学中缺一不可又相互支撑。

最后,目前在高中会考中,《化学1》和《化学2》比重共占90%,其中《化学1》是重中之重。在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化学1》《化学2》比重占60%左右,而《化学2》比《化学1》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可以说这和高考要求的必修、选修各模块均有联系。由此可见,无论今后是否选择学习理科,学生都无法忽视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

二、教材内容的衔接

《化学1》《化学2》作为必修教材,主题突出,难点分散,两册教材遵循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体现了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合理衔接,构成了整个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基础,为后续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保证。

(一)各主题教学内容的衔接

《化学1》《化学2》不以单纯的知识为线索简单地组织教材内容,而是把体现化学发展和化学与社会这两个主题的一系列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如《化学1》中的在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传统矿物到信息材料,《化学2》中的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等主题,融合了大量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学科重要意义和学习化学重要性的认识。

(二)相关化学知识的衔接

《化学1》《化学2》在相关知识材料的安排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册教材分层有致,布局合理,顺应了学生能力的要求与发展。例如关于“化学反应”的知识,在《化学1》中描述了有关反应中原子的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不同于初中所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从而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有些以离子态进行,需要学习离子反应,这些内容多是基础性介绍与学习。到了《化学2》,强调的是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会发生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要求学生感性认识、定性分析化学反应的快慢,并通过化学反应限度建立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的概念等,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2》除了相同知识内容有衔接外,对理论的提升、规律的归纳也做足了铺垫。此外,除了《化学1》与《化学2》之间的衔接外,同一册必修教材上也有层级的衔接。例如“电解质”的知识,《化学1》专题1在物质分散系中以电离角度对电解质提出定义,专题2中的离子反应则是从导电角度再次提到电解质,为进一步学习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奠定基础。

(三)各活动栏目的衔接

在两册教材中呈现了各种栏目,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可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探索能力。

由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教材中大部分栏目数量相近,说明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教与学的连续性与一贯性,而差异之处则很好地体现了教材内容的衔接。如《化学2》中“拓展视野”比《化学1》多出近一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地认识化学学科,在知识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也可以让人感受到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扩大,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栏目获取各自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如实践性的栏目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等。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经验记忆水平向主动学习知识的探索理解水平转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并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和剖析所学内容。

(一)重视起点,善于引导

为何大部分学生觉得高中化学难?关键在于初高中教材有部分内容脱节。福建省初中化学使用的是粤教版教材,而高中则使用苏教版教材。教师除了要熟悉初中教材体系和化学课标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起点教学”,即起点应低、起步要小。好比开手动档汽车,起步要慢、稳,否则就会熄火,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一开始太难、太深、太快,会事与愿违。

《化学1》在专题1就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主题,运用多彩的化学物质图片展示物质世界,又从“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入手,恰当铺垫,帮助学生温故知新。通常专题1在教学上所花费的课时数也较多于其他专题。而到《化学2》教学时,也依旧未脱离“起点”的要求,以“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切入,与《化学1》的专题1相对应,承前启后、由浅入深。

表1

高中必修教材的教学应以课标为基准,处理好教材内容,不能随意加深和拓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上注意把握“深浅”,懂得“取舍”。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在《化学1》中多个专题都出现,在教学中不必马上引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较复杂的计算,以及“单线桥”等内容,这些内容可在《化学2》选修模块的学习中再逐步引入。不可能讲全、讲透的,那就不必多讲,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限,因此应尊重教材的设置,分专题、分步骤、分层次教学。总之,不要短时间就将内容讲得很深、很难,要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高中必修教材中模糊了演示实验,提倡学生探究实验,因此教学方法也应当作出相应改变。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思考、边思考边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指路人,学生是主体,教师可按照“精心设计—活动探究—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拓展延伸—形成能力”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当然,《化学1》的演示、探究实验多数能直接操作,而到了《化学2》,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如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反应机理(如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有毒(如苯的性质)等实验明显增多,那么就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手段,使用视频、flash动画演示、网络等资源。同时也应充分利用教材设置各栏目,由“交流与讨论”导出“问题解决”,进而到“整理归纳”,使教学事半功倍,成效显著。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中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在三个不同年级表现不同。学习《化学1》时,学生刚步入高中,对学习充满了新鲜感,兴奋的心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和态度,但多数学生的学习还是要依赖老师。高二阶段学生热情已淡去,既没了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易出现“分化”时期。因此,学习《化学1》时,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各物质性质,从而了解一类物质的所有类似性质,以记识为主,并在教师指导下,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掌握不同的学习行为和思维要求,了解“怎么学”的方法。到了《化学2》,应在“怎么学”基础上要求“理解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反应原理和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更需要学生拓展知识面,学会反思,提高分析应用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化学的学习得一步接一步,不可有一丝松懈;一环扣一环,不可掉链脱节。教师在高中化学必修部分更应该做好教学衔接,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1]谢鸿雁.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

[2]葛修海.浅谈苏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的设置结构[J].学园,2012(24).

[3]成娴.如何做好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教学[J].高考:综合版,2012(11).

[4]王祖浩.苏教版《化学1、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