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俊 蒋士会
(欧阳修俊: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博士生 重庆北碚400715;蒋士会: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广西桂林 541004 责任编辑:洪淑媛)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康德曾区分了概念与见解,他认为见解是对个别事物的想象,而概念则是对多个事物的共同点的想象。笛卡尔和莱布尼茨将概念的清晰度和分明度称为概念的特征。笔者试图从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依照概念的逻辑和概念的要求,对“教学思维”概念进行梳理。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 (Scheffler,I.)在其 《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曾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1〕简单而言,规定性定义是指“个体对是什么”的理解,描述性定义回答的是“实际是什么”的问题,而纲领性定义则需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从“规定性”的语义理解,其特征在于定义的主体是个体而不是集体,也不是普适的,而是“个体”根据论证的需要而“规定”的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定义,它是“‘创制的’定义,就是作者自己所下的定义,要求这个被界说的术语在后面的讨论中,始终表示这样规定的意义。”〔2〕对教学思维的规定性定义主要体现在学者从学科外的视角研究教学思维。
有学者从系统论的视角讨论教学思维的系统,并试图从系统分析入手,提炼教学思维的定义。他们认为教学思维属于社会思维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过程是把人类社会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总体思维成果,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思维的过程;众多个体思维的成果,又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人类的总体思维,而教育就是要促使它们之间的转化。〔3〕教学思维的规定性定义是:“教学思维是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思维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教学思维活动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4〕他们又进一步把教学思维系统分为教学思维主体——教师,教学思维客体——学生和教学思维中介——教材三个子系统。教学思维主体的思维机制,由思维功能系统和思维结构系统组成:教学思维主体功能系统的构成要素是思维目的、思维观念和思维能力;教学思维主体结构系统的构成要素是思维元素、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教学思维客体的智力结构,是一个信息运动大系统,它由智力动力系统、智力控制系统和智力信息系统构成。理想、动机与需要、兴趣形成方向目的的追求,构成智力动力系统;意志与情感相互作用,形成智力控制系统;信息接收、存取、加工、输出构成智力信息系统。教学思维的中介——教材的思维系统,由传道系统和授业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相互渗透地统一而构成。
也有学者认为教学思维是教育者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理性认识,是教育者和教学对象(教材、学生)交互作用的内在理性活动,是知识的学术形态转换为教育形态的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思维能力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特征,〔5〕并提出了教学思维的结构图示(见图1)。
图1 教学思维结构图 〔6〕
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由教学思维呈现,而教学思维方法虽然伴随整个教学的始终,但却是一个内隐的过程,要靠教学形式才得以体现。
综上所述,教学思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完整系统。教学思维研究的主体应该是教师而不是学生,研究的对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的思维过程,教学思维的中介是课程、教材以及教学环境等等。教学思维的规定性定义虽然没有明确地指出教学思维的具体内涵,但是却清晰地呈现了教学思维研究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明确了教学研究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思路,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描述性定义是对客观存在的描述,是追溯概念的本质,是“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术语的方法进行界说。”〔7〕对教学思维描述性的定义必然牵涉教学思维本质的探讨。如有学者认为教学思维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二重基本属性,“预设性教学思维与生成性教学思维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新课改既需要预设性教学思维,也需要生成性教学思维,……在科学整体教学思维的统筹下和谐共生,而不是企图用一种思维方式去替代另一种思维方式。”〔8〕也有学者从思维的“言语化”过程来定义教学思维,认为教学思维是把教学内容整理成内部语言,再发送为言语者的言语行为与结果,这个过程即是思维的“言语化”过程。显然,这是一种思维的外化过程。〔9〕
综上所述,对教学思维的描述性定义揭示了教学思维的本质属性和形成过程。明确教学思维的基本属性对正确思考教学问题具有较大裨益,也为教学思维价值取向明确了方向。
教师对人性的假设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思维;因为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而教学思维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过程或活动的认识和看法,通常是以一种隐性或缄默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认知系统,可以体现为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等内容,直接影响和支配着教学实践行为。”〔10〕作为一种隐性和内化的认知系统,教师的人性观点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思维。“当代中国的教育,教学思维的重心应该不在于知识的掌握,而是知识的活化,通过对知识的超越,走向智慧的自由自觉,教育旨在启蒙人的自我觉醒和自由精神,引导人性主动、创生性的发展,教学实践也就通过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中达成智慧的生成,促使学生从 ‘知性人格’转向 ‘智性人格’,最后达成 ‘知智相通’,这也应该是当代教学思维取向和发展的基本使命和内在逻辑。”〔11〕这可以视为是对教学思维的一种纲领性定义。
探讨教学思维的外延,并不是为了划清教学思维所属何学科或属于哪个词语的下位概念,而是试图通过对与教学思维相关的几个概念做简要对比分析,深刻揭示其本质。
在教学思维研究中,有些学者经常使用“教学思维方式”一词,毋庸讳言,它与“教学思维”是有区别的。使用“教学思维方式”概念,其拆分词并不是“教学思维”和“方式”,而是“教学”和“思维方式”。思维方式〔12〕是指“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必然伴随想要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必然有着一定的样式,这种样式就称为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主体把握客体的认识方式,是认识论的促成部分”。〔13〕因此有学者认为,教学思维方式是“教师一般思维方式在教学问题上的投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本质、教学现象以及教学实践等基本问题的一种稳定、持久的认知方式。”〔14〕由此可见,对“教学思维方式”的定义取决于对“思维方式”的理解,对“思维方式”的理解不同,对“教学思维方式”的理解也会存在区别。有学者认为,思维方式是指“潜存于个体心理结构中的比较稳固的思考问题的模式”,〔15〕因此,认为“教学思维方式”是指“潜存于教师心理结构中的比较稳固的思考教学问题的模式”。〔16〕我们且不论这种定义方式的严谨性,与“教学思维”的定义相比较,可以发现,按照上述对教学思维方式的理解,与教学思维的区别很明显,即教学思维包含教学思维方式,因为教学思维方式有无数种,但是他们都属于教学思维的范畴,这就如同“教学”与“教学方式”的概念一样,前者是更广义的概念,后者是更具体的概念。
如同对教学思维方式概念的理解一样,对教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同样是分别对“教学”和“思维方法”的理解。这就不难区分教学思维与教学思维方法概念的不同。思维方法“隶属于思维方式的范畴,是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17〕“作为思维方式的知识、观念和情感等要素,只有转化为思维方法,称为思维活动的规则和手段,并以一定的逻辑程序运用于人的认识活动中,才能成为把主体和客体连接起来的纽带,化作现实的力量而发挥作用。”〔18〕所以“思维方法直接体现着思维的方式的基本特征,是构成思维方式的实质部分。”〔19〕思维方法的本质是认识和创新的源头工具,源头工具是指思维方法处于认识和创新过程的源头,核心是认识,灵魂是创新。〔20〕可见,教学思维方法隶属于教学思维方式的范畴,是教学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要将教学思维运用于教学实践,必须形成一定的教学思维方式,这些教学思维方式又只有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思维方法,并以一定的逻辑程序运用于教学活动当中,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学思维方法属于教学思维方式的范畴,教学思维方式属于教学思维的范畴。
施良方先生认为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陈霞认为,教学行为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是在教师自我监控下的一种优化选择的技术,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21〕从学者们对教学行为的定义可以看出,他们首先肯定了教学行为的主体应该为教师,并肯定了产生这些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是一种外化的形式。笔者认为,教学行为是教学思维所起作用的外化。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思维教学越来越受到西方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和课程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22〕有学者认为“思维教学就是利用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意识和思维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和实际技能,以求最大进步和发展。”〔23〕这里所谈的“思维教学”是指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并将“思维”作为课程内容——隐性课程,来开展教学。而“教学思维”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思维。
孙亚玲和傅淳认为“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24〕陈霞认为“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之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25〕罗三桂认为“教学理念是指教育者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头脑观念中存在着的有关教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质量等方面的诸种信念和理论的综合体。”〔26〕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人们往往把“理念”、“信念”、“观念”和“思想”等词语交替使用,那么“教学理念”、“教学信念”、“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是否也可以交替使用呢?笔者认为,它们都受教学思维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相关度。
有学者认为,教学智慧是一种关于教学践行的知识,并以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践行作为自身的目的,它不是僵死的、现成的,而是生动的、生成的、融于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的,〔27〕并认为“教学智慧,作为一种实践智慧,是不能进行 ‘逻辑运算’的。”〔28〕教学智慧与“教学方法”在“行为选择性”上两者不同,教学智慧所引起的行为具有生成性,而教学方法所引起的行为则具有预设性,但在“合目的性”上教学智慧与“教学方法”一致。〔29〕关于教学思维与教学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有学者认为“思维是智慧的核心。优化思维积极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是培养智慧的前提和基础。”〔30〕教学思维是教学智慧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智慧是教学思维的进一步升华。由此可见,欲提升教学智慧,归根结底是要提高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智慧不可教,是难以捉摸的,但是教学思维能力可以培养,通过培养教学思维能力来提高教师教学智慧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思维方法属于教学思维的下位概念,教学思维由不同的教学思维方式组成,教学思维方式由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组成。教学思维区别于思维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思维教学属于一种教学形式,其中也有教学思维元素存在。教学行为是教学思维的外化形式,教学行为的产生以教学思维为基础。教学思维是教学理念的基础,是教学信念形成过程中的存在。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就是为了促成教师的教学智慧。据此,笔者以为,可以给教学思维作两个层面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想到的一切都可以为称之为教学思维;从狭义上来讲,教学思维是教师以师生相互作用的思维过程为对象的复杂性认知过程。
注释:
〔1〕〔2〕〔7〕郑金洲.教育通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6,7.
〔3〕〔4〕王中和.论教学思维系统〔J〕.语文教学通讯,1990 (11) .
〔5〕严建兵.浅谈教学思维能力 〔J〕.山东教育科研,2003(3) .
〔6〕李素莲.论高校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4).
〔8〕李森,石健壮.预设性与生成性:教学思维的二重基本属性 〔J〕.当代教师教育,2010(3).
〔9〕袁颖慈.教学思维的“言语化”特性探析 〔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10〕〔11〕蒋茵.论人性视阈中的教学思维 〔J〕.台州学院学报,2011(2).
〔12〕当然,对于什么是“思维方式”,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如:一是认为思维方式是一种稳固的思维样式。有研究者认为“思维方式是表征人们在思维活动上不同结构、不同特征、不同类型的一个范畴,是思维主体用以反映客体的相对稳固的样式”(张恩宏:《思维与思维方式》,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279页。)二是认为思维方式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如“思维方式是体现一定思想内容和一定思考方法、使用于特定领域的思维模式”(田运:《思维方式》,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2页)。三是认为思维方式是一种稳定的认知方式。如“所谓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由人的各种思维要素及其结合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样式,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一种认识方式”(孙伟平:《事实与价值:休谟问题及其解决尝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35页)。四是认为思维方式是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化,如“思维方式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概括性的哲学范畴,它同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密切关联,是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在人脑中的内化”(李淮春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650页)。五是认为思维方式是认识定势和认识运行模式的总和。有研究者认为,思维方式是“人的认识定势和认识运行模式的总和”;其中,“认识定势,指认识活动开始前的一种认识态势,即是主体先存的意识状态,如思维的功能结构、认识图式、认识的心理状态,等等”;“认识运行模式,指认识运行中的方法、逻辑、线路、公式,等等”(姚传旺主编:《真理问题纵横谈》(下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8页)。以上内容转引自罗祖兵 《教学思维方式:含义、构成与作用》(《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8期)一文。
〔13〕〔17〕〔18〕〔19〕仇保燕.教学思维方法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37,44,44,44.
〔14〕郭方玲,吉标.教学思维方式解读 〔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6 (4): 51.
〔15〕〔16〕罗祖兵.教学思维方式:含义、构成与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8(8).
〔20〕彭健伯.创新的源头工具:思维方法学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23.
〔21〕陈霞.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D〕.四川师范大学,2008.
〔22〕张孔义.西方思维教学研究的新发展 〔J〕.比较教育研究, 1997 (5) .
〔23〕纪德奎.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思维教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24〕孙亚玲,傅淳.教学理念辨析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 36 (4) .
〔25〕刘霞.课堂教学理念的发展及实践特征 〔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9(6).
〔26〕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 〔J〕.中国高等教育,2009(6).
〔27〕徐继存.论教学智慧及其养成 〔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8〕〔29〕〔30〕程广文,宋乃庆.论教学智慧〔J〕.教育研究,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