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茂,刘柏杉,李建颖,韦英才
(1.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001;2.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南宁 530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外伤、劳累等因素诱发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进而引起髓核突出纤维环压迫神经根,从而产生腰部或臀部坐骨神经处疼痛,并向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放射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1]。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2],而且约有40%患者伴神经根粘连[3]。临床以L4-5、L5-S1发病率最高,约占95%。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约占腰腿痛的1/4,好发于25岁至45周岁的中青年[4],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工作和生活。
笔者负责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2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壮医经筋手法配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自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采用壮医经筋手法配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中医推拿手法配合针刺疗法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60例纳入患者来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壮医医院壮医推拿科。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25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 d,平均6个月。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2岁,平均38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2 d,平均7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②在 L4/L5或 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③小腿前外侧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④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摄片、CT、MRI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一致。
2.1.1 经筋摸结方法
以足三阳经筋为主,贯彻“以痛为腧”为原则。首先检查足太阳经筋(特别注意坐骨神经的分布区域),其次是足少阳经筋(特别是髂胫束和腓神经分布区域),最后是足阳明经筋(冲脉和股神经分布区域)。医者在病变区域两手密切配合,左手着重协助固定诊察部位,右手根据所检查部位肌筋的生理形态、厚薄及层次,正常组织的张力、结构形状等情况,分别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指的指合力,对经筋线上的肌筋膜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至深,由轻至重,以切、循、按、摸、弹拔、推按、拔刮、拑掐、揉捏等手法行检。重点检查肌筋的起点、止点、交叉点、拐弯点、腰椎间隙和椎旁神经出口处、坐骨神经出口、腓总神经处。肌筋形成的筋结分点、线、面等形状,以触压疼痛异常敏感为特征。同时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
2.1.2 经筋解结方法
贯彻“松筋解结”的原则。第一步,壮医经筋手法,医者先按照经筋走行,从足部到腰部用肘㨰、按、揉、点、推、弹拔等法全线松筋,使局部充分放松发热。然后采用肘关节之尖(鹰嘴)、钝(肱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4个部位配合拇指及四指顺着病变部位的筋结、神经出口点、神经受压处进行垂直点压、顺牵拉、横弹拨等分筋理筋手法,要求手法要“中结”,即以肘尖或手拇指沿筋结肌纤维或神经走行方向进行顺牵、横弹约 2 min。力量从轻到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放松完成后行腰部斜扳复位法,患者侧卧,在上面的下肢屈曲,在下面的患肢伸直。由助手予以固定,医者立于背后,一手向后扳拉肩部,另一手向前推骶髂关节部位,两手同时作相反方向斜扳,可有“咯嗒”声。第二步,壮医火针法,贯彻“固结行针”的原则。采用壮医火针法,在选定的筋结、腰椎间隙和椎旁神经出口处、坐骨神经出口部位上常规消毒,然后右手持长50 mm或75 mm壮医微火针,将针尖在乙醇灯上烧红,迅速刺入治疗部位,得气后迅速出针;针刺的深度主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针刺部位肌肉的厚薄及神经、血管的分布而定,避免损伤大血管和神经。
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继续下1个疗程。
2.2.1 推拿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按揉手法在患者脊柱两侧及臀部、下肢施术,以腰部为重点。双手掌重叠用力,沿脊柱由上至下按压腰臀部,再点压腰阳关、肾俞、环跳、承扶、委中等穴;并做与肌纤维垂直方向的弹拨法;强制直腿抬高法反复5次;腰椎定点斜扳法,左右各1次。患者取俯卧,医者采用四人牵引法牵引 1 min,结束治疗。
2.2.2 针刺
取腰部夹脊穴、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飞扬等穴,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每次取一定数量腧穴接电针仪,留针30 min。
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继续下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总结。
参照 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平林冽法改善率评定标准拟定,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l00%。
临床控制: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75%。
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壮医经筋手法配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优于中医推拿手法配合针刺疗法。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腿痛”范畴[7]。《素问·刺腰痛》:“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腰痛拘急,牵引腿足。”阐述了腰腿痛的特点。壮医称本病为“核嘎尹”,壮医学认为腰部负重劳损,复感风寒湿毒邪,经筋失衡,筋结形成,横络盛加,阻塞两路,引发本病。腰部的肌肉是腰椎活动的动力结构,为保证肌肉充分发挥作用,腰背部有较强大的筋膜,作为肌肉的起点和保护装置,是协助肌肉产生动力的结构,这与中医学“筋者,肉之力也”是吻合的。腰椎内在的生物力学平衡破坏后引起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而椎管内的“压应力”有赖于椎管外的“张应力”的平衡。在病理上,由于足三阳经筋的劳损失衡导致椎管内的“压应力”和椎管外的“张应力”失衡,可导致本病。故其本在筋,其标在骨。壮医治疗以壮医经筋手法配合壮医火针见长。壮医经筋手法是在古典十二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壮族民间理筋术而总结出来的以“经筋摸结”诊病和“松筋解结”治病的一种新型非药物疗法。该疗法提出“筋结致痛”致病机理,贯彻“以结为腧”为取穴原则,运用“松筋解结、结解则松、筋松则顺、筋顺则动、筋动则通”的治疗原理,结合壮族民间捏筋、拍筋、拨筋、绞筋等原创手法,独创壮医经筋推拿手法。经筋推拿手法与传统推拿手法一样,可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理顺筋脉、疏通气血、祛风散寒的目的[8-9]。运用手法更能缓解腰臀部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促进局部炎症的消退,有助于突出椎间盘组织的回纳[10]。《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经筋病治疗以火针为主。以知为数,是说以患者的感觉判断疾病的转归来决定治疗的次数,以痛为腧即压痛点、筋结点、腰椎间隙和椎旁神经出口处、坐骨神经出口部位,筋结所反映于体表的痛点就是火针治疗所要选取的部位。火针火力猛,治疗便捷迅速,效果来得也快,800℃以上的温度,刺入肌肤,其热量迅速向周围扩散,达到祛寒止痛、减压排毒的作用[11]。二法联用,筋柔骨顺,疏通两路,共达“松-顺-动-通”的理想功效。
壮医经筋推拿手法配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方法独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特点与优势。近年来我们采用该疗法成功治愈了大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1]鲁雯,孙其伟,李虎,等.腰椎牵引的力学机理与生理效应的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5):1159-1161.
[2]WHO.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surveillance, planning,financing[M].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2:295.
[3]Mandell GL, Bennett JE, Dolin R, et al. 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M]. 6th Ed.Phila delphia, PA: Elsevier Chur chill Livingstone, 2005:2852-2885.
[4]谢松林,廖小艳,刘绍梅.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34-35.
[5]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98.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试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0-151.
[7]施杞,王和鸣.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48.
[8]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1-62.
[9]林贤强.推拿配合舒筋散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30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9):63-64,66.
[10]马亚利.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的作用[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5(5):372-373.
[11]谷新远.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3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