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林松池
(一)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为了掌握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融资需求及获得的资金供给现状,笔者于2012年采取问卷方式对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企业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样本囊括了温州市主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企业基本情况和融资需求、资金供给情况。企业基本情况细分为:产业分布情况、企业规模(职工人数和年营业收入)、企业所处产业发展周期阶段。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温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
表2 职工人数统计表
表3 年营业收入统计表
从产业规模看,尽管温州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此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措施;但总的来看,其规模化水平仍然偏低,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根据产业发展周期理论,一个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所处阶段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阶段分布
从成长阶段看,目前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在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面临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如生产技术、未来的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需求分析 具体如下:
(1)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资本的特殊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本需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仅在于它的战略地位,而且在资本的特殊性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入行门槛较高,又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初创期,技术、市场相对不成熟,企业需要巨额投入完成一个新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企业花巨资研发产出的产品,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市场和消费者认知接受。企业刚成立时,是很难马上盈利的,唯有依靠股东的不断投入,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当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后,企业开始进入成长期。为平衡初创期庞大的资金投入,企业将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实现收支总量平衡,然后盈利剧增,这是每一个新兴产业项目所都要经历的环节。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特点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资金需求是大量的、持续性的,要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相应的巨额资金持续支撑。
(2)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数量需求。在回收的问卷调查中,从融资需求看,所有的战略性新兴企业都有资金缺口。42.86%的企业需要的资金量为501~1000万,14.29%的企业需要的资金量为3000万以上,结果表明,大多数样本企业的融资需求较大(见表5)。这或许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性相关,这些产业需要技术有所突破创新,研发投入高,工程投资规模也就大。
表5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数量需求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供给分析 具体有:
(1)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种资金来源:自有资金,即通过企业的盈余积累,亲属、朋友合伙和合资人的股本投入等方式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借入资金,主要有银行贷款、私人借贷、中小企业债等形式。但对有形资产不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能作为债务抵押的资产很少,所以这种融资渠道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能用的,特别是在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政府资金,目前政府非常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引导这类产业发展,成立了各种基金项目,拥有技术但没有资金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可以通过申请政府投资基金项目获得资金;风险投资,是一种专业化的股权投资,它的主要目的是想在短期内迅速实现资本投资的增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成长性对其有巨大的吸引力。健全的风险投资机制,不仅可以给被投资企业以资金支持,还可以使其在业务发展战略过程中获得管理、市场经验的支持。
(2)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供给存在的问题。一是资金供给的种类不多,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资金,除了依靠企业内部积累和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外,其他大部分资金取决于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市场提供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单调,在金融创新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从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产品看,各种金融产品喜好成熟期企业和垄断资源性企业,能为初创期和成长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的金融产品十分少见。而处于这个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恰好急需大量资金,金融机构、市场没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供给支持。二是中小企业自身问题导致融资难。战略性新兴产业刚起步时,多数属中小企业。受企业本身的规模小,信用程度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另外企业对未来的经营能力、市场等把控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都会造成当前的融资困境。三是投融资市场不够成熟。战略性新兴产业最核心的能力就表现在拥有独特的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和交易体系尚不健全,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转让或吸引投资都会受到影响。
(一)初创期 初创期又可细分为种子期和创业期。在种子期企业的技术、市场、团队等不稳定,技术还不成熟,市场也需要识别,利润还没有产生,稳定的发展战略还没有形成。企业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系数高。该阶段企业的重点是放在产品的前期市场调研和新产品构思之中,而从企业的资金需求来看,在企业进行新产品构思时,产品的试验、生产等实际的操作还没有真正开始进行。技术研发所需资金不用太多,这时企业还没有真正面临融资的困境,企业可以通过自有资金满足需求。经过种子期的前期准备之后,企业开始进入初创期。在这个阶段,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技术研发失败的风险,如果产品研发失败,意味着前期的构想全部泡汤。因为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来承担产品的设计、试验、开发和营销等费用,企业对资金的要求开始激增,需要比以前更多的资金。
(二)成长期 在成长期,企业的销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收入随之增加,而对资金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当产品逐步被市场接受后,企业就会扩大生产规模,需要购进大型的机器设备和硬件设施投资。由于是批量生产,不是只生产几个样品,所需要的资金比前几个阶段都要高出很多,但此阶段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
(三)成熟期 在成熟期,企业的生产、服务营销、内部管理日趋成熟,市场份额相对稳定,系统管理更为完善,但企业面临着自身经营风险和行业竞争风险,原有业务对资金的需求变化不大。然而,在这一阶段,原有业务虽已稳定,但新的投资机会开始出现,企业对扩展业务的开发是该阶段企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开拓新兴市场,进行新产品的试制、推广,资金的需求增长也源于此。
(四)衰退期 伴着企业衰退期的到来,企业的销售业绩开始下滑,利润减少,从而影响到现金流入和流出,资金需求减弱。原有经营业务虽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所有者权益净利率呈下降趋势。此时企业发展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选择退出,要么进行转型升级。如果选择转型升级,会产生此阶段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一)初创期:直接融资为主,政府扶植为辅 在初创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投向最密集的应该是技术研发方面。这一阶段,战略性新兴企业普遍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企业的主要工作是制定长期的经营规划,为产品生产和科研筹集发展资金。由于企业可提供的有形抵押物偏少,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把控,不大会关注这一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一阶段也不具备发行股票、债券融资的条件。因此,建立在血缘、地缘和信任关系基础上的融资是该阶段的主要融资渠道,大部分融资将只能依靠自身和亲朋好友筹资,而以短期获利为目的的外部资金不愿介入。
为了扶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设立了相关的基金。企业除了挖掘内源融资资源外,也应积极与政府保持沟通,通过各种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申请获得融资。这不仅有助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孵化成功,而且还可以提升企业形象,促进其他资本注入,有助于企业的创新。政府对于企业在技术研发的最开始阶段,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支持其将科技成果产业化。该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源融资、风险融资、政府基金。
(二)成长期:债务融资为主,其他融资为辅 在成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逐渐显现,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初创期的资金显然不足以维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新产品市场已启动,并不断得到提升,未来发展方向明确,但也需要大量资金来提高生产技术,扩大规模生产,投放广告市场。随着战略性新兴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逐步提高,为债务融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个阶段的企业对未来发展有足够的信心,可以采用债务融资来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以获得财务杠杆效益,避免和减少投资者的股权稀释。这个阶段可用的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商业信用、民间借贷、融资租赁等。其他融资方式如风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等也可以辅助性的加以利用。
(三)成熟期:多种融资方式融合 在成熟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利润持续增长,社会美誉度开始显现。它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增加市场份额,扩大生产规模,创新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企业进入成熟期,在生产,营销,管理,财务和其他方面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可选择的融资余地很大。此阶段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和规模进行选择性融资。其主要的融资方式有:增资扩股。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壮大,企业可以增发股份,增厚股本,提高自有资金比例,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资信与借贷能力;企业并购融资。通过企业并购,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筹措资金的目的;创业板上市融资。在这个阶段,对于那些已经达到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可以鼓励其通过创业板获得直接融资;银行贷款。在这个阶段,企业核心竞争力凸显,能用来抵押或质押的有形资产增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一条不错的融资渠道。战略性新兴企业在选择上述融资方式时,要充分考虑成本和收益。按照筹资成本排序,通常情况下,普通股成本较高,优先股次之,负债融资成本较低。只有充分权衡成本与收益后,才能充分利用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点,达到资本结构优化,实现战略性新兴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衰退期:自有资金支持 在衰退期,企业生产的产品市场已经饱和,也积累了不少自有资金。和前几个阶段相比,资金缺乏压力得到极大缓解,原有的企业项目开始走下坡路,竞争优势逐步减弱。为了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企业必须开始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积累的资金。通过管理层收购、股权转让退出企业,回收创业成果。
[1]张济建、温静:《高科技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方式研究》,《财会通讯(综合)》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