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林
摘 要: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因此,用好用活地图,不仅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是一种特有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掌握读图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和地图的关系十分密切,用好用活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也是上好初中地理课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注重利用地图辅助教学,通过一年的对比研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运用地图教学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特点
初中地理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中国和世界的自然与人文的空间分布。无论是微观的点的分布,还是宏观的面的分布,还是点与面的结合,都是研究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确切地说,就是在以时间变化为前提下的空间分布;无论是地理的地域性特点还是社会性特点,均体现了各要素的综合,即时间的综合、空间的综合。就地理整体环境和区域分异而言,也体现了一个变化着的时间上的空间分布与联系。而寻求这种内在联系和时空分布规律,就必须借助地图。因为它是一个地区各种地理事象的集合,直观的构图形式又可全方位反映地理事象丰富的内涵和潜在的彼此联系特征。一句话,运用地图教学,不但能很好地体现地理的特点性质,还能以鲜明形象的概念,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层层递进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带来启发,促使其时空观念的建立。
二、紧密结合地图上好每一节地理课
1.运用地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景观图、撒哈拉大沙漠景观,通过这两幅实物地图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从而在头脑中留下直观而又深刻的印象,学生不禁疑惑道:为什么同在一个地球,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学生自己思考与我的点拨:那是因为降水量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世界上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可以当一名小小推断家哦!只见学生情绪高涨。
2.在讲授新课时,灵活运用地图
(1)以游戏形式,展示地图,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一节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世界地图临摹每一个大洲的形状,并且剪下来。在上课时候,评出每组最好的一个,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之后,分小組派代表上黑板利用小磁铁吸住,把七大洲拼成世界地图,看谁拼得又快又好。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七大洲的名称,而且还掌握了它们的相对位置。整个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
(2)采用两幅或多幅地图对照的形式教授知识。例如,在讲世界的人种和世界语言分布地区时,可引导学生用世界人种分布图和世界语言分布图与世界政治地图作对比,从而得出其分布地区。
(3)将课本插图与地图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讲《世界的气候》先让学生看教材中三幅不同气候类型控制下的景观图,告诉他们所属气候的名称,然后挂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其分布位置。再如,讲《地势和地形》时,我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区别。
(4)灵活运用不同种类的地图进行教学。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地图进行教学而不应一成不变地运用一种地图。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种地图,如地球仪、世界语音地图、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同时我还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玩google earth。
3.运用地图巩固新课
如,在讲中国的地形时,介绍完中国的山脉、盆地、高原、丘陵、平原后,我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中国轮廓图,与学生一起在适当的位置填好主要山脉,然后把山脉连线形成一个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填上相应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丘陵。这样不仅起到了小节的作用,还为学生做了绘图的表率,学生也跟着模仿,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三、运用地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地图知识覆盖面大,信息量丰富。而地理各体系之间、各区域之间、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逻辑性联系在地图上可充分加以连接和延续。因而以地图来展示自然条件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就可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过程,这种过程通过直观具体的表象而进行,避免了抽象复杂、难以想象,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并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