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雪
20世纪初,美国现代诗歌开始崛起。卡明斯(E.E.Cummings)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传统诗歌进行大胆实验和革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卡明斯式诗歌模式。卡明斯的诗歌特立独行。他在诗歌创作中,大胆地对诗歌形式、语言等进行彻底改革,融入现代派绘画的原则和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画诗形式的文体特征,将视觉诗的创作推向了高潮,本文主要就其诗歌模式的起因及特点进行分析。
文学作品往往是历史时代与作者个人特点相结合的产物,卡明斯的诗歌也不例外。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是个充满矛盾和变化的时代,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远影响,既使人们思想观念更新,也使很多人感到迷茫,出现了迷惘的一代。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新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去表现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意象派、达达主义、立体主义等各种新的思潮不断涌现。这种时代背景孕育了卡明斯诗歌模式。
“迷惘的一代”是指“一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海明威、福克纳、帕索斯和卡明斯等。这些作家大都亲身经历过战争,饱尝战争带来的种种苦难,他们抱着拯救世界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却目睹了残酷的杀戮,遭遇了理想的破裂。战争割裂了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绵延发展,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陈腐平庸的清规戒律感到不满。这些作家战后纷纷来到法国巴黎,接触到尼采、弗洛伊德等所代表的新文化思潮与创作思想。新的思想观念与传统文化之间发生激烈碰撞,激发了人们的革新欲望,大批知识分子在批判传统的同时,更在寻找新的价值观念和表现现代生活的新的艺术语言。文学是生活和时代的审美反映,文学作品必定会受当时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在文学艺术方面,很多“迷惘的一代”流派作家改变了传统文学的主题、形式与结构,以独特的方式开创了耳目一新的小说、诗歌、美术等形式。文学史家勃拉德拉德莱称这段时间的创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2O世纪的文艺复兴”[1]。
“迷惘的一代”的创作特点是形式上勇于创新。时代的变迁让他们感到传统文学表现手法已经无法表现出现代工业社会复杂多变的种种特征,结合战后对传统文化的反叛精神以及对欧美各种新文化思潮的吸收,他们通过意识流、意象、蒙太奇、有限人物视角、多重视角等新的创作手法,增强作品的感知难度,鼓励读者的积极参与,创造出各种风格独特的作品。在诗歌创造方面,“迷惘的一代”诗人摒弃了19世纪传统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与维多利亚时期常用的十四行诗、六行诗、四行诗或素体诗等传统写作形式决裂,创造出新的诗歌表达形式。他们在诗歌表达方面反语法,忽视传统的诗节(stanza)、韵律(meter)和韵脚(rhyme),反对诗歌的平铺直述,强调读者的参与。他们认为诗歌欣赏需要思考,读者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应该思考诗人的创作过程,只有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才能感同身受,从而增加读者的参与性与趣味性,激发读者对信息的认知,真正了解诗歌所传递的信息。
作为一门注重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诗歌的表现形式与其表达的内容高度相关。诗歌意在通过使用语言,塑造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审美信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去感染读者。在诗人庞德的呼吁下,现代诗人们追求个性,试图突破传统的思维和创作模式,从多方面多角度表达现实生活。正是那个时期文学与艺术中强烈的反叛精神激发了卡明斯的灵感,他巧妙地将美术元素融入诗歌创作中。诗歌原本是一门通过语言形式表达的平面艺术,而绘画是一门空间艺术,卡明斯通过诗和画的结合,使诗歌突破了平面的限制,在空间的立体层次上有所创新,拓宽了诗歌的张力,达到了奇特的艺术效果,形成了卡明斯个性鲜明的诗歌创作风格。[2]卡明斯的很多诗歌,表面上看似乎有些混乱,毫无意义,但读者深入阅读理解体验后便可以发现其中乐趣。这种诗画结合的诗歌模式新颖独特,让人耳目一新,增强了读者的感知难度,让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延长了读者的审美心理时间,提高了读者阅读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拓宽了诗歌的张力和感染力,读者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诗歌中的诗情画意。
意象派诗歌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是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开路先锋,其代表人物是埃兹拉·庞德。他们主张摒弃严格的传统诗歌形式的约束,标志着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端[3]。1912年,首次采用意象派(Imagists)这一名称。在庞德之后,艾米·洛威尔继续领导该派活动,她提出诗歌的语言应该贴近生活,诗歌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直接描绘主观或客观的事物,表达诗人的感受和体验。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是:诗歌的表达要具体、简练,避免那些无助于表达、用作装饰的诗歌惯用词汇;在韵律方面,用自然的乐句,创造新的节奏,避免片面追求格律,为效果而效果;题材完全自由,用意象来写诗。
20世纪初美国传统价值观的破灭,战争的负面影响,经济危机的阴影,贫富悬殊的加大等社会因素促使人们反对以往的浪漫主义诗歌,更强调人的本能和直觉。而意象派诗歌的出现符合时代要求,迎合了人们的诉求。他们主张诗人以含蓄和高度凝练的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事物,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一瞬间的直觉和思想,用自由体写作,短小精练。[4]他们反对空发议论及感叹,反对词语的堆砌,要求灵活使用韵律,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风格及语言特征,力求以鲜明的意象和简洁精练的中国式诗体去反对伤感而空洞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诗风。意象派的诗无论从描绘事物本身,还是诗歌词语段落的组织编排方面都常常显示出其鲜明的视觉性特点。
视觉性特点是意象派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卡明斯受意象派诗歌影响,把意象融入于诗歌创作之中。他一方面注重语言的意象性,用语义描绘出奇特的语义视觉,另一方面注重诗行等的排列,在诗歌中直接呈现出表达抒情的意象,用视觉意象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让读者感悟意象中所蕴含的思想。他的诗反对僵硬的韵式和诗体,语言精练,注重意象和语义的动态结合,通过对文字及诗的结构精心安排和处理,使其诗具有很强的视觉性效果,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感官印象。
卡明斯不仅是著名的诗人,也是位多产的画家,曾成功地举办多次私人画展。在绘画方面,卡明斯比较崇尚达达派和立体派绘画风格。达达主义是“一战”期间出现的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其宗旨是反对一切传统和常规。立体派艺术也是同时代产物,主张破碎,解析和重新组合,即打破物体的完整形态,使其成为支离破碎的碎片,再重新拼贴。卡明斯把达达主义和立体派的美学原则和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打破传统模式,重新对语言进行组合和排版,从新的角度对诗的意义进行诠释。与其绘画作品相比,卡明斯的诗歌实质也是一幅画,只是他的诗歌是以语言文字为材料和媒介而不是用线条和颜料表现出来的一幅画。
受达达主义和立体派艺术的影响,卡明斯最崇尚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和中国古典诗歌含蓄而形象的表达具有相似之处。他喜欢使用一种轻描淡写或迂回曲折的手法进行描述,期望读者能参与进去,自行体会其诗中的含意。卡明斯的诗歌被称为字画(word picture),也称为诗画(poem picture),其注重语义与图像的动态结合,注重视觉特点,反对抽象陈腐的道德说教及冗长的评论,强调避免过多的传统维多利亚文风的多愁善感。他指出诗歌应当简练,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表达出一个意象,是一个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情与景在诗歌里和谐交融,体现出诗歌的视觉效果。言有尽而意无穷,卡明斯的诗画诗在有限的字句里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视觉美感和思考。
由于受时代种种思潮的影响,加上卡明斯本人具有卓越的绘画才能,这使得卡明斯的诗歌无论在诗的排版、词汇拼写及语法使用上,都突破了传统韵律诗的严格束缚,注重诗的视觉性,创造出具有奇特文体特征和文体价值的诗画形式。
传统的诗行排列是由大写字母开头,若干断行构成一节。卡明斯打破了以往的分行形式,常以小写字母开头,并别出心裁地对诗行进行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种直观可视的视觉诗。卡明斯是诗人兼画家。他曾经在一封写给编辑的信中说:“我最关心的是每一首诗画都要保持原样。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我的诗,少数除外,实质上是画。”[5]他的诗的特点就是诗歌中有画的成分,充分利用图像的可视性,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冲击,因此在解读的时候,要注意充分发掘视觉的直观性。例如,其脍炙人口的名作“1(a”这首诗,语言简短干练,就只有四个单词:a,1eaf,fa11s,1one1iness(一片,树叶,掉下来,孤独)。但这首诗的排版有些特殊,如下所示,这几个单词的字母是分开来竖着排列,给人以孤独的直观感觉,形象地表达了树叶飘零的过程,把孤独(Lone1iness)这个单词分开写,字母L孤零零地排在最上面,让树叶掉下来这几个单词穿插在中间,后面再跟上one1iness,写出了那孤独的漫长和煎熬。
卡明斯通过对这首诗歌的特殊排版,给读者展现出一幅孤独凄凉的树叶慢慢飘零的画面,图像与语义的完美结合,使读者领会到作者对于世界的孤独感受,从而引起读者共鸣。
同样在他的诗“one(孤独)”中,他将这首诗的这7个单词 this snowf1ake(a1ighting)is upon a gravestone”(这片雪花,闪闪烁烁,落在一块墓碑上)随意进行了组装排列,把单词也分拆开来,竖着排列,跟“1(a)”的排列类似,也给读者造成了视觉上的冲击,通过联想从而感受到一片雪花孤零零地从天空中忽闪着飘落到墓碑上的凄凉而生动的画面。
而在“r-p-o-p-h-e-s-s-a-g-r”(蚂蚱)这首诗里,卡明斯也用其特殊的排版,给读者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蚂蚱的画面[6](P111)(图1)。
图1
同样在“Baffa1o Bi11”一诗中,卡明斯巧妙地将诗歌特殊排版后,整首诗歌看上去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卡明斯善于利用与众不同,突破常规的排版,使他的诗歌具有图画的效果。而在另一首诗中,通过把这些单词都连接起来,按照之字形排列:the/sky/was/can dy 1u/minous/edib1e/spry/pinks shy/1emons/greens Coo 1choc/o1ate/un der/a 1o/co/mo/tire Spout/ing/vi/o/1ets,汉译文:天 /空 /是 /糖果/晶莹/秀色可餐/轻盈/粉红的羞涩/柠檬/碧绿/巧克,力 /下面 /一 /辆,火车 /冒 /着 /紫 /紫,烟。[7]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表示色彩的词汇如粉红、碧绿、紫罗兰色等,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色彩丰富的画面:一列冒着紫烟蜿蜒而行的火车正徐徐行驶在五彩斑斓的天空之下。无论是排列的图形还是语义中五彩缤纷的颜色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语义与图形的结合启发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通过视觉作用于情感及心灵,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卡明斯还善于利用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及字母拼写等语言符号的使用,勾勒出生动的线条。例如,同样是在“r-p-o-p-h-e-s-s-a-g-r”(蚂蚱)这首诗里,卡明斯把蚂蚱grasshopper这个单词的字母打乱顺序写成gRrEaPsPhOs,通过大小写字母一高一低的排列,让读者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蚂蚱正在杂乱的高高低低的草丛中忽高忽低地不停跳跃的画面,巧妙的拼写组合使英语字母拼写出的单词具备了象形文字的表形功能。另外在这首诗里R是个摩擦声,这个字母放的位置如图1所示,是腿和翅膀之间,让人似乎还能听到蚂蚱的腿和翅膀之间摩擦的声音。同样,在上面提到的那首著名的“1(a”这首诗里,单独拼写的字母“s”是个丝擦音,也让人产生联想,似乎让人由此联想到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卡明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重新排版,使得英语语言文字既能表音又能表形,增强了文字表达的张力和感染能力。
同样,在卡明斯的另一首诗里,他把thunder(雷声)排列为ThuNdeR,这跟蚂蚱那个单词的排列一样能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ThuNdeR这个词大小字母的交错排列造就了一个想象中的交响乐,这个词似乎让人不仅听到了雷鸣声,而且还能看到打雷时的闪电,直观感受到忽大忽小忽远忽近的电闪雷鸣。卡明斯看似静态无声的描述,在正确的解读后,非常生动形象,声色俱全,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而在描写月亮的一首诗中,卡明斯也违反常规,把单词moon(月亮)中间的两个字母大写,用mOOn来表示,让读者产生一种一轮圆月在天空中高高挂起的意象[5],在此诗中其他单词的字母“O”开始也都大写,但在诗的结尾部分其他的字母都大写,而字母“O”却小写,写出了月亮在云彩间漂移由大变小、由近而远的动态感,卡明斯利用常规语言符号的变异,造成了陌生化效果,给读者带来了美感。
在词汇方面的创新,除了拼写的变异以外,卡明斯还善于合成新词来表达独特的联想,以达到表意的功能,比如在“in just(正是春天)”这首诗里,卡明斯造出了新词eddieandbi11和bettyandisbe1,第一个词的意思是指两个男孩eddie和bi11,第二个词的意思是指两个女孩betty和Isabe1,卡明斯通过词汇拼写的变异,造出新词,让人联想到春天里这些小男孩小女孩们手挽着手一起戏耍游玩亲密无间的样子,非常形象生动。
卡明斯颠覆了传统诗歌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诗歌中有关书写形式、连字符的使用、断行、标点和大小写、词性等方面的严格束缚。他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使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如把副词当动词、形容词使用,刻意违背惯用的搭配关系等。卡明斯在写给著名女诗人、普利策诗歌奖获得者玛丽安·穆尔的一首诗中,打破语法的束缚,巧妙地运用诗的排列次序,把女诗人Marianne Moore的名字的每一个字母都大写单独排在每句诗的第一列:
M in a vicious wor1d-to 1ove virtue
A in a craven wor1d-to have courage
R in a treacherous wor1d-to prove 1oya1
I in a wavering wor1d-to stand firm
A in a crue1 wor1d-to show mercy
N in a biased wor1d-to act just1y
N in a shame1ess wor1d-to 1ive nob1y
E in a hatefu1 wor1d-to forgive
M in a vena1 wor1d-to be honest
O in a heart1ess wor1d-to be human
O in a ki11ing wor1d-to create
R in a sick wor1d-to be who1e
E in an epoch of UNse1f-to be ONEse1f
初次阅读会让人觉得每行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比较费解,由于不符合传统的句法习惯而似乎不知所云,但细细一想便能豁然开朗。这种打破句法常规的做法使得作者所描述的女诗人的名字一目了然,整体读完后便能映入读者的眼帘,让人联想到一束高傲的、亭亭玉立、引人注目的花朵,从而感知该女诗人出类拔萃的优秀品性。13行诗句中都只用了动词不定式来表述女诗人的特质,每一行都含有一对反义词如 crue1(残忍)-mercy(仁慈),treacherous(背叛)-1oya1(忠诚)等,通过语义的对比,表达出该女诗人与所处环境的格格不入,凸显其清高孤傲的特性。在诗中的最后一句中把onese1f(自我)这一单词中的ONE全部大写,与前面的他自己新造的一个词Unse1f(没有自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新词unse1f(没有自我)强调了当时部分迷惘的一代美国人没有自我、失去个性、只顾追求物质享受的工业化时代的背景,赞扬了该女诗人富有个性及与众不同,在“迷惘”之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品质。语义与图象的结合,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品格高尚、个性鲜明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杰出女诗人的形象。
总之,作为20世纪最具有革新意识的诗人之一,卡明斯彻底打破了以往传统模式下诗歌创作在诗行、韵律、用词、拼写等方面的束缚,结合现代美术表现形式的原则和技巧,开拓出一种奇特的卡明斯式诗画诗的模式,显示了其卓越的艺术表现才能。他的诗歌颠覆了美国传统诗歌模式,以诗行、字母等文字形式构成图画中的点和线,强化了诗歌的视觉效果,突破了传统诗歌平面的限制,做到了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卡明斯式诗歌模式,给当时僵化的美国诗歌注入了活力,他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和“迷惘的一代”的作家一起,使美国文学逐渐摆脱英国文学的影响,从而确立了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20世纪诗歌的著名代言人,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集也成为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经典作品之一,对于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陈麦池.时代视野中的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7).
[2]陈了了.对E.E.卡明斯作品1(a的象形性创新探析[J].时代文学,2011,(22).
[3]田朝旭.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J].外语研究,2003,(4).
[4]王阿晶,马亚萍.论美国意象派诗歌的视觉性特点[J].大连大学学报,2004,(2).
[5]刘伟.从文体学论卡明斯诗歌的绘画效果[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8).
[6]Nänny,Max.Iconic dimensions in poetry.Richard Waswo(ed).On Poetry and Poetics.Tübingen:Gunter Narr Ver1ag,1985.
[7]陈兰英.卡明斯诗歌中的色彩美[J].科技风,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