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菲
【摘要】本文结合最新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型的特点和要求,分别从语言模因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播来探讨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来引导学生,遵循语言模因生命周期的特点,加强语言中强势模因的输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模因论 大学英语四六级 翻译新题型 教学
一、引言
翻译作为语言的基本技能之一,它不仅考察学习者的英语综合水平,还考察学习者对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一直都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薄弱环节。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经历过几次改革。1996 年,第一次增加了翻译题的测试,要求考生在15分钟内完成短句英译汉题目,这些短句来自于同一份试卷阅读理解篇章中的某些内容。2007 年1 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把翻译题作为考试的一部分固定下来。这部分共有5个句子,每句已给出其中一部分英文,要求考生在5分钟内根据汉语的提示把剩下的部分译成英文,使之成为一句意义完整的句子。
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进行了局部调整。其中翻译题型的难度提升最大。翻译部分由原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大学英语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大学英语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题材一般为说明文或介绍类的文章。段落汉译英不仅仅考察学生对母语和英语的理解能力,还考察学生是否正确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翻译题考察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灵活性强,难度大,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得分甚少。
从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新题型的要求可见,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翻译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也应该对教学策略做出调整和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训练。本文结合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新题型,分别从语言模因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播,来研究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试题及其教学策略。
二、模因论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何自然 2005)。模因是模因论的核心概念,Dawkins认为模因是文化模仿单位,后来又将模因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Dawkins 1976)。复制是模因的存在方式,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它就可以被称为模因(陈琳霞,何自然 2006)。语言的习得始于模仿,从模仿发音,到模仿构词造句,最后到熟练使用一种语言,这就是一个模因传播的过程。
Heylighen把模因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传输(transmission)(Heylighen 1998)。同化是指模因能引起宿主的关注,并被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记忆指模因在记忆中保留的时长。模因在记忆中保留的时长取决于某个观点或事物的重要性、关联性和重复频率等。其保留的时间越长,变成强势模因的机率就越大,感染其他宿主使自己得到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表达指模因被宿主从抽象的记忆模式转化为具体的有形体。最常见的表达就是话语﹑图片、文字、行为举止等。传输指模因从一个宿主成功传输到另一个或多个的潜在宿主,传输的过程就是模因的复制过程。这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弱势模因被淘汰,剩下的能被宿主成功传播的模因就是强势模因。把模因论和翻译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按照语言模因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特点,使强势模因复制传播的速度和效果最大化,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翻译策略,提高翻译水平。
三、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教学
学生掌握翻译技巧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模因论指导的翻译教学通过内化翻译理论知识,循序渐进地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从词、句、段落乃至语篇都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播的过程。通过有计划按步骤地反复进行翻译训练,最终输出能够自主应用的翻译策略,实现有效的目的语言传输。
1.同化。在同化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新题型的要求﹑翻译题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基本的翻译技巧等,让学生全面接触到这些教学模因并理解接受,纳入到自己的认知体系。
教师在介绍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新题型的要求时,可以重点突出“新”的内容:由原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大学英语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大学英语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简言之,即形式的变化﹑字数的变化﹑内容的变化。学生只有清楚准确地了解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新题型的变化和要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去备考。另外,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干的指令也会变成强势模因,被学生所同化。
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积累一定的背景知识,否则无法准确理解原文,译文也只会词不达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分门别类的训练,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接受一些强势模因,转换成自己的认知。
除了学生自身接受理解一些强势模因之外,教师作为引导者,要结合具体实例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如顺序法﹑逆序法﹑增译法﹑减译法﹑词性转换法﹑分句法﹑合句法等。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这些翻译技巧,强化学生同化这些模因的过程。
2.记忆。学生通过同化题目要求﹑背景知识﹑翻译技巧等模因进入学生的认知体系,但这些模因在学生大脑中能储存多久则取决于记忆。因此,记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会直接影响到被同化的模因能否成功的表达和传播。
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考试内容涉及文化﹑经济﹑历史﹑社会话题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扩大词汇量,积累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
例如:“用于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设施和中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这些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购买书籍……”(2014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
2014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中的段落翻译就出现了两次“改善设施”的表达。“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的译文为:“ to improve educational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改善教学设施”的译文为:“to improve teaching facilities”。如果学生的记忆里储存了“to improve facilities”这个短语的话,那么在翻译上述两句话时就能翻译得准确无误了。
由此可见,加强常用单词和短语的记忆对翻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讲解单词的时候可以通过词性变换﹑同音异形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此外,学生还需学会如何使用积累的词汇去表达完整的句子,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句型,例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强调句,独立主格结构等。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做句型的专项练习来加强和巩固学生的理解,使之转换成强势模因。这些强势模因在学生的记忆中占据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其表达传播。形成强势模因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背诵记忆。
3.表达。表达是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知识进行语言输出的过程。正是有了同化和记忆阶段的语言知识输入,才会有语言的输出。在表达阶段,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难度适宜﹑内容广泛的翻译材料进行训练。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一些语法错误或单词拼写错误,教师可以选取某个学生做的翻译段落,让全班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然后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改之。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正确的语言强势模因的认知,还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语言输入阶段的词汇﹑句型和翻译技巧等。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在表达阶段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吸收强势模因。
学生做翻译题的过程就是一个表达的过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模仿不仅仅在英语口语﹑写作教学中很重要,在翻译教学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做翻译题的时候可以模仿记忆中储备的固定短语﹑句型﹑翻译技巧。例如:
“取得巨大成效”的译文是:achieve great effects,模仿这个短语的翻译,可以很轻松地翻译出“取得初步成效”:achieve initial effects。
“他们有可能在选举中获胜。”
译文: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they will win the election。
“土豪和大妈可能会被收入新版牛津英语词典。”(2014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真题)
译文: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tuhao and dama could be adopted in new edition Oxford.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句子中“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的句型翻译句子。
由此可见,在表达阶段,模仿记忆中已有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需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4.传播。传播是表达阶段的一个延续。语言强势模因通过广泛复制传播让它的生命期延长。在传播阶段,教师和学生都是传播模因的宿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互相检查错误等方式来加强强势模因的传播,让强势模因可以在学生之间快速复制传播开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补充讲解一些翻译策略和注意事项,把教师宿主的模因传播给学生宿主,增强学生对强势模因的吸纳。
四、结语
听说读写译是对语言学习者的基本技能要求,翻译一直都是大多数学习者难以突破的语言学习障碍。从最新的大学英语四﹑六考试翻译题型的改革可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加强了对学生翻译水平的考察。本文结合最新的大学英语四﹑六考试翻译题型,从模因论视角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加强语言中强势模因的输入,提高其语言输出能力和水平。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也有利于模因论在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教学甚至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2]DAWKINS, R.The Extended Phenotyp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3]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2).
[5]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C].In Proc.16th Int.Congress on cybernetics.namur: association internat.de cybernetique,1998.
【基金项目】2014年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试题及其教学研究——以模因论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