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的研究

2014-11-05 01:06:46李雅丽
江科学术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贡献率江西省科技

李雅丽

(江西科技学院 财经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技术的创新。由于高校具备开展科学研究的肥沃土壤——一流的科研人力、齐全的学科门类及自由的学术交流环境,使得高校成为各国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1](P63)。高等学校是创新体系的执行主力之一,在培养知识创造与技术研发的创新性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而高校拥有广泛的科学研究学科类别与高层次的潜在科技人员,有利于主持综合性的科技金融领域的研究工作,其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国内学者主要在三个方面对高校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投入、产出及效益。由于它们对科技创新能力的理解不同,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也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樊华[2]、张浩[3]、敖慧[4]、童桦[5]、王章豹[6]、梅轶群[7]。崔玉平[8]基于教育综合指数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进行了测度,分析出我国高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48%。李祖超[9]探讨了高等教育如何为经济增长服务。范明[10]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验证高等教育规模和GDP之间的强相关性,并且运用遗传算法和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对高等教育的贡献进行定量分析。车红华[11]从高等教育服务部门相关联、核算的角度分析了高等教育对地区经济的影响。胡永远[12]等用崔玉平的方法计算出高等教育的贡献率为一个多百分点。另外,国外研究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学者主要有美国的J.o.Hixbrink[13]、Jatik.sengupta[14],休斯顿 大 学 的 M.F.Shipley[15]等。

目前,江西省是发展中的经济省份。然而,由于其发展方式仍以粗放式为主,产业科技含量低,和经济强省相比,区域核心竞争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江西省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提高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研究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对江西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促进江西省科技经济发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技创新对江西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的实证分析

(一)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模型的实证分析

目前,国内外关于衡量科技进步作用的方法主要有生产函数法、指标体系法、投入生产法、CES生产函数法、丹尼森增长因素分析法、技术评价法等。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高校的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

1、科技创新贡献率数学模型的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C.W.Cobb)和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Paul H.Douglas)共同探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时创造的生产函数,是以美国数学家C.W.柯布和经济学家保罗.H.道格拉斯的名字命名的。它在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上作了改进,引入了技术资源这一因素,是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为:Y=AKαLβ ,0<α,β<1.

其中:Y产值;

A 技术水平;

K 投入的资本量;

L 投入的劳动量;

α、β K和L的产出弹性;

其中α+β=1称为不变报酬型,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国际上一般取 α=0.2~0.4,β=0.8~0.6。中国根据国家计委测算一般可取 α=0.3,β=0.7。

二、高校科技创新贡献率的理论依据

高校投入创新活动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总和即为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即高校所投入的R&D经费内部支出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而高校科技创新是属于社会科技创新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R&D产出的增加量和整个社会R&D产出的增加量的比值就是高校科技创新在社会科技创新中的份额。明确其产出投入-产出效率对准确测算高校的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由于研究时间的限制,本文研究暂假设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率为100%,即高校科技创新产出量=科技创新投入量。那么,高校科技创新产出量就等同于高校R&D经费内部支出额。因此,高校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中的份额就是高校R&D经费内部支出的增加量和社会R&D经费内部总支出的增加量的比值。但是,形成此结论的前提必须是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K1)、高校R&D经费内部支出(K2)的变化分别与GDP(Y)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因此,通过Spss软件验证Y与K1、Y与K2之间的相关性十分必要,见表2-2、表2-3。

表2-1 2000-2011年江西省GDP和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

表2-2 GDP与K1的相关性分析

表2-3 GDP与K2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运用spss17.0软件,对Y与K1、Y与K2的相关性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2、表2-3,结果表明:Y与K1、Y与K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76,两组结果的假设性检验的 P值均小于0.01,表示Y与K1、Y与K2均显著性相关且互为正相关关系。表明前文将高校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变量与社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的变量的比值作为高校科技创新占社会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份额(R)的假设前提是成立的,进一步可以测算出高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A'),公式:即EA'=R*EA。

(二)各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测算方法

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就业总数的年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中,y、k、l分别为江西省的年平均增长率,Yt、Kt、Lt分别为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就业总人数的期末值,Y0、K0、L0分别为其三个指标的期初值。

表2-4 江西省经济发展投入—产出状况

(三)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贡献率的计算结果

根据表2-4的数据,国家计委测算一般取α=0.3,β=0.7,带入公式中,得出 2000-2011年科技进步、资金、劳动力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见表2-5。

表2-5 江西省2000-2011年各生产要素平均增长率及贡献率单位百分比

由于江西省科技进步及高校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单一的数值,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所以还需要采用以上相同的方法估算出江西省所在中部6省及全国的数值,通过比较,才能分析出经济效益。结果见表2-6。

表2-6 全国及东部6省2000-2011年高校科技创新贡献率单位 百分比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第一,2000-2011年,江西省的科技进步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A')为3.66%,全国的科技进步对整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6%,表明江西省高校的科技创新对江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三,处于中部地区中等水平。而排在第一、二位的分别为湖北、湖南,贡献率分别为 5.97%.、4.74%,均位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上,且分别高于江西省 2.31、1.08个百分点。

第二,2000-2011年,江西高效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增加量与社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的增加量的比值作为高校科技创新占社会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的份额(R)为0.09,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08,并且在中部六省中与湖南并列第二,湖北排名第一,表明江西高校R&D经费内部支出增加量占江西省R&D经费内部的支出的增加量在中部六省中处于较高的水平。且说明江西高校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与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提高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深化体制改革,改善和提高高校的创新能力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密不可分的,科研院所的人才主要来自高校,两者要相互沟通,加强联系。对科研项目的审核方面要严格把关,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要统筹安排,避免研究资金分散的现象,除了重点支持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之外,还应大力支持有一定优势及特色,可以很好的转化为生产成果的项目。要加强江西省高校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及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在政策方面,要对目前不合理的奖励机制及科研评价进行改革,建立能促进高校研究水平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二)政府应大力扶持高校的创新活动

由于高校非盈利的特殊性,在高校的教育及科研方面,政府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投入是保证高校科研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政府要不断加强对高校的人力、财力和科技的投入力度。政府还应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可将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项目直接下放到一部分高校。其中,公办高等院校与民办高等院校都应获得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资格,使得公办与民办高等院校在众多的科技创新项目研制过程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主体。政府对于高校自身科研项目的开发也要给予支持,并通过协议、合同等形式使得政校合作机制更具法律化和规范性。政府与高校可结成科技创新合作小组,以加强政府与高校的合作交流,在科研过程前后对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给予政策及技术上的指导,对整个科技创新过程进行监督,保证科研进度的同时,也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在科研项目结项后,评估小组对成果进行科学评估等。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经之路,是市场经济中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途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江西省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高校、企业和政府对高校科技创新潜力认识不足,创新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因此,江西省应构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确保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长期有效运行;在课题的选择上须结合我国先进技术发展的需要,与课题产品的生产、使用单位密切结合并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使科技成果尽快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坚持市场化取向,建立扎实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载体;建立职责明确的风险共担机制。在合作过程中应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力义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研发者的研发风险;企业和研发机构应该在资金、人力、技术及设施等方面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提高研发的成功率,实现发展目标与利益最大化。

(四)企业应加强与高校间的技术合作,利用科技创新优势资源

目前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一些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而普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则较少,主要是部分学生的短期实习。目前,很多高校学生毕业步入企业之后,发现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很难应用在工作中,感觉自己还不如高职院校的学生,这就要求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首先,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应加强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多开设与本地经济发展支柱行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满足本地企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同时,企业可派遣经验丰富、资深的专业人才到校教授课程,提高学生到企业的适应能力。其次,校企互设实习基地,把课堂开到车间。校企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有条件的企业互设实习培训基地,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能了解企业,适应企业的需要,从而缩短企业培养人才的周期。最后,校企可以联合开展岗前培训。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拟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使相关人员能尽快地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的要求,并帮助相关人员从最初就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叶立群.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07).

[2]樊华.中国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5(23).

[3]张浩,冯林.主成分分析法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6).

[4]敖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6).

[5]童桦,唐慧君,唐晖.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5).

[6]王章豹,徐极巍,李姚矿,等.高校科研排行性评价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评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l).

[7]梅轶群,张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和评价[J].技术经济,2006(5).

[8]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J].教育与经济,2001(1).

[9]李祖超.高等教育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服务探讨 [J].交通高教研究,1997(3).

[10]范明.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D].河海大学,2003.

[11]车红华.高等教育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

[12]胡永远,刘智勇.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9).

[13]J.O.Hilbrink.Economic impact and Technical Change[J].J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1989(2):42一60.

[14]JATIK.SENGUPTA.Estimating Technical Change By Nonparametric Methods.[J].Applied Economics,2004(12):78一90.

[15]M.F.Shipley,A.DeKorvin,J.M.Yoon Intl.Fuzzy Quality Fuction Deployment:Determin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Effort Dedicated to Technical Change[J].Trans.In OP.Res,2004(11):71.

猜你喜欢
贡献率江西省科技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江西省音协开展《幸福欢歌》创作采风
心声歌刊(2020年1期)2020-04-21 09:24:58
江西省音协八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在昌召开
心声歌刊(2019年4期)2019-09-18 01:15:22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中亚信息(2016年10期)2016-02-13 02:32:45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