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震宁:办好大赛,多出人才

2014-11-05 20:23杨贵山
出版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出版学出版业大赛

杨贵山

创意大赛最关键的还是出人才,多出会做好书、有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的创意人才。

7月11日,由全国高校出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韬奋基金会共同举办的“韬奋杯”全国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在京启动,引发了各个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师生的广泛关注。日前,《出版人》就创意大赛和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采访了著名出版家、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先生。

出版教育不能脱离实践

《出版人》:韬奋基金会是本次大赛的冠名者、赞助方,作为基金会理事长,请您谈谈支持大赛的初衷。

聂震宁:韬奋基金会的宗旨之一就是扶植新闻出版院校的优秀学生和重点专业,为培养新闻出版业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服务。此次出版创意大赛倡导“在做出版中学出版”的理念,贴近出版行业实际,大赛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人才培养方式。

当然,要说同意支持大赛的初衷,根本上还是考虑到对于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首先,做出版,就要做好产品,做好书。出版业是文化复兴、文化发展的主要承担者。而好的产品是最直接的表现。从新闻出版业人才需求情况来看,目前我们的专业教育尚不能很好地服务出版业。通过组织专业竞赛,可以让学生对书有直接、真实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出版人》:在大赛启动仪式上,有专家提出大赛是把出版人才培养的环节前移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聂震宁:过去,新闻出版领域没有足够的、系统的学院教育,更多的是靠“传、帮、带”式的实践培养人才。人才培养多以出版单位自我培养为主。现在,不少院校开设了编辑出版相关专业,为更好地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但出版教育不能脱离实践。强调实践并不是轻视理论,理论给学习者以底蕴和境界,实践给学习者以技能,两者缺一不可。

出版行业人才的培养有独特的规律,出版创意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在“纸上谈兵”,一些专业院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多年来坚守“在做出版中学出版”的理念符合出版人才培养规律,举办大赛也是总结和提升这种教育、教学经验的机会,是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出版人》:您认为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的意义在哪里?

聂震宁:举办大赛是要引起全国出版专业院校及学生对出版实践的重视,引起行业对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视。大赛最关键的还是出人才,多出会做好书、有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的创意人才。大赛的奖项也是这样设计的,从出版产品创意开始,到内容的选择和优化,再到产品形式的设计,以及产品营销,要通过实践学会把知识落到实处。

本次大赛的设立,对参赛者而言,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创新实践、自我展示的平台,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第二,大赛邀请诸多业界精英担任评委,他们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可以使学生们在学校期间就能直接与行业对接,积累出版实践经验,培养专业素养,培育职业精神,提高职业适应性。第三,经历过大赛锻炼的学生,相对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为个人就业和职业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对我们的出版企业来说,其意义也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体现。第一是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壮大人才队伍;第二是发现作品,发现需求。出版企业可以透过参赛作品发现亮点,得到启示,筛选一些有潜质的选题进行提炼、开发、再造,可以透过参赛作品了解和分析年轻人的阅读偏好,理解他们对出版物的审美需求。

《出版人》:您认为当前出版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聂震宁:第一是思想素质。大学生要具备正确的出版工作价值观。出版这个职业的价值在于社会思想文化传播的效应,既要为人类社会文化、精神生活作出贡献,又要善于经营,以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实践观。

第二,要培养对出版行业的感情。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学生们要逐步对即将进入的行业加深了解,从产生兴趣到产生感情,再至热爱这个行业,乐在其中,甘于清贫。

第三,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凡是优秀出版人,其事业成就所能达到的高度,往往有赖于或受制于他的文化素养。

第四,要有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运营能力。

《出版人》:您既是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也是全国高校出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中国出版集团前总裁,请您结合多重身份谈谈对大赛和参赛者的希望。

聂震宁:希望大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唯才是举,唯创意是举;希望大赛多出人才,多出作品,使相关专业高校更重视教育与专业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专业高校编辑出版高等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希望大赛给出版业吹来一股创新的新风,得到广大出版人的关心、关注;希望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做成人才培养的平台,出版创意的平台,做成品牌;希望有更多的院校组织学生参加大赛。希望学生们有创意思维,确实从实践出发,从专业出发,从对自己心目中理想出版人的认知出发,完成好大赛作品。

让公益平台发挥更大作用

《出版人》:韬奋基金会在中国出版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作为新掌门,您有什么发展思路和举措?

聂震宁:韬奋基金会1987年成立,27年来为中国新闻出版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行业里有很好的口碑。

过去机构设在上海,由于地域原因,加上阶段性工作任务的局限,基金会对行业活动的参与不那么直接,全国辐射能力有限。2011年12月,我接任理事长之后,我们理事会形成共识,一是作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唯一的公益性基金会应充分发挥其在行业中的作用,同时又要坚持传统,发挥传统,进一步做好已经开展的工作,如韬奋先生思想研究、文化遗产研究以及韬奋精神的宣传弘扬,这是基金会立身之本。

我们已经组织修订《韬奋全集》。每年在11月5日韬奋诞辰纪念日举办全行业高端人才研讨会,今年要在江西韬奋先生的故乡举办,我们要把韬奋精神与当下新闻出版业面临的问题打通,以现代出版业积累的经验、理念和思想,看当下存在的问题,力求得到更新、更全面的认识;二是要做好高端人才的培养和表彰,过去基金会做了很多工作,形成了品牌,努力使韬奋奖成为新闻出版业人才最高成就奖。今后,我们还要立足于高端人才的培养,通过组织资金,创造机会,使出版高端人才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三是,对高等院校编辑出版重点专业及优秀学生提供支持,比如,我们和全国高校出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举办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我们还在支持北京印刷学院的韬奋班建设,创新、探索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四是,为全民阅读活动做出独特贡献,韬奋先生是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因此,我们建立了推动全民阅读图书捐赠工程平台,连续三年通过全国书博会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组织推送图书超过3000万元;五是使基金会成为全行业的公益性平台。目前,基金会已经从研究型发展为兼及研究与服务的多层次的公益性平台,全面覆盖行业,服务行业。实际上,公益性也是出版业的核心价值所在。近期,我们的三项重点工作是研究、宣传韬奋精神及文化遗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组织全民阅读,做好行业对社会的公益活动。我们会努力做事,经营好基金会,使这个公益性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出版学出版业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出版学的学科分析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南宋出版业考述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