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国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现将“十字相乘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展示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十字相乘法的内容;
学会应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
2. 过程与方法:
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进一步加深对因式分解的理解;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掌握运用十字相乘法对某些形如x2+px+q的二次三项式进行分解因式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同时在尝试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能熟练应用十字相乘法进行二次三项式x2+px+q的因式分解.
三、教学难点
在x2+px+q分解因式时,准确地找出a、b,使ab=q,a+b=p.
四、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教材在因式分解一章删去了这节内容,但我认为应该给学生补充进来.因为十字相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分解质因数、提取公因式和运用乘法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多项式乘法、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一般形式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一是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一般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法,能直接运用于某些形如x2+px+q这类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二是还间接运用于解一元二次方程和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上,为以后的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五、学法指导
1.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通过复习旧知识提供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构建需要应用十字相乘法来解决的数学模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呈现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探索欲望就能被激发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十字相乘法的信心.
2.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采用“预习——合作——变式——检测——总结”的教学流程.
六、教学环节设计
知识准备、自主学习
1.什么是分解因式?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 分解因式的方法?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
3. 温故知新:(计算)
设计意图:温习旧知、自学新课、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并通过复习旧知识,结合自学指导学习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初步感受新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意识,培养自学能力.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 我探索:(分解因式)
3.我尝试: ★★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自学再合作讨论完成(1~4)的新知识学习过程,使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5.我挑战:
教师点拨:通过例题可以看出,怎样对x2+px+q分解因式?如果常数项q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 如果常数项q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的系数p.
关键:乘积等于常数项的两个因数,它们的和是一次项系数.
设计意图:深刻体会、理解十字相乘法.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初步感受新知,挖掘每个学生潜能意识,培养自学能力.
巩固新知、变式训练
把下列格式分解因式.
1. x2+9x+8 2. x2-10x+24 3. a2+4a-21
★ 4. x2y2+8xy+12
★★5. m3-m2-20m
★★6. 3a3b-6a2b-45ab
设计意图:完成练习题、巩固新知、拓展延伸、为下一步检测奠定基础.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
整合提升、当堂检测
把下列格式分解因式.本次检测我摘取了“★”级测试题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整体表现较好,思维活跃,自主探索、尝试总结规律,并在一节课内完成全部预设内容,主要存在不足有: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初步掌握了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但对整体思想的应用还缺乏一定的经验;2.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总结归纳、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建模能力有待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相对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学生在应用十字相乘法解题时,常出现的错误有:符号确定不准确、忽视对符号的分解和取舍;对常数项中常数的分解可能性考虑不周;对字母或代数式尤其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题型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仍要训练.主要优点:1.真心投入研究、自己能够思考;2.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明显提高;3.上进心强、乐于争“★”,注重长期积累.
E-mail:88686329@qq.com
编辑/张烨endprint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现将“十字相乘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展示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十字相乘法的内容;
学会应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
2. 过程与方法:
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进一步加深对因式分解的理解;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掌握运用十字相乘法对某些形如x2+px+q的二次三项式进行分解因式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同时在尝试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能熟练应用十字相乘法进行二次三项式x2+px+q的因式分解.
三、教学难点
在x2+px+q分解因式时,准确地找出a、b,使ab=q,a+b=p.
四、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教材在因式分解一章删去了这节内容,但我认为应该给学生补充进来.因为十字相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分解质因数、提取公因式和运用乘法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多项式乘法、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一般形式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一是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一般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法,能直接运用于某些形如x2+px+q这类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二是还间接运用于解一元二次方程和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上,为以后的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五、学法指导
1.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通过复习旧知识提供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构建需要应用十字相乘法来解决的数学模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呈现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探索欲望就能被激发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十字相乘法的信心.
2.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采用“预习——合作——变式——检测——总结”的教学流程.
六、教学环节设计
知识准备、自主学习
1.什么是分解因式?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 分解因式的方法?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
3. 温故知新:(计算)
设计意图:温习旧知、自学新课、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并通过复习旧知识,结合自学指导学习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初步感受新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意识,培养自学能力.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 我探索:(分解因式)
3.我尝试: ★★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自学再合作讨论完成(1~4)的新知识学习过程,使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5.我挑战:
教师点拨:通过例题可以看出,怎样对x2+px+q分解因式?如果常数项q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 如果常数项q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的系数p.
关键:乘积等于常数项的两个因数,它们的和是一次项系数.
设计意图:深刻体会、理解十字相乘法.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初步感受新知,挖掘每个学生潜能意识,培养自学能力.
巩固新知、变式训练
把下列格式分解因式.
1. x2+9x+8 2. x2-10x+24 3. a2+4a-21
★ 4. x2y2+8xy+12
★★5. m3-m2-20m
★★6. 3a3b-6a2b-45ab
设计意图:完成练习题、巩固新知、拓展延伸、为下一步检测奠定基础.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
整合提升、当堂检测
把下列格式分解因式.本次检测我摘取了“★”级测试题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整体表现较好,思维活跃,自主探索、尝试总结规律,并在一节课内完成全部预设内容,主要存在不足有: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初步掌握了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但对整体思想的应用还缺乏一定的经验;2.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总结归纳、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建模能力有待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相对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学生在应用十字相乘法解题时,常出现的错误有:符号确定不准确、忽视对符号的分解和取舍;对常数项中常数的分解可能性考虑不周;对字母或代数式尤其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题型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仍要训练.主要优点:1.真心投入研究、自己能够思考;2.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明显提高;3.上进心强、乐于争“★”,注重长期积累.
E-mail:88686329@qq.com
编辑/张烨endprint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现将“十字相乘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展示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十字相乘法的内容;
学会应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
2. 过程与方法:
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进一步加深对因式分解的理解;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掌握运用十字相乘法对某些形如x2+px+q的二次三项式进行分解因式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同时在尝试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能熟练应用十字相乘法进行二次三项式x2+px+q的因式分解.
三、教学难点
在x2+px+q分解因式时,准确地找出a、b,使ab=q,a+b=p.
四、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教材在因式分解一章删去了这节内容,但我认为应该给学生补充进来.因为十字相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分解质因数、提取公因式和运用乘法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多项式乘法、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一般形式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一是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一般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法,能直接运用于某些形如x2+px+q这类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二是还间接运用于解一元二次方程和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上,为以后的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五、学法指导
1.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通过复习旧知识提供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构建需要应用十字相乘法来解决的数学模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呈现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探索欲望就能被激发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十字相乘法的信心.
2.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采用“预习——合作——变式——检测——总结”的教学流程.
六、教学环节设计
知识准备、自主学习
1.什么是分解因式?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 分解因式的方法?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
3. 温故知新:(计算)
设计意图:温习旧知、自学新课、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并通过复习旧知识,结合自学指导学习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初步感受新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意识,培养自学能力.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 我探索:(分解因式)
3.我尝试: ★★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自学再合作讨论完成(1~4)的新知识学习过程,使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5.我挑战:
教师点拨:通过例题可以看出,怎样对x2+px+q分解因式?如果常数项q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 如果常数项q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的系数p.
关键:乘积等于常数项的两个因数,它们的和是一次项系数.
设计意图:深刻体会、理解十字相乘法.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初步感受新知,挖掘每个学生潜能意识,培养自学能力.
巩固新知、变式训练
把下列格式分解因式.
1. x2+9x+8 2. x2-10x+24 3. a2+4a-21
★ 4. x2y2+8xy+12
★★5. m3-m2-20m
★★6. 3a3b-6a2b-45ab
设计意图:完成练习题、巩固新知、拓展延伸、为下一步检测奠定基础.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
整合提升、当堂检测
把下列格式分解因式.本次检测我摘取了“★”级测试题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整体表现较好,思维活跃,自主探索、尝试总结规律,并在一节课内完成全部预设内容,主要存在不足有: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初步掌握了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但对整体思想的应用还缺乏一定的经验;2.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总结归纳、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建模能力有待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相对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学生在应用十字相乘法解题时,常出现的错误有:符号确定不准确、忽视对符号的分解和取舍;对常数项中常数的分解可能性考虑不周;对字母或代数式尤其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题型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仍要训练.主要优点:1.真心投入研究、自己能够思考;2.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明显提高;3.上进心强、乐于争“★”,注重长期积累.
E-mail:88686329@qq.com
编辑/张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