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奎+夏杰
一个商人举着火把在山里行走,不幸遭遇了土匪的劫持。商人拼命逃跑,土匪穷追不舍。情急之下,商人逃进了一个山洞,被土匪赶上。土匪抢走了商人身上所有的财物,还夺去了商人手中的火把。土匪持着火把在错综复杂的洞穴里转来转去,但一直没找到出口,最后力竭而死。商人连滚带爬地在黑暗中摸索,跌得鼻青脸肿,却凭着眼睛在黑暗中的敏感,发现了洞口那一丝亮光,最终走出了山洞。有火把的土匪葬身于黑暗,没有火把的商人凭借着眼睛摆脱了困境。为什么呢?因为火把只能照亮周围小范围的区域,却也给人的眼睛向更大范围的探索制造了“黑障”,火把给人照明的同时又把人变成了瞎子;相反,失去了火把,越是黑暗的环境也越能给人提供发现光亮的条件,这正如诗人顾城的那句著名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可以看作是一次“进洞探宝”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就犹如“火把”与“眼睛”之间的辩证关系。进“洞”之后,学生在掌握方向、摸索路径、预防危险等方面离不开教师这个“火把”的照耀和指引。但是有“火把”的照耀,眼睛就很难发现知识“宝藏”的光芒;有“火把”的存在,眼睛也很难捕捉到知识“洞口”的微光。所以,教师这个“火把”就有必要适时熄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光明,发现“宝藏”和“洞口”之所在。教师作为“火把”即主导因素,在教育教学中是不可轻视和或缺的,但是,我们不能一直处于“导”的地位,当学生能够互助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若干途径时,教师完全可以退到幕后。反之,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一直插手帮学生,甚至包办代替,许多问题倒是顺利解决了,也落得个痛快利索,但学生探索的欲望、能力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磨练。学生貌似被教师从“山洞”内引领出来了,而实质上学生还被困在里面——因为他们发现和探索的能力受到了封锁和遏制,素质能力的增长基本上等于零。
魏书生老师有一次到台湾授课,讲解一首古诗,一番引导之后,魏老师让学生读古诗,然后解释,自己既不写板书也不讲解,学生忙得团团转。一节课结束了,魏老师问学生:“这节课谁最懒?”学生齐声回答:“老师最懒,你是懒老师。”“懒老师好不好?”学生虽异口同声,但声音却小了许多:“好。”“懒老师怎么还好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懒老师虽然懒,但我们自己都动起来了,也都学会了。”“不像我们老师,他在那讲得口干舌燥,我们却听得昏昏欲睡,什么也没学会。”……魏老师是最明智的“火把”,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太“勤”了,就会把学生努力用眼睛去探索微光的潜能淹没在自己的光芒里。做个懒老师,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学会的教学智慧。
E-mail:18609308@qq.com
?笠编辑/吕秀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