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改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益的一场活动,我们要抓住这场机遇,积极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课改在深化工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深化课改;主动求知;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国人对本轮课改倾注了相当大的关注和期待,我们在满怀信心进行新一轮课改的同时,也要全面思考课改将要面临的各种阻碍因素,积极地面对困难,解决存在的问题,齐心协力深化课改,让学生主动求知,变被动为主动。
一、制约课改深化的因素
1.教育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
我国的教育系统①目前还没有达到十分完善的地步,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更深一步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但是在课改深化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因素阻碍着我们前行,教育各个构成要素之间仍然有矛盾的存在,就像其他任何领域一样,在教育的领域中也有很多对立于未来理想的偏见,比如,教育的决策者、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之间存在的很多观念和利益上的分歧,教师的愿望、考试制度、培养目标、教育方法以及评价的标准等,这些分歧都成为制约课改更深一步进行的阻碍。
2.教育本身的保守性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离不开我国经济领域的开放形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教育领域,明显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自身肩负着传承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在教育中我们也需要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确保能够教育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教育体系的保守性还是需要我们努力克服的。
3.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缓慢性
教师在教学经验的积累中,都会形成自己教学的观念和价值观,这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不会轻易转变的,因此,课改中出现的一些新理念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接受,要让教师完全接受理解这些新的观念并将其转变为长期固定的行为模式,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达到。
二、深化课改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
1.教师角色由主角向配角转变
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课堂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对其提起兴趣,针对目前的教育形式,教师应该重新规划自己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当成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提高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自信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师面前只是受约束的被动一方,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学生有权利要求自己的教师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潜移默化,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良好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点的预习,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难点、重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上能够集中精神;在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问题,自由抒发自己的观点,还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能解决自己的难题,还能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课后对于知识的巩固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自由地进行课后的复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反思,整个学习过程独立自主地完成。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新课改既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又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完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变主动为被动。
参考文献:
张延书.深化课改,让每一位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4).
作者简介:周国仁,男,1968年4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与研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