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语言运用为核心的英语教学实践

2014-11-04 06:08谭元
新课程·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言素养语言运用英语教学

摘 要:英语学习不是知识性学习,其最终任务是学会语言运用,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体悟理解,达成学生灵活、准确运用语言的学习目标并养成语言基本素养。

关键词:语言运用;语言素养;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的最终任务是语言的实际运用,我们要避免让学生把英语学习当作知识性学习,那么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教学,无论是观察、感知、体悟、理解、运用,都必须指向语用这一核心,这样的英语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一、观察感知,教学任务有效呈现

课前预习,不是为了机械记忆单词词组,也不是仅仅为了文章理解,而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例句,感知新的语言知识,并能够初步了解学习任务。

预习任务的设计,不能停留于词汇等语言知识的了解和记忆,要围绕语用这一核心,布置任务。一般的流程有下面几个环节:阅读、朗读、查词典、造句和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理解教师划出的重点短语与句型,理解课文基本意思,了解短语、句型的使用方法;朗读单词,参照词汇表中的音标,把单词拼读出来,读准发音,把握音节,帮助正确拼写;翻查词典,重点注意词的习惯搭配,帮助理解同一个短语的不同表述,例如《牛津英语》9A Unit 1中出现的be familiar with,查字典找出be familiar to,虽只差一个介词,但能找出并了解相关的用法差异;自己造句,关注重点字词、词性、用法、重点短语;整体梳理文章的大致内容,掌握文章基本内涵,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对新知识的初步运用,对他们的要求是更高了。这种预习,增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益,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体悟运用,言语规则反复建构

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是靠教师的语法讲解,也不是简单地练习就能达成,要通过学生的反复体悟运用,逐渐在头脑中建构起属于自己且不会遗忘的语言规则。其中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语言运用的机会,是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运用规律的关键。可以设计下面的语用流程,使学生不断体悟运用,言语能力螺旋上升。

1.教师检查预习作业。梳理课文内容,教师提出关键问题,学生回答时必然会在课堂中首次用到新的言语规则。

2.学生讲解预习作业。一个学生讲解,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引导性提问,扩充更多的例句,学生初步归纳,学生第二次体悟运用言语规则。

3.学生展示体悟例句。包括课文原句或学生自己的造句,或对或错,都罗列出来,教师引导性提问,学生自行总结语法规律。比如,It is adj.+ of...to do/It is adj.+for...to do ,学生的用法可能错误,错误的用法别的学生会发现,让用错的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实践证明,犯错的学生总结和运用规则效果却较好。学生至少第三次对言语规则体悟运用。

4.训练和讲解课本习题。教师给出规定形式和内容的对话训练,学生小组练习。如果对话中犯错,搭档或全班学生会更正。学生至少第四次体悟运用言语规则。

5.中译英的灵活运用。第二天的教学,教师对所学言语规则给出中译英的任务,给出特定的语境,让学生懂得灵活运用。学生再一次体悟运用言语规则。

三、篇、段、句、词,教学过程灵活推进

很多教师采用词、句、段、篇的教学流程,由小及大,似乎又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设计。果真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吗?效果又如何呢?

从使用词汇的角度看,只有将单词放在语句中,才能实现其表达思想的交际功能。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单词,用不少时间说明它的词义和语法特征,学生虽能理解,但难以正确熟练地使用。所以,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将词汇与句型教学相结合,遵循所谓“识词于话语”的原则。把学习词汇与阅读理解、英语对话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深入领会词汇的用法,强化应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实际效果看,词汇作为教学的起点和重点,背诵、默写、细细讲解,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而且使教学效率低下。语言是工具,记忆是自然的过程,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负担。而实际上,不是靠记住语法结构去理解课文,而应该依靠课文理解来真正掌握语法结构。学生有意义地记忆,可以有多种形式,背诵、复述,哪怕是教师讲中文学生翻译,都是在实现英语教学的基本功能——语用。语言不是负担,语言是鲜活的运用。我们不否认语法的重要性,考试虽然围绕语法来考,但课堂教学我们不能围绕语法来教。

有别于由单词到句子再到语段到篇章的从小到大的教学流程,我们提倡由大到小,而实际上篇章、语段的学习包含着短语和词汇,真正的核心还是句型和短语,只是从语段和篇章出发,在真实具体的语境中学习,效果更好。

四、对话写作,语言素养有效养成

英语学习的更高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素养,我们反对过多地倚重默写和讲练习,虽然这两种做法也能巩固短语用法,但学生往往只会识别,不会运用。我们提倡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表达的两种形式说与写是实现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采用课前演讲、主题对话和作文训练的形式。

课前演讲,每一节课都可安排五分钟。学生自定内容,可以选用英语原文,也可采纳自己的习作,但要求与最近学习的内容相关。演讲完毕要向全班同学提出几个问题,这就要求演讲的学生要理解原文,要能够运用语言知识恰当表达。听的学生不仅训练了听力,懂得了抓关键信息,同时也训练了口头表达。如果演讲用自己的习作,学生需要提前一天交给老师,教师可以及时发现、纠正错误,与学生形成沟通。

在英语试卷中,完形、阅读、写作等题型一般都要占到笔试部分的60%左右。因此,仅仅从功利角度考虑,对话和写作也显得非常重要。《牛津英语》一个单元一般九课时完成,期间可以安排四次对话、两次写作。

有研究表明,人们之所以能用母语快速而流利地表达,正是因为他们的心理词典中存储了大量的“语块”,并且能够在具体语景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因此,“语块”是兼有语法和词汇特征并依存于语用情景的语言单位,外语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理解、积累和使用语块的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和写作水平。

因此,在对话和写作训练中,必须要求学生使用固定搭配,因为基本的短语就是形成语块的框架。

比如《牛津英语9A》Unit 1的作文训练,在作文的提示和内容限定部分,我们就给出“推荐某个学生当学生会主席”的主题,并且要求运用固定搭配。因而自然在学生的习作中出现be patient with 或者be patient enough to 的短语以及 He is very confident...和He has confidence...以及It is kind of him to ...(help...with..)等句型,这些短语和句型反复运用,就是学生心理词典中语块的雏形。

给一个主题的对话,要求和写作相似,学生有意或无意运用学过的句型、短语、词汇等语法知识,语言素养逐步提高。

学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开始兴味盎然,最后觉得索然无味,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背诵和默写成为苦差事。教师不该让学生背负背诵默写的枷锁艰难前行,而应该引领学生,指明方向,教给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前行,自己攀登。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自己必然会找到行走的轨迹,然后学生最终会发现他们已经拥有了在英语世界甚至是其他语言世界翱翔的翅膀,那就是“语言运用”本身。让我们的学生在语言的世界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06).

作者简介:谭元,女,1981年2月出生,汉族,江苏苏州人。现就职于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中学一级英语教师,文学学士学位。

猜你喜欢
语言素养语言运用英语教学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词语教学的智慧引领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