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
在高考的重要性被无限放大的时代,由于父母施加压力、老师强调分数、身边的同学互相攀比等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同学认为读书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很多人把学习当成外界环境强加于自己的枷锁,进而得出“读书只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和证明自己”的结论。殊不知,这些错误的学习动机才是导致自己陷入被动境地的真正原因。
曾经的我认为读好书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是我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这些观念一度阻碍了我的进步,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虽然这些学习动机是正确的,但也暴露出当时的我还没真正认识清楚读书的本质。
总体说来,学习动机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然而,并非所有的学习动机都具有永久的积极作用。比如,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影响就是不同的。前者出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通常由好奇心、探索欲引起;后者则源于追求某些特定的外界目标,如为了满足父母的成绩要求,跟其他同学攀比等。所以,源于内心的动力能使人产生更持久的学习欲望,取得更优秀的成绩;而如果动力来自外部,那么学生将只看重学习带来的结果。当一个人习惯了依靠外在目标来引导自身的学习时,其学习将变得被动,如在缺乏老师督促时就很难保持认真学习的状态,长此以往,将会失去学习的热情。
修正被动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明确读书的真正目的。读书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它的真正意义是为了获取知识来充实自己,同时改变自己的命运。高考是实现理想、改变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只有明确读书的意义是与人本身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才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同并接受学习的价值。
其次,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的,当我们掌握了新知识时,应当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当我们考试失败时,我们应承认自己还不够努力,要进一步加强。享受学习的过程,便是享受生命的欢愉。
此外,要注重与自身比较而非与他人比较。与他人进行比较将使我们把注意力转向学习的结果,而不是转向学习的过程。唯有不断地参照自身,关注自我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为自己迈出的每一个细小步伐而感动,才能体会到嫩芽破土而出的喜悦。自我比较的过程是快乐的,它可以让我们时刻看到自己的进步。即使遭遇失败,我们也不会降低对自我的要求,而是会保持高度的自信心,进而改进方法,继续努力。
最后,付诸行动。学习动机的转变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我们做出实际的行动。要想使自己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就应当尝试主动学习,单纯的思考绝对无法实现任何转变。当我们主动去学习时,这样的行为将强有力地打破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式,从而修正被动的学习动机。
在求学的道路上,唯有来自内心的强烈的学习动机,才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拥有了它,你才能真正明白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从而向前迈出坚定的步伐,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