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在政治教学中渗透汉语”的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政治;汉语
受地理位置、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西藏地区学生的汉语知识水平普遍较为薄弱。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有必要在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机渗透汉语知识的教育。
一、在初中政治概念教学中渗透易混淆汉语词组的辨析教育
由于对汉语的接触较少,西藏地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较差;而初中政治中的概念又具有较强的抽象特征,需要学习者对其形成足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混淆一些专业概念,如:权利与权力、公民与人民等等。
鉴于此情况,我在进行初中政治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易混淆汉字、词组的辨析教育。仅以“公民”与“人民”的教学实践为例,我是如此进行教学的:
“公民”指凡是具有一国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人民”,即是“人”与“民”的结合,“人”代表这个集合必须首先是人类,“民”则表示享有民主权利与义务,同时又坚决拥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积极劳动群众。
因此,从字面比较而言,公民更加偏向于法律层面,强调社会个体,如,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而人民则具有较深的政治内涵,凸显群体,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等。但“公民”与“人民”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公民的范围较大,既包括全体人民,也包括被专政的对象,人民属于公民的大范畴之内。
这样一来,借助对汉字、词语的解析,学生不仅明白了“公民”与“人民”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又明确了它们的具体区别,在轻松习得一定汉语知识的同时,实现了对“公民”与“人民”的更好
理解。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入启蒙性质国学经典的汉语教育
以《弟子规》《三字经》等为代表的启蒙性质的国学经典语言简洁、内容通俗易懂,是汉语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入启蒙性质国学经典的汉语教育既符合西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知识水平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同时又与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所指出的“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性质形成了完美的契合与统一。
认识到这一点,我将《弟子规》《三字经》等积极而灵活地运用到了具体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如,在教学“难报三春晖”这节内容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解到:父母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子女的这种孝敬不仅仅体现在一些重大事件上,更重要的是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随后,我又引用了《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的经典小故事:东汉时期的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而父亲又体弱多病。夏天,天气炎热,而且还有很多蚊虫,黄香总是先用扇子替父亲把席子扇凉,并赶走蚊子才让父亲躺下休息;冬天,天气极为寒冷,被子也因此变得冰凉,黄香总是先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把被窝暖后再让父亲上床睡觉。黄香对父亲的照顾可谓是竭尽全力、全心全意。除此之外,我还将《弟子规》中“入则孝”的部分抄写在黑板上,在带领学生进行跟读的基础上向他们讲解其中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如此,借助这些启蒙性质国学经典的讲解,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汉语言知识水平,扩充了他们的汉语文化视野范围,更重要的是还帮助他们真正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明白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亲,真正将“政治教学与汉语知识教学有效结合”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总之,西藏地区的教学现状决定了我们初中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汉语知识教育的有机渗透,这既是提高藏族地区学生汉语知识水平的有效突破口,更是切实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邹育芳.我的生命因你而精彩:语文教学应与政治教育相结合[J].现代语文,2007(05).
作者简介:任红艳,女,1976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西藏昌都地区洛隆县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