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正富 任友理 赵国庆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达到满足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的要求,融“学习与工作”为一体,关键在于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取、组织,课程考核方式的确立。
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保证,是培养跨学科、综合型、能力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使用、认识、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在各自的专业中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即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利用计算机收集、处理、加工信息的基本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1.课程标准“四体现”。要做到上述要求,在制定课程标准方面应做到四个“体现”:一是要体现多样化的能力导向型教学模式。也就是在对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既要体现学生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又要有利于学生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专业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二是课程教学内容尽可能体现宽口径的专业覆盖面。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要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融入不同专业及专业群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案例,从而使课程教学能最有效地做到公共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目标。三是体现全面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思想。由于目前高职学生入学时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基础的多样性,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实现“因材施教”。四是体现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在标准的制定上以优化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环节为主导,突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2.课程标准目标。课程标准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技能、计算机学习方法和专业能力出发,增强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能力培养的结合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破除知识体系结构的束缚,以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事务处理为主线,在完成工作任务中穿插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使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和大胆实践的习惯。
1.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应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及工作能力为目的,其内容的选取、组织应以典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工作过程中所需具体任务对各学习情境、项目、任务要求进行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适用性。这样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引导、理实一体”组织教学,明确教学任务;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情境、项目、任务要求进行“任务引入→任务分析→任务策划→任务实施→成果检查→成果评估”,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升。
2.情境、项目、任务式教学内容的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所需能力为依据;要充分整合、规范、细化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从而达到课程教学能最有效地激发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从上述角度出发,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上,我们打破了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延续本科院校所采用的知识体系结构选取、组织教学内容的模式,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角度出发,将课程内容按实践工作所需,以“构建工作平台→工作数据信息采集→数据信息处理、加工→成果输出、展示”的流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中根据日常计算机信息处理工作中的典型数据、信息处理类型又分为两至三个工作项目,再以项目式工作流程划分出多个工作型学习任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导向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选取、组织模式。具体内容组织如145页表1所示。
表1 情境、项目、任务式内容选取、组织表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效果的直接检验方式,也是学生学习成果鉴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衡量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能、明确教学导向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程具体考核评价内容及成绩评定组成结构如表2所示。
以上阐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设计,是依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独有特征,将课程考核以过程评价与取证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方式。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以达到全方位、多技能的考核目的。
表2 计算机应用基础成绩评价结构表
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导向的情境、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对专业信息化工作事务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有效实现公共基础课程与不同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结合,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对学生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