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2014-11-02 05:42:32张杰李晗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问卷素质

张杰 李晗

一、引言

如今,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不仅要求其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求具备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为满足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待,近年来,高校通过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普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如何全面、客观和科学地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成为每所高校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和难题。

随着各种数理方法、统计方法以及运筹学和信息论系统理论的应用,综合测评理论和方法都有了长足发展,国内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研究。李真和张琼采用了适合评价指标相互独立的综合评分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方法不适用于评价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指标。毛军权和万远英分别设计出了一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然而,这两位研究者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比较主观,所建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不具推广性。姜瑛采用了熵权和广T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际案例。李勤和李平考虑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而采用了神经网络模型来加以研究。但这三位研究者都没能构建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李金霞利用DEA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评价,但其评价方法并不适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缺乏导向性、数据采集困难、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思考研究,积极构建适应大众化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应用其中的层次分析法尝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坚持科学与人文并重,评价内容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阶段与连贯并重,评价内容可引导学生终身发展的原则,尝试构建出一个全面、科学、客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流程

第一步,广泛征集评价指标。为了实现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广泛性,应该从教职工和学生两个层面分别选择代表进行征集。第二步,对征集来的指标进行筛选和分类。筛选的目的是为了剔除不合理指标,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整合关联性强的指标。经过删选和分类,最终得到比较适合的指标。第三步,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调查所确定的指标是否合理以及分类是否恰当为主要内容。为确保调查结果的正确性,也应该从教职工和学生两个层面分别选择代表进行调查。第四步,确定评价指标并分类。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对已确定的评价指标及其分类进行修改,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并按照不同的性质分类。第五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邀请评价主体反馈信息。如果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合理,则确定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内容。否则,返回第二步。

(二)运用专业方法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了德菲尔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德菲尔法,是一种匿名的专家问卷调查法,即选择数位有经验的专家,为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并将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进行咨询,然后从专家那里回收所有答复意见并整理出相同意见,将不同意见的部分再次设计成问卷反馈给专家,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终意见一致。专家咨询法,即模拟市场法,将专家设定为市场潜在购买者,利用其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价格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某高校明确规定学习成绩和学生所参加的各项科技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两个方面。本文根据这一规定,以学生在每个学年所参与的各项科技竞赛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必要的背景材料,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1.广泛征集评价指标。为了达到广泛征集评价指标的目的,本文选择了500名学生,40位任课教师,40位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以及20位教辅部门的教师进行评价指标的征集。在600份评价指标的征集意见中,整理出57项相同的评价指标和112项与其他所有指标均相互独立的评价指标。

2.筛选评价指标并分类。筛选出学校管理规定之外的评价指标,比如剔除“担任老乡会会长作为评价学生社会工作能力”诸如此类的指标。对于与学生综合素质关联度低以及适应范围小的指标进行筛选剔除,比如剔除了音乐等级证书以及地方戏剧表演能力两个评价指标。经过仔细筛选整理出55项评价指标。根据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类,比如辩论赛和演讲比赛等可以归类为组织表达能力,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很小的指标可单列为一类。初步分类后,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再进行综合归类,最终得到20项三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3项一级指标。

3.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调查这20项指标是否合理以及分类是否恰当为主要内容,分别向500名学生,40位任课教师,40位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以及20位教辅部门的教师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回收5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5%。三级评价指标支持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两项评价指标支持率低于10%,有四项评价指标支持率高于60%,有四项指标支持率高于70%,有两项评价指标支持率高于80%,还有八项评价指标支持率高于90%。为了实现全面、合理、科学、准确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剔除支持率低于10%的评价指标,如非公益类社会实践、文化遗产继承等指标,最终得到18项三级评价指标。

针对评价指标的归类是否合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一级指标的分类合理;87%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二级指标分类过于细致,需要进一步归类合并;83.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同三级指标的分类。

4.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笔者对评价指标及其分类进行修改,得到了一个包含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有3项,二级指标有8项,三级指标有18项。

5.评价主体对指标体系进行反馈并形成评价指标体系。为了验证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合理,笔者采用专家咨询法,选择500名学生作为潜在被评价者进行意见反馈。若90%以上的学生认为合理则该评价指标体系成立,否则将重新设计调查问卷并重构评价指标体系。反馈结果显示,93%被调查学生认为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合理,因此所构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成立。

6.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本次所构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包括专业素质、创新实践素质和文体素质。其中:专业素质所对应的二级指标为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其中,学习成绩主要是指专业成绩;专业技能对应的三级指标为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以及各类职业证书;学术水平的三级指标是指是否发表了与学术有关的论文;技术水平的三级指标主要是指项目研发。创新实践素质所对应的二级指标为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其中,创新能力的三级指标为数学建模和其他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的三级指标为公益类实践、社会工作实习以及生活技能实践。文体素质所对应的二级指标为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人文素质的三级指标为社科知识水平、文艺修养水平、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想先进表现;身心素质的三级指标为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参加过各种体育竞赛。

三、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一组学生的综合素质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简明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和评价方法,适用于评价一组学生的综合素质。

已知甲、乙、丙三名同学大二学年的学习成绩和参加活动情况如下:专业成绩排名为乙、甲、丙;甲通过了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考试,在校报发表三篇文章,获得省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航模比赛一等奖,担任班长并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主持过学院迎新晚会,获校运动会跳远项目第二名;乙通过了英语六级并在校报发表一篇文章,获演讲比赛二等奖和十佳大学生称号,担任团支书和学校篮球协会裁判员;丙通过了英语六级,获程序员资格证书并在软件研发中心担任项目经理,获省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校主持人大赛一等奖并在迎新晚会上表演古筝,是校运动会长跑纪录保持者并获市“百优大学生”称号。

基于已构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三名同学的具体情况,咨询并综合多位专家的意见,采用1~9比例标度法给出每一级指标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将与已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判断矩阵的λmax相应的特征向量按列排列得到一个3×18的权重矩阵。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三级指标相对于二级指标的八个18×18的判断矩阵和一个18×8的权重矩阵;得到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三个8×8判断矩阵和一个8×3的权重矩阵;得到一级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一个3×3判断矩阵和一个3×1的权重向量。将得到的权重矩阵和权重向量从底层开始依次相乘,最终得到3×1的排序向量A=[0.32 0.48 0.2]即为三名学生的综合素质排名。由排序向量可知:学生乙的综合素质最高,学生甲其次,最后为学生丙。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问卷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问卷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